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岩声”第23期—《汩汩新罗泉》(作者 黄艳华)

闽西日报 2019-12-15


编者按

《岩声》是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等一些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在1923年创办的,是闽西新文化运动的先声。


倾听“岩声”,爱上岩城。为了更好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闽西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夜读栏目“岩声”于4月27日晚开播啦。“岩声”将于每周六夜晚和您如期相遇,主要刊播闽西籍作家和外地作家描写闽西的美文,在一些特殊节日,我们也将推出“特别专栏”。我们也真诚地欢迎您投稿(lymxxww@163.com)格式:“岩声”+文章标题,我们将择优刊播,共享美文,共度良宵。


倾听“岩声”,爱上岩城。


您好,听众朋友。感谢您收听由闽西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为您推出的“岩声”。今夜,我们共同来欣赏黄艳华的《汩汩新罗泉》,一起朗读。

作者黄艳华:“岩声”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汩汩新罗泉》的作者黄艳华,很高兴能在“岩声”栏目与广大听众相遇。就在3月5日学雷锋日,我和同事们来到街心广场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宣传活动。当我们来到广场,天空便下起了倾盆大雨,我跑到新罗泉所在的六角亭里躲雨,看着雨水滴落在这湾喷薄的清泉里,泛起了朵朵涟漪,我的思绪也随着这朵朵涟漪荡漾开,因而写下了这篇文章……


汩汩新罗泉

作者:黄艳华

图〡傅长盛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们繁衍生息的保证。龙岩市新罗区,地表河流纵横交错,地下水蕴藏丰富,地面井泉星罗棋布,在众多的井泉中,因清高山麓的下井水量充沛、水质甘冽,于明代始被誉为“新罗第一泉”。这“新罗第一泉”的美称不仅为了赞美泉水甘甜,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泉址所在地住有“连、杜”两大宗族,因连家强势塞巷,双方针锋相对,矛盾日渐激化,惊动了时任龙岩县令的吴守忠。知县吴守忠经过苦思,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齐美的解决办法,于1584年农历八月吉日,在下井巷路尽头的泉水边立了一块厚重巨大的石碑,碑正中大书“新罗第一泉”,意此巷为官巷,此一举巧妙化干戈于无形,停息了连、杜两族的矛盾。


图〡新罗第一泉的历史照片


这眼清泉一路走来,见证着祖国从百废待兴走向繁荣昌盛,走向未来。井泉在不同时期担负着不同的使命,从供人饮用、滋养民众到供观赏、睹泉思源、抒发廉志、警示清廉。


早时,下井巷泉周围的居民每天一早,挑着水桶将泉水挑回自家水缸盛满,供一家人日常饮用,解渴、浣洗等使用。八十年代,自来水普及,每家每户都安装了自来水,居民们从饮用泉水逐渐被自来水取代,井泉已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1999年,下井曾被填埋,“浩浩流双井,澄澄储一川”“一脉通神灵,千家汲朝夕”已成为记忆,这眼清泉曾一度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时逢盛世井泉重生,焕发新生。2018年夏,龙岩市人民政府在下井旧址南侧恢复井泉,泉水边增设泉亭,亭柱刻上古贤今人楹联诗赋“钟灵润百贤”,展现着龙岩城市的文明气象。“新罗第一泉”石碑矗立在新井池的南侧,守护着这眼清泉,如今她供人们观赏,给人清凉、纯洁的美感,和喷薄向上的激情;清廉之人可自比清泉抒发廉志;同时也启示为官者应清廉如泉水,清清白白为官。当年吴守忠亲自书写“新罗第一泉”时也有自比“臣心如水”“以泉明志”的深意,抒发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心志。而今,“新罗第一泉”展望着龙岩城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人们生生不息的繁衍。


图〡明代和民国的两块石碑被移到了新景区


图〡恢复后的新罗第一泉美景


“新罗第一泉”的四周众多景观,泉西为街心广场,泉北为清高山,山间是中山公园,水榭亭台,繁花似锦;这里还有当年的红四军司令部、毛泽东故居。泉东有原新罗书院,毛泽民曾经的下榻室,再往东便是闽西国共和谈签字旧址龙岩县商会六角亭。近代毛泽东、朱德、邓子恢、郭滴人、毛泽民、肖克、曹菊如等革命领导人均在此留下光辉足迹。回望战火连天的岁月,体味当下物质富足的现代生活,不由想起“饮水思源”这句话。这是一句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又是多么让人心生敬意的话。多少年来,当我们沐浴着党的光辉,当我们放声歌唱幸福的时候,就会想起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披肝沥胆、呕心沥血、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得来的。而今祖国的繁荣昌盛,有着他们不朽的功勋。他们一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今天的我们未曾亲历炮火硝烟,也未曾品尝贫穷落后的滋味。我们应加倍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更懂得珍惜和把握今天的幸福生活。


图〡傅长盛


新罗第一泉,似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她辉煌过,热闹过,举足轻重过;她目睹了世世代代悲欢离合,龙岩新罗的变迁变化和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而今,她以更加清新靓丽的面貌展示在龙岩新罗街心广场东侧,她是那样欢欣喷薄、汩汩流淌,好似为新罗,为龙岩走向“新时代”而鼓舞着、欢唱着、祝福着。


作者:黄艳华

黄艳华,福建连城人,龙岩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南城街道宣传办。曾在省内外各级报刊发表诗文数十余篇(首),获各级征文奖十余次。



闽西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音频:听听

编辑:黄婷

检查:罗爱萍

审核:蔡添高

监制:林琳

推荐阅读

《岩声•游子情》系列之七:《父亲》(作者 张胜友)

《岩声•游子情》系列之八:《到龙车村去》(作者 陈远河)

《岩声•游子情》系列之九:《故土清风醉浅秋》(作者 陈金炫)

《岩声•游子情》系列之十:《白砂的味道(节选)》(作者 南河)

《岩声•游子情》系列之十一:《塘背豆腐 一段乡愁的缘起》(作者 罗佛宝)

《岩声•游子情》系列之十二:《寻根》(作者 筱陈)

“岩声•游子情”系列之十三:《四桥》(作者 马卡丹)


点这里互道晚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