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岩声•游子情》系列之八:《到龙车村去》(作者 陈远河)

闽西日报 2019-12-15

编者按

闽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这里是客家人“下南洋”的始发地,“海圣”王景弘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这里也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走出了邓子恢、张鼎丞、陈丕显、杨成武、刘亚楼、项南等一大批闽西骄子。这里还是奥运冠军和互联网骄子的诞生地,诞生了林丹、何雯娜、石智勇、张湘祥等奥运冠军,诞生了张一鸣、王兴等一批龙岩互联网骄子,搅动着互联网市场“一池春水”。


然而,今生不管漂泊何处,亲情和乡情如天上的明月,始终照亮和温暖着每个游子在异乡的路。


拳拳孝子心,依依游子情。


为此,从6月22日起,我们开始推出《岩声·游子情》系列节目,主要刊播闽西籍作家、企业家的美文,分享漂泊在外的游子们的思乡之情思亲之情,与听众朋友们一同感受那浓浓的“乡愁”和亲情。我们也真诚地欢迎您投稿(lymxxww@163.com),我们将择优刊播,共享美文,共度良宵。


倾听《岩声》,爱上岩城。


您好,听众朋友。感谢您收听由闽西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为您推出的夜读节目《岩声·游子情》系列节目。今夜,我们共同来欣赏陈远河的《到龙车村去》,一起朗读。


到龙车村去

作者:陈远河

沿着山路,从窗外捡拾满目的风景,向山里索取一车的鸟鸣,到龙车村去,到一个叫“小莫斯科”的地方去,看大山深处的这个小村落里,那面迎风招展的红旗,如何辽阔成一卷传奇,俘猎着万般崇敬。


甫一落脚龙车村里,我的灵魂,便开始皈依。多想透过这片朱德战斗过的土地,牧放一生的敬意。多想拂过时光的神龛,寻觅一曲弹奏历史的琴音。



我静若白云,叹喟一串串先辈们留给时间的脚印,邂逅一个个泛黄的革命标语,屹立于墙壁,风雨冷落了墨迹,却冷落不了激情。


时光邀来飞鸟、光影、还有我们这群寻访者,停落于龙车革命纪念馆里,迈开脚步,走进历史的讲述里,一咎沉重的声音,透过空气,栖息在我们脑海里,对话着时空和神奇。



那是1928年,邓子恢和几个龙车村青年,把党旗插到了游氏宗祠前,第一个党支部和苏维埃政府从此伸进漳平的史册里。



我们驻足于一处处老屋,它们的皱脸里长满了故事。那年,屋里曾经杀猪宰羊,迎接朱德和红军的来访,喝下一壶糯米酒的醇烈,朱德深深折服于龙车人的纯真和热情。如今,屋檐青苔丛生,仿佛岁月从深处寄来一声叹息,叹那些波澜壮阔的曾经如今枯成了记忆。屋顶向天空翘起,有时它化为山鹰,振翅一飞,就把荏苒的光阴撞出了回音。


毋需担心,光阴的回音连同我们的话语,都会悉数传入大山的耳里,随着杜鹃绽放为花开的声音,它会邀来稻谷的呼吸,炊烟的浅吟,老牛的哞息,一起去喊醒新农村的愿景。


新的龙车村,已经拔地而起。

新的龙车人,还在砥砺前行。


如果可以,我多想和龙车村人一起,掬一把松涛,淘洗云月的身影。在往后的日子里,赠这个村子一份美丽和恬静。


幸好,老天有情。此刻,我站在龙车村里,风很轻,云很淡,山很静,村子日渐秀丽。



多想踱进屋里,以难以平复的心绪拨响一把土琴,让琴声钻进历史风烟里,再一次回响那年入党宣誓的声音;抑或,引来村姑把一首《送红军》的山歌再次唱起,晕开大山的纹理,渐次擦亮龙车村在史书上的那页光影。


我很快将离开这里,但从此,我的心有一瓣,永远落在了龙车村里。



陈远河


陈远河,福建武平人,中国闽商十大传奇人物之一,2016年胡润百富榜创富新势力企业家,青年企业家、作家、诗人、书法家,武平县诗协名誉主席,龙岩市作协会员,福建团省委青基会副理事长,人大代表,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散见于等全国各大报刊杂志。



闽西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图片综合来源:闽西新闻网、漳平新闻网、网络

音频:听听

编辑:黄婷

检查:罗爱萍

审核:陈良锦 蔡添高

监制:林琳

推荐阅读

《岩声•游子情》系列之一:《目光》

《岩声•游子情》系列之二:《带母亲去照相(节选)》

《岩声•游子情》系列之三:《漫忆端午》

《岩声•游子情》系列之四:《山城夏雨》

《岩声•游子情》系列之五:《机翼下的连城》(作者 马卡丹)

《岩声•游子情》系列之六:《父亲教我正道走》(作者 廖杰远)

《岩声•游子情》系列之七:《父亲》(作者 张胜友)

觉得好看,你就点↓↓↓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