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乡镇巡礼丨“将军之乡”长汀涂坊,从模山范水到青山绿水
仲夏之月,万物始茂。
在长汀县涂坊镇赖坊村竹头子下,历经百年风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生公祠静静矗立,正门楣阴刻的“令史余芳”四个大字依旧清晰可见。这里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从上杭进入长汀的第一个大站,也是长汀县、汀连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斑驳的城墙,泛黄的照片,依稀可见的红军标语,仿佛在向人们诉说当年那段峥嵘岁月。
春生公祠
春生公祠外,丹溪河两畔,只见一片片槟榔芋绿浪涟漪、长势喜人,一栋栋乡村别墅素雅质朴、错落有致,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如火如荼,一只只白鹭自由自在、展翅飞翔……处处可见生机勃勃、热火朝天的景象,乡村振兴的奋进曲,正在田野大地铿锵奏响。
从“中央苏区第二个模范区”到“槟榔芋之乡”,追寻涂坊的红色记忆,使人初心如磐;记录涂坊的乘风破浪,让人心潮澎湃;锚定涂坊的蓝图未来,催人意气风发……
忆往昔,闹革命走前头——
“中央苏区第二个模范区”
一提到“模范苏区”,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上杭才溪”。其实,和才溪一样,涂坊也是拥军爱民的模范区。
鸟瞰涂坊镇
“当年,春生公祠是传递信件情报、运输武器物资、护送干部和开展隐蔽战线斗争的入汀第一大站……”在春生公祠内,涂坊文化站站长刘芳芳用扎实的专业知识,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又鲜活党史课。
1929年6月,涂坊农民在长汀境内率先举行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1930年5月,长汀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涂坊召开,成立了长汀县苏维埃政府;同年10月,汀连县苏维埃政府在涂坊成立,政府机关就设在春生公祠。1931年8月,闽西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等从永定虎岗迁移到涂坊,当地也因此一度成为闽西苏维埃运动的指挥中心。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驴子岭
山间,车子沿着蜿蜒小路盘旋而上,蓝天白云、青山茂林,当我们站在驴子岭那一刻,才明白什么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时,因为岭下村驴子岭地势险峻,位于红白区交界处,于是村里建有总哨口,设立军事团房和兵房,岭下村不到一年就成了苏区军事重地,激烈的斗争在这块模范区此起彼伏。”望着莽莽群山,刘芳芳越讲越动情。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驴子岭
因为是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当地革命基础好,交通线的安全性得到有力保证,也起着重要的中转作用。经过春生公祠、端溪公祠、驴子岭等站点,源源不断的重要武器、物资、领导干部被输送到中央苏区。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等重要领导干部都曾途经涂坊,并在此作调查研究。
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让涂坊成了一块被鲜血浸染的红色热土。
涂坊是“将军之乡”,共有涂通今、张日清、涂则生等3位开国少将;
涂坊是“烈士之乡”,仅在册烈士就有612名,占全县十分之一;
……
每一个名字、每一组数字,都反映了涂坊当年的艰难与光辉。
为纪念红色政权,涂坊甚至一度改名“红坊”。1933年6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发表了《为建立才溪光荣碑及奖励红坊光荣牌告才溪红坊群众书》,分别授予才溪区“第一个模范区”光荣碑,红坊区“第二个模范区”光荣牌,充分肯定了涂坊人民在扩大红军、武装斗争、发展生产、支援前线、拥军优属等工作中取得的卓著成绩,为巩固和建设苏区作出的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
看今朝,搞生产争上游——
闻名遐迩的“槟榔芋之乡”
在元坑村的山脚下,连片的芋田绿意葱葱,片片芋叶擎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随风摇曳,空中白鹭翩跹,眼前的生态美景,让人如痴如醉。
我们见到曹永德时,他正在田里和合作社成员查看槟榔芋的生长情况。“今年种了500多亩芋头,其中涂坊300亩左右,还在连城、广东梅州流转土地,种了200亩左右。”种了三十多年的槟榔芋,老曹对槟榔芋、农业有着特殊的感情。
“闹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敢闯敢拼的基因,早已融入涂坊的血液中。
溪源别院
“一开始只种了三四亩,后面慢慢扩大规模,2000年前后开始大规模种植……”老曹是第一批到外地种植槟榔芋的涂坊人。外出打拼,老曹靠的不是蛮干硬闯,而是坚持科技种植,让种田更有赚头、更有奔头。“最早靠手拔草,后面用喷雾机,再后来就用半机械化牵管式喷洒机,现在无人机都已经用到了第五代。”老曹家里的墙壁上挂着“与时俱进”四个字,这是对他几十年打拼生涯的最好诠释。
一批又一批的涂坊人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大胆冲出山门,在全国各地尽享欢声笑“芋”。“目前,全镇槟榔芋种植面积1.1万亩,本镇种植大户到外地流转土地种植约3万亩,总产值约3.5亿元,最北种到湖南,最南种到海南。”一聊起槟榔芋,涂坊镇党委书记谢政陶立即打开了话匣子,他如数家珍般向我们介绍:去年成功举办长汀县首届槟榔芋菜品开发大赛,挖掘槟榔芋特色菜品33道;累计引进槟榔芋产业链条企业4家,年加工槟榔芋8000吨、年产值9000多万元;建设涂坊槟榔芋特色产业园区,成功开发芋圆、芋粉、预制菜品等深加工产品10多种……
靠着敢闯敢拼,涂坊人将小芋头种成大产业,涂坊槟榔芋先后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福建省十大区域公共品牌”,成为闻名遐迩的“槟榔芋之乡”。
槟榔芋之乡
觅得溪源桃花渡,浮生别院半日闲,如果你想逃离喧嚣,溪源村一定是首选之地。
4月24日,溪源村涂坊溪源生态公园配套项目溪源别院正式开放。该项目由溪源村委会和福建水上汀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运营,结合溪源水库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以“水静云闲·自在溪源”为主题,打造集旅游观光、康养休闲、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
溪源水库
溪源别院开放不久,就迎来了五一假期,山川湖泊、人间烟火,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房间爆满,吃饭都没有桌子,除了长汀本地游客,还有来自三明、西安等地的游客,大家对这里的环境与空气、宁静与舒适,称赞有加。”回忆起五一假期的火爆,溪源别院工作人员涂先彪至今记忆深刻。
窥一斑而知全豹,溪源生态公园只是溪源村蝶变的一个精彩缩影。
滨河公园
“芋头,茶叶,文旅。”在溪源村支部书记涂美和看来,这是溪源村民增收致富的“三宝。”在种植槟榔芋的同时,溪源村充分发挥当地山清水秀、土质肥沃、产茶历史悠久的优势,采取“党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探索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路径,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注册“丹溪红”“溪源茶”等茶叶品牌。目前,全村种植茶叶2000余亩、年产值500余万元。同时,依托涂坊农副产品展销中心、精品民俗销售溪源茶、豆腐干、高山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和文旅产业紧密相连。
生产豆腐干
2019年,溪源村获评“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去年,村集体收入30余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余元,实现从“贫困村”“移民村”到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的华丽转身。
溪源茗茶综合体验厅
斗转星移,沧海巨变。
变的是,涂坊这片红色热土早已面貌一新;而不变的是,革命先辈流传下来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
望明天,谋振兴作示范——
新时代模范苏区再创辉煌
用芋头提炼化妆品?这种事情,很多人不仅听都没有听过,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可是,眼下曹彬辉正在为这事而积极奔走。
2019年,在河北、北京等地闯荡创业多年的他,决定回家种芋头。“涂坊党委政府对我们企业非常支持,在土地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尽心尽力。”起初,曹彬辉有考虑在河田、南山投资建厂,但当地党委政府的优质服务,让他最终选择在涂坊成立福建省群发农产品初加工服务有限公司。如今,该公司已成为当地的槟榔芋加工龙头企业之一,年加工槟榔芋5000多吨、年产值近4000万元。
长汀县涂坊农副产品仓储物流集散中心
今年3月,曹彬辉再次向镇里“要地”,希望扩大生产,涂坊党委政府当即表示全力支持。“芋头加工成芋条、芋粉,芋粉可提取花青素,这是制作化妆品的重要成分,目前我们正在和德国的一家企业洽谈合作。”他为我们粗粗算了一笔账,芋条价格约1.2万元/吨、芋粉约3万元/吨、花青素约60万元/吨。
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已成为涂坊上下发展槟榔芋产业的共识。
来到长汀县涂坊农副产品仓储物流集散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只见塔吊林立、混凝土搅拌车高效运转,奋战的气息扑面而至。这是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计划总投资约7500万元,新建标准厂房、槟榔芋集散中心、产品交易市场、冷链物流中心及电商产业区等。“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县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配套最齐全、辐射范围最广的农副产品仓储物流集散中心。”看着一派繁忙的施工现场,谢政陶踌躇满志。
在集镇的闹市区,坐落着一栋砖木结构、椭圆形的建筑,门楼横楣上镌刻着“模山范水”四字,正是涂坊的生动写照。
这栋建筑便是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涂坊围屋”,占地面积2300余平方米,共有88间房间,是客家民居中典型的全围式传统古民居。长汀围屋和永定土楼、广东梅州围垅屋,都是典型的客家古建筑,既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
涂坊围屋
除了众多气势恢宏、构造奇巧的围屋,涂坊还有花灯、木偶戏、十番音乐、绿茶和汀州客家凉笠制作技艺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接下来,我们将突出红色文化,结合客家文化,以‘连点串线带面’方式,即以溪源村为点,以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中央苏区第二个模范区文化公园-涂坊围屋‘模山范水’-涂通今将军故居等为线,全面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对于如何走好“文旅结合促保护提升”之路,谢政陶思路清晰、信心满满。
中央苏区第二个模范区文化公园
回望历史,为了更好前行。穿越战争烽火,迎来沧桑巨变,走过峥嵘岁月,迈向崭新时代,当年的模范区,而今正在“红色引领”助推“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上阔步前行……
龙岩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融媒体记者:陈良锦 罗玉文 谢泽铧
编校:黄婷 黄达杨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