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研究生|在挚爱的科研道路上奋进
新一期“优秀研究生专访”又来啦~
本期我们采访了
电气工程学院2017级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系博士生
马剑豪师兄
从他的科研之路和校园故事中获得思考和感悟
以榜样为明灯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人物介绍
马剑豪
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生
主持项目
🔷2018年
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博士研究生项目
🔷2019年
重庆市第三期“优创优帮”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
🔷2020年
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
论文发表
🔷2019年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应用于模块化高压纳秒脉冲源的SiC与射频Si基MOSFET瞬态开关特性对比研究
🔷2019年
2019 IEEE Pulsed Power & Plasma Science (PPPS) A High-gain nanosecond pulse generator based on inductor energy storage and pulse forming line voltage superposition
🔷2020年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10MHz High-Power Pulse Generator on Boost Module
🔷2020年
电工技术学报 一种新型的双极性Marx高重频脉冲发生器
获取情况
2015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好学生
2015年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队长)
2015年 国家奖学金
2016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毕业大学生
2017年 重庆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
2018年 重庆大学优秀研究生
2019年 重庆大学唐立新奖学金
2019年 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项目负责人)
2020年 重庆市三好学生
人物故事
学思结合,明辨笃行
在科学研究中勇于上下求索
2016年,马剑豪通过推免进入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凭借着孜孜不倦的努力和探索,他于2017年转入博士阶段的学习,继续深造。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这是马剑豪的座右铭。他认为每一次的进步决不是等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地试错和努力得来的。机会只留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与善于独立思考的人。马剑豪坦言,在实验中他曾遇到过多次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停止前进的步伐。一定要善于总结并深入思考,明晰具体的理论原理,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
目前,马剑豪已经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期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他认为论文来源于对当前现状的理解和问题的发现,应在结合课题组项目的基础上,探索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归纳已有思路和计划的可行性,而后展开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实验数据的积累和整理,实验的操作与学术论文的写作是并行不悖的。马剑豪认为,一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其实是在给读者讲述一个小故事:该技术目前的发展概况,存在哪些不足,哪些学者对此做了改进。我觉得哪里还需要完善,进而提出改进的思路,在实验中进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完成论文的写作。
读博以来,马剑豪多次主持、参与撰写科研项目书,拥有丰富的经验。他认为申报书的撰写并不是一个人的工作,作为主持人要懂得申报书的模块组成,然后将任务一一落实到项目组成员,并在项目研究思路讨论和成员互动交流中,完善项目研究思路。而作为参与人对相关背景材料要有清晰的了解,在撰写过程中应借鉴好的经验与做法,将自己负责的模块高质量地完成。
马剑豪认为在读博、读研期间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养成合理有序的生活习惯,为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科研无疑是一项系统而又繁忙的工作,要不断地探索兴趣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勇于克服研究中的挫折与困难。针对同学们普遍反映的科研压力大这一现象,马剑豪认为科研压力是客观存在的,科学研究的前进需要我们孜孜求索,这一过程注定不易。我们需要有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毅力和耐力,刚开始不要急躁,不要一开始就想着突破什么、打破什么、开创什么。很多突破性、革命性的成果都是建立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科学研究能否成功,科研压力能否坦然面对,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把一个伟大的目标分成一个个平凡的小目标。
术业并进,理实交融
在清晰规划中探寻无限可能
2019年,马剑豪参加了由教育部等12个中央部委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以项目负责人身份取得重庆市、重庆大学在该赛事中的首个全国金奖。
马剑豪谈到,第五届“互联网+”大赛的报名通知公布时,校团委创新创业中心的老师联系课题组,鼓励他们组建团队参加比赛。为了以赛促学、以学促行,将科研成果打磨落地,马剑豪和团队的小伙伴们积极地投入到赛前准备过程中。团队成员来自电气工程学院与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等不同专业,大家发挥专业所长,进行思维碰撞,将科研学术与商业推广有机结合,并反复地进行优化和打磨。全国总决赛的时间正好是重大90周年校庆的第二天,团队带着学校师生的期望,在总决赛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
马剑豪认为学术研究不仅需要坐得了“冷板凳”,更需要开阔学术眼界、了解学界前沿。其中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优秀学者及国际知名课题组保持学术交流以及科研合作,从而提升科研水平。“既要读万卷书,亦要行万里路”,在感受国际知名学府与研究机构的学术氛围时,应留心观察以激发科研灵感。英语水平的提高没有捷径,平时阅读外文文献时要注意积累相关专业术语。此外,不要对写作和口语存在抗拒心理,要多运用、多练习,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英语能力。
良师益友,情谊深长
在弘深学府中追逐青春梦想
马剑豪谈到,导师不仅在科研上给予他莫大的鼓励和帮助,而且在生活和未来选择上给予细致的指点,让他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抓紧”、“做有用的东西”是导师着重强调的。
马剑豪非常庆幸自己认识了一群活泼开朗的课题组小伙伴,让他拥有了前行的动力与勇气。挚友们每次在他有困难的时候,都会积极帮助他,使得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而且在双创竞赛中也特别感谢校团委的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没有他们的努力就不会有微纳刀的金奖成果。
自2016年9月进入重庆大学后,马剑豪一直为自己是一名光荣的“重大人”而自豪,“耐劳苦、尚简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精神一直激励着他不断砥砺奋进。他认为,科研攻关过程要勇于“耐劳苦”;经费使用、实验耗材要做到“尚简朴”;机理研究要从基本知识联系到实验规律,做到“勤学业”;课题选取要响应国家号召,契合国家需求,时刻谨记“爱国家”。
马剑豪谈到,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是幸运的,国家为我们学习研究搭建了一流的平台,祖国的强盛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与机遇。我们应抱着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研究学术,把握时代脉搏,珍惜青春韶华,将科研扎实地书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学思结合,明辨笃行
科研之路从来都是不容易的
愿我们一路前行
与更美好的自己相遇~
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优秀人物采访系列!
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文案:李欢
编辑:朱雨昕
审核:魏雅慧
重庆大学研招办出品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