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毛泽东才溪乡调查90周年 | 闽西大地的光辉典范!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凡是有深入调查,实事求是,就会有胜利;凡是没有深入调查,实事求是,就会带来失误。
90年前,毛泽东曾三次到才溪乡开展调研,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论证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重大命题,树立了共产党人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
而今毛泽东才溪乡调查虽然已经过去90年,但其中体现的实事求是的精神、重视调查研究的传统、执政为民的宗旨,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源头活水,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历久弥新,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切调查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毛泽东开展才溪乡调查,正是他探索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重要实践。毛泽东之所以三次到才溪进行农村调查,与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所要解决的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有关,既是反对与纠正“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需要,也是总结根据地建设成功经验的选择,更是他坚持以调查研究探寻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优良作风的延续。
革命战争的持续发展给党领导的苏维埃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执政的环境是严酷的战争环境,这种特定的历史环境,决定了党在苏区执政的首要任务是领导根据地军民坚决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1933年11月,中央苏区正处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关键时期,由于国民党残酷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根据地建设出现重重困境,考验着苏维埃政权。中央苏区如何在人力、财力、物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组织好革命战争,并使革命战争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已成为土地革命向前发展面临的一大课题。正如毛泽东当时所说:“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以革命战争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谁要是看轻了这个中心任务,谁就不是一个很好的革命工作人员。”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群——才溪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对正确处理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提出了新要求。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发展苏区经济,支援革命战争,改善苏区群众的生活,是苏区政府的首要任务。然而,革命战争环境下开展根据地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1933年夏,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封锁政策进入极端严厉时期。面对当时苏区内部的经济困境,党内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很多人把开展革命斗争与经济建设、改善群众生活完全对立起来。他们认为,在战争条件下,经济建设是不可能进行的。然而,事实证明,没有苏区经济的发展,革命战争就无法支撑;没有苏区民众生活的改善,就无法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局部的执政。在此历史条件下,如何处理好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使革命斗争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相互促进,驳斥党内关于根据地建设的各种错误认识,正确回答在战争条件下经济建设不仅必要且可行,成为党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反对与纠正“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需要。自从中共临时中央迁到中央苏区后,中央苏区的“左”倾错误日趋严重,到1933年前后发展到了顶峰。“左”倾错误指导的第五次反“围剿”一开始就遭到了失败,却又不顾民生需求而提出所谓“创造百万铁的红军”口号,试图以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政治动员替代脚踏实地的群众工作,引发出苏区的民生问题、干部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等一系列问题,对于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巩固造成极大危害。毛泽东到才溪乡调查,就是要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到苏维埃建设的第一线作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实际的材料,回击“左”倾教条主义者对苏区建设种种错误论调,批判脱离群众、以政治口号代替民生建设的官僚主义作风。正如毛泽东在才溪乡调查结束以后说:“反对官僚主义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拿活的榜样给他们看。”
为即将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作准备。为了更好总结根据地建设的成功经验,满足应对革命战争的需要,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动员苏区军民开展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制定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各项方针政策,1933年6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于1933年底或翌年初召开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身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负责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为了写好这个报告,毛泽东延续了一贯以来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决定深入农村调研,获得第一手的材料。与此同时,才溪人民在经济建设、政权建设、扩大红军、文化教育和妇女工作等众多方面成为中央苏区的模范,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才溪人民创造的“第一等”工作被广泛报道,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关注,毛泽东决定选择才溪乡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目的是总结和推广才溪的典型经验,“供给一切落后的乡苏、市苏以具体的榜样,使他们的工作提高到先进乡苏、市苏的地位,团结千百万群众于苏维埃的周围,争取一切苏维埃工作适合于粉碎敌人‘围剿’的要求。”
1930年到1933年,毛泽东曾先后三到才溪乡作调查。第一次是1930年6月初,毛泽东在寻乌调查后来到才溪,目的是进一步了解闽西苏区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情况。第二次是1932年6月初,毛泽东率领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后,回师赣南途中来到才溪,重点是为解决如何把经济建设推向新高潮,为支援红军和改善群众生活作出更大贡献问题。
1933年11月下旬,毛泽东完成了长冈乡调查后随即率中央政府检查团第三次来到才溪开展调查。这次调查的目的是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用才溪苏区建设的模范事实来驳斥“左”倾教条主义者错误思想关于根据地建设的种种错误论调,并为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准备。在调研中,毛泽东先后召开由工人、农民以及乡干部等各方面人员参加的各种类型座谈会,同时还走访红军家属以及贫苦农民,对乡苏政权建设、扩大红军、经济建设与文化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认真的考察与研究。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将才溪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指导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光荣亭
在才溪乡调查中,毛泽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采取实地走访的方法、开调查会的方法、典型调查的方法、科学分析的方法、抽样调查与总体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将丰富的才溪经验上升为指导革命的基本理论,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轻装简从,亲力亲为深入基层民众。毛泽东一贯强调,调查研究要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调查期间,他既没有当地领导的陪同,更没有任何仪式,按照事先草拟好的调查大纲,直奔主题,紧张工作。他先是在区政府召开座谈会,了解总体情况。然后分别召开工人代表、贫农代表、耕田队长代表等调查会,进行分类调查。调查会上,毛泽东置身于群众,与大家平等相待、推心置腹、坦诚沟通。在毛泽东的感染下,与会群众敞开心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使调查收到预期效果。
问题导向,剖析解决难点问题。毛泽东历来主张,调查研究必须真正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切忌形式主义、走马观花。要善于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求答案,真正深入到事物的本质,避免“调查的结果像挂了一篇狗肉账”。在才溪乡调查中,他总是想方设法使所提的问题深入浅出、简单易答,对于难点问题,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逐一深入剖析。每个问题一问不明白再问,刨根究底地问,直到把情况彻底问明为止。由于善于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调查的结果也就凸显了问题的本质。
问需于民,心系民众的冷暖温饱。关注才溪人民群众,关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是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的一个重点。在调查中,毛泽东细致到关心群众有没有柴烧、有没有房子住、米价盐价贵不贵、小孩读书有没有学校、生病怎么治,甚至木桥太小行人会不会跌倒要不要修理等,一切关乎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事无巨细,一一过问。每次的调查会都要询问群众:“日子过得好不好?政府有没有优待?有哪些照顾?生产、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他在调查中详细对照物价的变化情况,了解农民每年有几个月能吃上米饭,每年能否做新的衣服,每月吃多少盐,以第一手的真实数据反映人民群众参加革命后民生的改善状况。
问计于民,从民众的创造性实践中寻找答案。在革命战争条件下,才溪乡民众不仅尽其所能无私地支持革命,而且在劳动力锐减的情况下,发明了许多办法,采取各种互助互帮的方法发展生产,有效地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才溪乡不仅在扩红、支前中创第一,而且在发展生产中也创第一,成为全苏区的先锋、模范,创造了许多全苏区第一的光辉业绩,成为中央苏区著名的模范乡。毛泽东深深地被才溪乡如火如荼的生产建设所感染,并从才溪乡人民首创精神和发展实际中获得粉碎一切机会主义者瞎说的有力武器。
及时总结,树立典型推广经验。重视了解实际情况,重视总结推广群众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是毛泽东一贯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在调查报告中,毛泽东不吝笔墨,对才溪人民予以高度赞赏,称才溪乡的选举是苏区选举运动的模范;称才溪乡人民发明的各种合作社“第一好”;称才溪乡扩大红军“成绩最好”;称才溪乡“经济上组织性进行了很高的程度,成为全苏区第一个光荣的模范”。同时,他又本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及时总结经验,上升为一般的理论,以指导苏区建设新的实践。毛泽东在结束了才溪乡调查后,在1934年初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对才溪乡等地苏维埃政权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作了详细的总结,并称才溪乡为“全苏区的第一个光荣的模范”和“争取全中国胜利的坚强的前进阵地”。在会上,毛泽东将《才溪乡调查》连同《长冈乡调查》印成小册子分发给每个代表,并在大会上号召全苏区向才溪乡和长冈乡学习,搞好根据地建设,发展革命战争,夺取全国胜利。随着《才溪乡调查》的发表和毛泽东的公开宣讲,本来就已被冠为中央苏区模范乡的才溪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苏区各地纷纷组团到才溪参观学习,《红色中华》《青年实话》和《斗争》等各种报刊也刊文宣传才溪的光荣业绩,才溪成为全苏区学习的模范。
才溪女专题陈列馆
才溪乡调查是毛泽东亲自领导的在中央苏区时期开展的众多著名农村调查之一,它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为适应革命事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人民民主政权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具体运用的典范而被载入中国革命史册,创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研究的经典之作。
实践证明,《才溪乡调查》是一部独特的教科书,是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写成的,留下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宝贵精神,特别是毛泽东在才溪乡调查中所采用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成为指导深化改革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道路上不同领域调查研究工作的典范。
大力弘扬我们党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重要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多次强调“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始终把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弘扬党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率先垂范、亲力亲为,为全党注重调研、勤于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传承和弘扬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优良传统,20次来龙岩、三到才溪开展调查研究,提出的许多富有创新的理念、观点和方法,都是来自于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实际情况的真知灼见,逐步形成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体系。
1988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以实际行动为全党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树立了全新的榜样。
1996年5月3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利用节假日到才溪调研,他怀着虔诚之心,参观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重温才溪人民光荣的革命历史,感悟毛泽东同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才溪人民改革创新、敢为人先、勇争第一的革命精神。
1998年5月6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龙岩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早季农业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的情况开展调研,他第二次来到才溪,到溪北村大坪果场、下才村村容村貌整治现场了解实际情况,与干部群众交换意见,共商农村经济发展计策,并听取上杭县的工作汇报。
1999年1月10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第三次到上杭调研指导老区发展建设工作,调研期间,他冒着严寒到老红军林攀阶、王家丰、卓才连家中访贫问苦,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生活情况。
毛泽东在才溪乡调查中,综合运用了观察、访问、座谈(开调查会)的方法,这是毛泽东调查的“三部曲”,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开调查会,他说:“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我用这个方法得到了很大的益处,这是比较什么大学都还要高明的学校。”习近平同志20次到闽西调查研究,问情于群众、问需于群众、问计于群众,体现了与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一脉相承的“以人民为中心”的调查研究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201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行的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作了题为《谈谈调查研究》的重要讲话,对毛泽东调查研究方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强调:“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调查研究的好作风,系统地提出了调查研究要做到深、实、细、准、效。
2003年2月2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了一篇题为《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的短文。在这篇不到300字的短文里,提出了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五字诀”,即“深、实、细、准、效”。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这既是确保调研不流于形式、不浮于表面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我们立足新时代、开拓新局面、开辟新境界的前提条件。
“深”是基本态度,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善于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间、厂矿、群众和社会各层面中去解决问题。“实”是关键立足点,就是作风要实,做到轻车简从,简化公务接待,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细”是重要环节,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分析问题,掌握全面情况。“准”是洞悉事物本质,就是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效”是根本目的,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以实际行动为全党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树立了全新的榜样。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调查研究必须做到“深、实、细、准、效”要求,与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有异曲同工之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调查研究的特点,为新时代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鲜活生动的范本。
时代呼唤调查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做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今年开春,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将其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穿越时空的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体现的立场、观点、方法,成为我们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一代代的共产党人所传承和发扬,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为新时代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作出了示范表率,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制胜法宝和不竭动力。
往期推荐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