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代表发言摘录
编者按:近年来,我市人才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人才工作质量持续提升,人才政策效益持续增强,引才留才环境持续向好,去年全省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中,我市17项指标排名全省第一。12月13日,在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上杭县、长汀县、市科技局、市工信局、龙岩学院、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分别围绕做好人才工作作了典型发言,福建天甫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奕丰作为高层次人才代表作了发言。
近年来,上杭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突出资本·人才·产业深度融合,引进国家重大人才计划9名、占全市52.9%,省高层次ABC类人才166人、占全市43.2%,助推上杭连续七年获评福建“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 位列“2022年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96位,成为全国97个原中央苏区县中唯一入选县份。
一是以产业聚集人才。立足“产业链”打造“人才链”,紧盯金铜、锂电池材料、半导体材料产业链群的关键环节、空白领域,充分发挥紫金矿业、德尔科技、常青新能源、时代思康、福建新安科技等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深化与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人才聚集效应。
二是以资本吸引人才。充分发挥紫金矿业、兴杭国投等国企、国资的“撬动、带动、推动”作用,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项目,实现创新成果落地转化。率先挂牌成立基金集聚区,带动投资近百亿元,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以机制储备人才。持续深化“134”就业工作机制,创新“预就业”“顶岗学习”“学徒制”等就业模式,与重庆大学、厦门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建立9个人才实训基地,吸引675名高校毕业生来杭实习,258名留杭就业。实行校企“双导师制”,紫金矿业与福州大学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事项进行合作。
四是以环境留住人才。每年拿出30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涵盖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就诊、住房保障等方面。整合县城黄金地段住房资源改建人才之家21套,解决引进人才住房问题。深化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挂钩高层次人才和千名干部挂千企制度,“一事一策”用心用情抓好服务、推动发展。
构筑特色人才基地 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长汀县委书记 赖进益
近年来,长汀县深化“人才强县”战略,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构筑特色人才基地,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一是构筑水保人才基地,推动深层治理。加强与中科院等院校合作,共建南方水土保持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形成“四站二院一中心”,聚集了一批规格高、层次高、技术雄厚的水保科研团队,强化科技协作和推广应用,在实践中培育水保人才,带动深层治理水平提升。二是构筑教育人才基地,创建教育强县。开展外引内培,专项引进教育类人才,举办教师技能大赛、岗位练兵等活动,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建立义务教育教师收入长效联运机制,实施基础教育教学“阳光绩效”,每年专项奖励成绩突出、师德师风优良的教师。针对长汀产业发展方向和特点,加强与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合作,促进产学融合。三是构筑稀土人才基地,蓄积发展动力。推进稀土工业园区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有序开展福建省稀土功能材料山海协作创新中心建设,为稀土人才提供优质发展环境。出台《长汀县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鼓励企业多渠道引进人才。落实人才工作联络员等制度,解决人才落集体户、子女就学等问题。四是构筑医疗器械人才基地,打造产业集群。出台《关于促进闽西(长汀)药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措施》,发挥人才作用,稳步推进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等工作。高标准、高水平打造孵化器及全组学实验室、医通快检中心、医疗器械商贸中心、医疗器械展示中心等4个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人才、技术咨询等资源共享服务。聚焦科技创新 加速人才智力成果转化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汝彬
近年来,市科技局持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动科技人才智力成果转化。一是建平台。围绕我市“5+N”产业布局,突出“2+4”工业产业,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打造“科创龙岩”线上平台,为企业提供科技成果、专家资源、科技政策等“掌上查询、掌上申报、移动服务”。二是抓项目。以实施重点科技项目为抓手,主动对接有研集团、广东省科学院、嘉庚创新实验室、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建立科技驿站,推动高水平科研团队、人才围绕技术项目攻关,联合我市企业开展合作。着力实施中科院STS、“龙腾计划”等产学研联合项目50余项,有效整合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让国内创新人才、技术成果到我市落地转化。三是优服务。在全省率先建立企业科技专员制度,打造企业科技服务专班,为科技人才成果转化、技术对接提供“点对点”服务。全力服务科技人才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人才计划、科技奖项,帮助科技人才解决居留落户、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问题。开展岩籍在外科技人才和本地高层次人才摸底,建立科技人才信息库,探索建立技术对接和柔性使用机制。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选认选派一批科技特派员,开展全产业链创业和技术服务。四是出政策。牵头制定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十三条措施》《龙岩市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遴选暂行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龙岩学院成功创建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五是造氛围。率先在全省设区市举办市级创新创业大赛,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热情,挖掘培育了一批前景好、潜力大的科技项目。扎实推进产才融合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 兰富雁
近年来,市工信局认真贯彻落实 “人才强市”战略部署,探索用才机制、强化平台建设、培育领军团队,力促产才融合,以产聚才、以才促产,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抓政策引领。实施企业管理提升工程,每年安排2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企业精细管理培训和高级经营管理者提升培训。制定“龙岩市产业领军人才遴选细则和专家评审办法”,2021年与2022年连续两年遴选5名龙岩市产业领军人才,给予每人5万元资金补助。与重点企业签订“一企一策”,在人才住房、继续教育、子女入学及薪酬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企业聚才良好环境。二是抓机制优化。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优化工作机制促产才融合发展。实施“项目+人才”引才机制,着力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优化产学研合作机制,修订完善“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所深化合作。优化省级产业领军团队培育机制,大力推动重点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大产业领军团队引育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行业尖端领军人才,加强企业省领军团队申报指导,帮助企业全力争取省级产业领军团队政策支持,加快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和人才集聚。三是抓平台建设。建设完善企业技术中心,提升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加强工业园区平台建设,突出园区“产城人”融合,推动龙岩高新区、上杭蛟洋工业园区开展省级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加快建设完善包括人才公寓、公共实训基地在内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园区引才聚才留才能力。用好双创技能大赛平台,通过国赛省赛平台,推动技术交流、产教衔接、赛训融通,既宣传展示我市企业人才创新成果,又发掘培养锻炼人才队伍。坚持“一体两翼” 深化产教融合
龙岩学院党委书记 王耀华
近年来,龙岩学院以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和培育硕士授予权单位为契机,以龙岩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致力于革命老区高层次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五年共投入人才经费近八千万元,引进、培育、聘用博士241人,建成2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一是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导向,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聚焦机械装备主导产业,整合政校企优质资源,联手共建产业学院。围绕龙岩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布局,与企事业单位共建机械工程、优势学科,加快硕士点培育。与上杭县联合开展“预就业”培养模式,实现“实习+就业”过程管理,与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企业联合打造5个校企一体化实训平台。二是以协同创新为左翼,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做优平台。联合共建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参与厦门大学科研团队,对接服务产学研项目。做强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被国家工信部评为“2022年度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做大奇迈科技创新基金,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我校入选“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三是以服务地方为右翼,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努力把论文写在闽西大地上。聚焦乡村振兴,成立古田乡村振兴学院,大力开展“产业团队服务地方”等举措,构建5个服务农业产业团队,深入乡村一线,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聚能科技服务。选派省、市科技特派员468人次,提供咨询报告105篇,新增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项目共683项。聚力创新创业。成功孵化项目70个,开展创业者培训2000多人次。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郭俊
近年来,公司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以“人才强市”战略带动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兴市的总体部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追随人才”的人才战略,广泛招揽天下英才,汇集国内外顶尖专家,培养多层次技术骨干,构建强大的人才方阵。着眼环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培养引进多层次人才队伍。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用好用活国家、省、市高层次人才政策,面向全球引进多名国内外行业顶级专家。大力培养技术工程师队伍,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带头人、核心人才以及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形成环保+新能源双轮驱动的产业布局。大力建设青年人才队伍,建立“双向接触”机制,提前接触有“技术创新潜能”的研究生、本科生,选拔优秀青年技术人才给予重点培养。立足人才创新发展需要,着力搭建高水平载体平台。搭好引才平台,开启线上招引人才新模式,畅通疫情影响下引才新渠道。搭好创新平台,在全国环保行业设立首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大力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工作平台。搭好发展平台,每年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不同培训需求,邀请国内外专家举行专业技术讲座,开拓人才创新思路;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措施,树立用业绩检验结果导向。围绕人才服务保障需求,积极营造良好人才成长环境。保障住房需求,为高层次人才申请市级人才房,建设人才公寓。保障教育医疗需求,定期为人才安排绿色通道体检服务,参加商业医疗保险;每年为3-5名高级工程师子女申请市区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保障个性化需求,设立人才管理服务专门处室,对专家实行“一人一策” 管理服务。争创世界一流电子化学材料制造基地
关注“小切口”服务“大民生” | 龙岩:守护生命的“红绿灯”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