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读经典征文获奖作品 | 苦药,为良

gzhubusiness 2022-05-15

苦药,为良

----读《傅雷家书》有感



三等奖

陈敏仪

工商1812

初入大学,很是欢喜地发现这座象牙塔里有着如此丰富的图书,于是,便忍不住流连于高大的层层书架之中。而当手指划过那深蓝色的书脊时,我的目光也停留在了书名上——《傅雷家书》,不禁想起与它在暑假时的初相遇……

记得那段时间,我恰好得了感冒,每天病恹恹地提不起兴致去干别的事,就窝在沙发里,埋头于一封一封傅雷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书信中,任由从厨房飘来的中药苦味将自己包裹起来。开头不久,看到一句“孩子,我虐待了你”,甚是好奇,往后再读,明白傅雷是指对儿子从小严格的要求,给傅聪带来了一个充满规矩的童年。空气中的苦味是越来越浓了,但药壶里的草药还得熬着,没能喝。皱皱眉,接着往下读,学习练琴,饭桌礼仪,生活活动……小傅聪一方面得乖乖地完成任务,一方面趁父亲不在偷偷溜出去玩,还被抓了个现行;饭桌上的礼仪也不少,坐姿、咀嚼,样样都得注意。这方面倒与我孩时有些许相同,一如这空气中的气味般苦涩。

小时候在外公家受到的管教颇多,印象最深的一样,就是我拿筷子的手势,因为不标准,每次吃饭都会被外公教育批评。那时的我委屈地觉得这个拿法好难,而且好不习惯,自然就一直被大人们说着,所以每次去外公家我都十分拘谨,小心翼翼地改着拿筷子,生怕又被训斥。大同小异的经历,让我能懂得小傅聪的感受,小孩子在爱玩随性的年龄里受到这么多规矩束缚,意识也没有像成年人那么强烈,在这些条条框框的约束下难免会少了几分笑容。对孩子而言,童年的严格规矩,也许就像我刚刚咽下的满满一大碗中药,很苦,很不喜欢,但必须喝完。

在声声说教之下,我慢慢长大,也慢慢学会了筷子的拿法,并习以为常。我本以为仅仅是不同人的手势各异而已,无伤大雅。但在高中的聚餐,听到邻座同学的一句夸赞,我才意识到,原来,别人也是会注意这种小细节的。筷子的拿法标准,不只让自己使用时比旁人灵活自如,更是代表着自己的一个标签,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一个筹码。在大学、工作,以后和同学,同事,上司聚餐的机会有很多,甚至与人的初识也有可能是在饭桌上,这小小一个姿势是餐桌礼仪的一部分,是我们对对方礼貌尊重的一种表达。如此一来,在尊重照顾了对方的同时,也成功将自己良好的教养与形象传播出去,实不失为一种交际的技巧,这无疑对我以后的个人发展是有益的。更进一步来说,外公教我的拿法,也是把传统的文化传教了给我。众所周知,箸,是中国传统的用餐工具,其使用也代表着中国人的餐桌文化,传统的用法与我们筷子是最相符的。只可惜,在一代又一代相传中,年轻的我们逐渐丢掉了这套方法,把筷子拿得乱七八糟,还有甚者只会使用勺子,不会用筷子吃饭,这和西方人初用我们东方筷子又有什么两样?外公的严格要求是有原因的,他一直坚持着传统的正确习惯,从他到舅舅和妈妈,两代人都传承了这个传统用法,他自是希望孙辈也能好好把家族一直坚持的传统,也是中华需要坚持的传统沿袭下来。如果没有外公对我儿时的规定约束,我就根本不会掌握一手正确的使用方法;我也不会主动地了解到筷子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不会想要去传承就在我们身边的传统小文化。外公的赤子用心,我在长大后才得以逐渐体会,就像小傅聪肯定在一开始也是不喜欢傅雷的管束的,就像每个人在一开始都是不喜欢喝苦涩的中药的。读到书末,我很欣慰地看见,傅聪不仅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钢琴家,在傅雷的教导下更是成长为一个积极爱国、品行优良的上进青年;同时也很开心地发现,这几天喝下的苦涩的中药起了作用,我的感冒也好得差不多了。

苦药,为良。傅聪从小家教甚严,实为苦;但他出国学习多年,走出半生,归来仍是骄傲的傅家人,何尝不是良?我同样经历过家规的约束,年幼也曾苦恼不已,但在傅雷与傅聪身上,我深深明白这些束缚与坚持,终会转化为我以后身上优良的习惯与品性,它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打磨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思绪从回忆中收起,目光又重新聚焦在眼前的《傅雷家书》几个大字上。以往苦涩,仍萦绕于唇齿之间;今日良果,定在伸手可触之处。



点击查看最近文章:

研读经典征文获奖作品 | 读《寂静的春天》有感

研读经典征文获奖作品 |《麦田里的守望者》书评及读后感

研读经典征文获奖作品 | 别只用爱情小说来形容《简爱》

研读经典征文获奖作品 | 酒边红树碎珊瑚,楼下名姬坠绿珠

研究经典征文获奖作品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读后感

研究经典征文获奖作品 | 浮生若梦,有情相记

研究经典征文获奖作品 | 别让孩童饱受阴冷

研读经典征文获奖作品 | 原来你在这里


编辑:马丹璇

工商管理学院新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