大学生“挂科”8门后失踪,学校有责任吗?| 新京报快评
广西一大学生“挂科”8门后失踪一事,引发关注。
据极目新闻报道,近日,来自湖北省秭归县的田先生反映,今年6月,其儿子在广西河池学院失踪,时至今日仍杳无音信。田先生后来从学校了解到,儿子有8门学科“挂科”导致无法毕业。10月12日,河池学院校方回应称,正在跟进此事,相关情况按信访条例进行处理。
失踪已经4个月,该大学生的人身安危令人牵挂,也希望能早日报平安。而此事另外值得关注的就是,该生多达8门学科“挂科”无法毕业,家长却称此前一直不知情。
对此,有人认为是学生自己的责任,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家长;也有人质疑学校没有尽到教育与管理责任,未能就该生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督促其认真对待学业等相关问题。
大学是否把学生的成绩单寄给家长,是大学的自主选择权。从尊重大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出发,大学有理由不给家长寄成绩单。但对于多门挂科、不能顺利毕业的大学生,大学也不宜过于“超脱”,而应该结合我国学生的现实情况,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将其学业等情况及时通知家长。
在以往,我国不少大学也不把学生成绩单寄给家长。但近年来,寄成绩单的大学越来越多。原因就是,不少家长在孩子挂科、面临退学时,质疑学校没有尽到管理责任。把学生成绩单寄给家长,让家长知情,并配合学校进行“管教”,就成为学校回应家长质疑的现实选择。
但这样的做法,也让大学管理日益“高中化”,被质疑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责任心。
其实,大学并不需要把所有学生的成绩都寄给家长,对于已经成人的大学生,家长也应该学会放手,让他们学会对自己负责。但是,对于有严重学习态度、学业问题的大学生,大学也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学业问题进行预警,及时联系家长。
据报道,失踪大学生的亲属告诉记者,他从该生的班主任处得知,该生在学校情况总体正常,但有8门学科挂科,无法顺利毕业,需要重修。入校后,该生第一学期就出现了挂科现象,后面几个学期陆续又有一门或几门的挂科。这些挂科有的进行了重修,但仍然没有合格,有几门根本就没有重修记录。“得知此情况,田先生非常吃惊,孩子从来没有跟家里人说过这个事情。”
如其所述属实,可以确定学校此前就没有把该生的学业情况告诉家长。考虑到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情况,不少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以及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大学显然应该把学生在大一就开始挂科的情况,及时告知家长,由家长督促其重视学业问题。
希望这名大学生能够平安归来,而不是由此走极端。而透过此事,学校也需反思、调整对待学生学业等问题的态度与管理办法。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当然没有问题,但也有必要探索建立相关预警制度,对有严重学业问题等特殊情况的学生及家长及时发出预警,采取必要的措施,家校协同,以免意外。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赵琳
推荐阅读:
号称“包治百病”的天价床垫,为何屡“曝”不改 | 新京报快评
欢迎投稿: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