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写 | 南大的学术氛围到底有多浓厚?让这群南大学子告诉你!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南京大学 Author 徐小茜


“一个能让人静下心来读书做研究的地方”,是许多人对南大的印象。而每一个来过南大、学在南大的人,也都会赞叹南大的名副其实。南大的学术氛围到底有多浓厚?无需多言,稍稍观察,细微处见真章。




一块小白板,房间正中一张大方桌,旁边围着许多的座椅,这是大气楼一间普普通通的讨论室。而每隔两周,这个房间里就挤挤挨挨地围坐着许多人,桌上则摆着各种零食与饮料。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仿佛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所描绘的画面一下子在我们面前复刻:教室里的人在自由地讨论,情绪热烈,所有人都毫不忌讳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丝毫不遮掩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这是大气科学学院C409讨论室,是学生们自发组织的大气科学学生论坛举办的地点。


一个可以“随便问”的学术论坛?


论坛创办的出发点十分简单,却也带着一丝无奈。论坛的主创人,大气科学学院的博士生杨博雷说起了创办论坛的初衷:“理工科的学生,平时学习科研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却不知道去哪里寻找帮助,而也许身边就有许多资源。同学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表现出的拘谨,时常会阻碍自己开口向他人提问、求助。”面对这一现状,他认为,有必要为同学们创造一个自由地讨论学术、有话敢说、有问题就问的氛围。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同学们相互了解、交流,打消了同学们之间的拘谨,另一方面有利于调动起同学们的学术积极性,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合作。他参考了部分国外大学的类似经验,在院里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就这样,大气科学学生论坛诞生了。


学生论坛的发起人 杨博雷


学生论坛,主讲人是学生,听众也是学生。每期论坛邀请一个学生主讲人做学术报告。学术报告的内容不设限制,可以是关于自己近期看到的文章或近段时间的研究发现,也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拿到论坛上。每一期看似形形色色,深浅不一的话题讨论背后,都贯彻着论坛的核心理念:“随便问。”


在论坛上积极提问的同学


杨博雷解释道:“论坛刚刚起步的时候,大家还有些拘谨,我们就一直在强调这三个字‘随便问’。到了后来,这三个字说得越来越少,大家讨论的内容越来越深入,讨论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随便问”这三个字恰恰也顺应了南京大学正在倡导的“科研转型”目标,“以文章为导向”转为“以问题为导向”优秀的科研工作,首先就要从一个好问题开始。而论坛所提倡的“随便问”,无疑会使得论坛成为“好问题”永不枯竭的源泉。


除了学术,这里还有……


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学术论坛就是一个气氛严肃甚至略带压抑的场合,而大气科学科学院的学生论坛不会给人这样的体验。学术之外,这里还有更多趣味,能学到东西的同时又能轻松交流,这也是论坛在学生中影响不断扩大原因之一。



经历了一个学年,论坛的发展也初具规模。每期参与的人数逐渐增加,从一开始只有高年级学生,到现在本硕博兼具。谈起参加这一论坛的收获,本科生占同学表示:“我在论坛上结识了很多学长学姐,大家都很热心地帮助我解决了许多问题;对学长学姐们主要工作的了解,反过来有利于让我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自身现阶段学到的知识,获益匪浅。”研一的吴同学也说:“学生论坛每期都会请学长学姐讲他们的工作方向,对于我们这些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了解各个研究方向有很大的帮助,严肃活泼的讨论氛围会激发大家对科研问题的探讨,最重要是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科研的动力。” 


氛围轻松的论坛现场


而对于论坛的“忠实粉丝“们来说,参加两周一次的论坛已成为学习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博一的花同学参加过很多期论坛,于他来说,学生论坛已经成为了一种谋求学术合作、汲取最新研究信息的有效渠道。他说:“罗学姐讲bulk方案,因为和我做的有联系,我们俩的交流逐渐多了起来,一起讨论找文献看代码,搞明白了一些曾经模棱两可的问题。来自不同方向的同学们的报告,帮助我对气象这门学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许多参与过的成员心中,学生论坛真的发挥了一个论坛的作用,切实地帮助大家拓宽了眼界,加深了理解。同时,论坛还让成员们增加联系,原本只是点头之交,到成为学习生活的好伙伴,给生活也增加了不少乐趣。


未来,他们希望这种形式能得到推广


论坛创办至今,得到了大气科学学院老师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和欢迎。尝到学生论坛带来的甜头的这群年轻人,希望这个讨论形式能进一步的深化和推广。


“论坛举办以来,大家都发现,遇到不懂就问,反而更有利于我们发现身边的资源。”一次次的讨论就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不同研究领域的同学通过讨论交流可以互相激发思想,达到1+1>2的效果,自由热烈的学术氛围也正在渐渐形成。提及论坛未来的发展时,杨博雷说道:“我们会把论坛做的更加流程化、规范化,自由化。”在他们的未来构想中,论坛的话题将不仅仅限于专业性较强的领域,会更加交叉复合,向跨学科、多元化发展,要加强跨院系甚至跨校交流。


“我们希望学生论坛的形式能在全校得到推广,让同学们真正的喜欢上讨论的感觉,继续活跃全校学术氛围。”杨博雷补充道。

6月20日,本学期最后一次学生论坛


6月20日,2017级直博生卓静仪同学给大家分享了她对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认识,这也是本科生第一次作为主讲人参与学生论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前沿技术、最新研究的持续关注,让每一位参加的成员乐在其中。本学年最后一期大气科学学术论坛已经到了结束的时间,却依然有一批意犹未尽的同学们留在了C409教室继续热烈的讨论。

在偌大校园的一隅,一群思维活跃的年轻人,在南大自由的学术氛围之中努力接近真理。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窥见南大人沿承励学敦行品质的一面。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在今天看来,依旧是社会中难能可贵的精神角落。



南京大学

采访:刘晓艺 徐小茜

文稿:徐小茜 杨博雷

图源:杨博雷

编辑:仲孟迪

责编:徐小茜、刘晓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