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村落的“文艺复兴”——宁德市屏南县以文创产业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闽西日报 2023-12-18




10月23日至11月19日,由省委宣传部、省记协主办,人民网福建频道为执行单位的省新闻战线融媒体业务能力竞赛活动在八闽大地如火如荼开展。竞赛打破地域、媒介、单位限制,龙岩市融媒体中心组建三支由市、县两级融媒体记者组成的采编队伍,分赴宁德市屏南县、福安市、寿宁县采访。

本公众号今日播发龙岩市融媒体中心一队在屏南县采写、拍摄的作品。



立冬刚过,时值周末,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迎来了一场降雨,鲜红的柿子与古屋的青砖、黄墙、黛瓦相互映衬,让这个已有600多年历史的“网红村”处处呈现出浪漫的画面。

游客在龙潭村打卡雨水没能挡住游客的步履,在淅淅沥沥的雨丝中,在古屋改造而成的咖啡馆、书吧、酒吧、民宿里,在村道上、溪流边,人们惬意地感受文艺的气息。类似的场景,在与龙潭村相邻的四坪村、墘头村以及屏城乡前汾溪村、厦地村,代溪镇北墘村,甘棠乡漈下村等古村落随处可见。

墘头村的柿子红了屏南县拥有众多风光秀丽、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但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长期面临人才紧缺、村庄凋敝、动能不足等难题。近年来,屏南县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突破口,勇于改革创新,完善政策措施,积极破解难题,蹚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一个个原本走向衰败的古村落,从而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北墘村航拍图







新理念激发新举措

“发展文创产业,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只要对群众有好处,我们就愿意为之付出努力。”11月9日,在屏南县委县政府大院一处静谧的办公室里,县政协科教卫体委主任张峥嵘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话语掷地有声。

时针拨回到2015年以前,时任屏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张峥嵘因爱好摄影,足迹遍及屏南众多古村落。“1400多人的村庄只剩了100多常住人口,有的村子想吃碗面条都找不到地方,有卖肉的老乡两三天卖不完半头猪……”村庄严重“空心化”,摇摇欲坠的古屋、萧条的生产生活景象深深刺痛了张峥嵘。更让人揪心的是,随着时间推移,传统风貌衰退消亡的趋势还在加剧。

如何破题?

恰好此时,艺术家林正碌与屏南的古村落结了缘。2015年初,林正碌找上门来,打算在漈下村实施“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油画教学文创项目。这一设想争议颇多,但县委县政府力排众议,给予林正碌最大的支持。当年4月,项目在漈下村落地,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出了效果:林正碌团队向当地村民提供免费油画教学,村民画的油画能卖钱了,全国各地的艺术爱好者纷至沓来,漈下村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爆红,屏南发展文创产业的第一步成功了!

人流来了,住宿又成了问题。县委县政府乘势而上,立即在双溪古镇开设了安泰艺术城加以引流,第二年就举办了双溪艺术节。自此,“党委政府+艺术家+古村+村民+互联网”的文创产业发展模式开始向屏南辖区内的众多村庄拓展。

对于这一机遇,屏南县倍加珍惜,县里先后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工作领导小组、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指挥部,出台《屏南县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推行“三引三创”机制即“引进高人、引来新人、引回亲人”的人才政策和“创新古屋流转、古屋修缮、项目管理机制”的可持续发展举措。

四坪村一角

“三引三创”机制的带动下,紧贴发展实际、打破体制藩篱的创新做法不断涌现:

▶ 在全省率先为外来长期定居的新村民发放居住证,享受与本地人同等的待遇;

▶ 以村级组织为中介进行古屋流转,租赁人可承租15年—20年;

▶ 建立“新村民出资、文创专家设计、村委会代为修建”运作模式,一大批闲置或濒临倒塌的古屋转化为艺术空间、共享空间、文化空间;

▶ 试行乡村建设项目“工料法”管理模式,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提高村民参与度,并且使传统工艺得到有效传承……

文创产业,由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新村民带来新变化

11月10日下午,一群游客走进厦地村的森克咖啡屋,咖啡屋主理人、来自广东茂名的姑娘刘晓怡又开始忙碌了起来。冲泡咖啡、烘焙饼干,由古屋改造而成的咖啡屋里,年轻的身影、现代的生活方式与房子里的老物件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2016年底,刘晓怡因毕业旅行来到了厦地村,彼时,屏南县引进的瑞典籍华人艺术家程美信正带领团队在此实施古村落保护。深受影响的刘晓怡毕业后再次来到厦地村长居,和几个小伙伴一道打理咖啡屋、民宿,闲暇时宣传推介村庄、策划公益活动,日子过得充实而又有意义。

游客从厦地村高大的马头墙下经过

距森克咖啡屋不远处,是安徽人孙俞开设的鱼羊木民宿。孙俞的丈夫来自云南,此前两人在上海经营木工坊。2020年,听说厦地村可以租赁古屋,两人毫不犹豫就来到这里开起了民宿。“时间可以由自己掌控,可以从事创作,可以进行经营,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和刘晓怡、孙俞一样,长居屏南县各个古村落的新村民还有很多。

在龙潭村党支部书记陈孝镇看来,新村民的到来,对村庄文创产业发展进而带动村庄整体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为他们愿意试错,成功之后又能辐射带动当地村民。

此前从事教育行业,如今在龙潭村从事民宿、研学、餐饮等行业的江西人胡文亮正是村里首批新村民。2017年,胡文亮来到龙潭打拼,在他的游说下,妻子曾婉珍辞去了教师的工作,也来到了村里。初期,也经历了低谷,但两口子咬牙坚持下来,如今,他们开设了“檀舍”“朴宿”两处空间,两个孩子都在当地生活,父母也过来帮忙,胡文亮还当选龙潭片区党委委员、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深度参与了乡村发展和基层治理。

龙潭村新村民曾婉珍正在作画

对于来自贵州的前汾溪村新村民毛华磊来说,前汾溪村就是自己的家。在村里,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叫他“阿毛”“毛哥”“毛叔”。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毛华磊是村里乡野艺校的校长,2019年来到前汾溪村,在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陈子劲的指导下,与同伴们先后实施了“今晚吃什么”、美育课堂、“节日快乐”、美丽家园生态计划等文创项目,改变了乡亲们的精神面貌。

前汾溪村

300多名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村民汇聚屏南,就像一颗颗种子,引导群众自发参与建设、复兴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吸引更多的团队、大学生、志愿者投身乡村振兴。









新业态赋能新发展

11月12日,屏南县众多古村落一改以往“过了国庆就是淡季”的状况,处处人头攒动。

在川流不息的车辆中,龙潭村党支部书记陈孝镇当起了交通指挥员,确保道路通畅。

在接踵摩肩的人群里,“闽派黄酒第一村”北墘村党支部书记吴善弟当起了讲解员、推销员,让众多外地游客了解村庄历史和产品。

龙潭村小伙陈忠业和女朋友在自家祖宅改建的饮品店里忙得不可开交,他用村里黄酒制作的“回村人”饮品成为年轻游客的心头好,几乎人手一杯边喝边打卡拍照。

四坪村的新村民正在举行原创音乐会暨手作啤酒节,经营“重土空间”民宿和“歇歇吧”饮品店的本地青年沈明辉一边接待游客,一边研究植物饮料。

新村民在举行原创音乐会

建在厦地村稻田中的“中国最美书店”——先锋厦地水田书店里,游客们或看书,或拍照,或挑选文创产品。

……




文创产业飞速发展让村庄业态更加丰富,人们的信心更足、村庄的后劲更强:

◾龙潭村常住人口从不足200人现在的800多人,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7年的6300元提升至去年的5万元

◾北墘村一个村就开设了8家酒企

◾陈子劲团队在前汾溪村打造的中国美术学院美育综合基地是36所高校的实践基地,社会美育国际工作论坛暨实践者会议连续在此召开五届……

游客在龙潭村的石板桥上走过

对于文创产业的做强做优,屏南县各级各部门始终没有停止探索。张峥嵘告诉记者,屏南县将进一步加快文创项目实施,完善基础配套、强化主体培育,推动乡村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熙岭乡乡长杨林表示,将在优化龙潭片区文创产业的同时,高品质打造前塘片区,形成更多精品项目、精品线路,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墘头村

越来越多的文创人才涌向屏南,越来越多的古建筑从沉睡中醒来,越来越多的新业态扎堆发展,越来越多的古村落成功“出圈”。从“流人”到“留人”,屏南乡村的“文艺复兴”,未来可期,大有可为!





END


龙岩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龙岩市融媒体中心一队:黄俊 郭亦斌 谢秋煌 张锐畅 朱芳彬

编校:阮雪婷 邱婷审核:蔡添高 王沐监制:王仰华总监制:高营光

版权归龙岩市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往期推荐


快讯!2023环冠豸山马拉松赛在连城燃情开跑

他们奔赴乡村践行“四力”锤炼“真功”
龙岩这些村镇上榜全国示范!有你的家乡吗?


让更多人知道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