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大医学院最年轻博导!她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将晚期胃癌治疗有效率提高14%

她16岁考上南大,25岁博士毕业,是南大医学院最年轻的博导,经过10多年努力,魏嘉和团队创立的新型个体化选药模式已经应用于临床,将晚期胃癌治疗有效率提高14%。从医12年投诉,她还经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申请基金。醉心科研,只为当病人找到她时,能说一句 " 还有点办法 " 。


南大医学院最年轻博导,16 岁考上南大 25 岁博士毕业

近日,第 24 届 "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 入围个人及集体名单公布,江苏魏嘉入围个人名单。


生于 1983 年,5岁上小学,16岁考进南大,25岁博士毕业,在别人眼里,魏嘉是妥妥的 " 学霸 "。她现任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科行政副主任、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研究所副所长,也是南京大学医学院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对此她却特别谦虚她说," 我就是比别人上学早"


魏嘉的丈夫史冬泉也是南京大学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两人1999 年一起进入南京大学医学院读书,毕业后均在鼓楼医院工作,是鼓楼医院有名的学霸夫妻。


学霸夫妻除了日常的医疗工作以外,还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同为医生,他们相互理解,相互鼓励。魏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除了上班时,其他碎片化的时间会抽空做临床研究,回家工作也是常态。" 经过 10 多年努力,我们目前创立的新型个体化选药模式已经应用于临床,将晚期胃癌治疗有效率提高 14%。" 她还研发了肿瘤疫苗、细胞治疗新技术,参与创立肿瘤患者 " 三元联动 " 安宁疗护新模式,创建青年肿瘤专家学术沙龙和 " 与癌争锋夏令营 " 公益项目,为医生和医学生提供培训。


12 年 "0" 投诉,长效沟通建立起医患间的信任

因为肿瘤学科有太多的空白和未知,需要有好奇心的人去探索,魏嘉在南大读书时候就决定选择肿瘤科。肿瘤科是离死亡很近的科室。魏嘉每年为 8000 余名肿瘤患者服务,从医 12 年零投诉。


" 不仅是我,其实我们整个科室都是‘ 0 ’投诉。" 魏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在肿瘤科体现得特别显著,"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肿瘤病人。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关注用药,还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 魏嘉说,病人病情的变化、心理变化,包括家属的一些想法,都是治疗过程中要关注的,所以平时科室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和患者及家属沟通,聊病情、治疗计划 …… 解除他们的顾虑,长效沟通建立起医患间的信任。


包括后面如果没有办法做任何治疗了,她们还有一个专门的安宁疗护团队,帮助病人和家属更好地去面对这一刻。


有个前辈告诉魏嘉," 不要和病人成为朋友 ",尤其是肿瘤科,因为你无法承受你的朋友离去。这句话让魏嘉印象很深刻," 其实工作上所谓‘无力感’的这种刺激,会不断转化为我们做临床科研工作的强大动力。"


尽管说不要跟病人成为朋友,但是魏嘉又会经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申请基金从医生涯里,一个叫心心(化名)的女孩让魏嘉印象深刻,20 多岁,胃癌晚期,却总是以笑容面对病痛。她将美好的期盼融进了苦涩的药和冰冷的治疗仪器里,带着对生命的期盼,努力地活着。


魏嘉告诉记者,以心心刚到医院时候的情况来看,存活时间不超过一年。" 但当一个病人百分之百信任你的时候,即便其他医院都说没有办法了,你也得逼迫自己去找希望,哪怕是一丝。中间我们一直在尝试各种新的药物办法,她一直支持了三年多时间。由于经济困难负担很重,我们帮她在医院申请了两次救助基金,还发起了两次公益筹款。"


魏嘉告诉记者,半个多月前,心心去世了。她的母亲还来医院看魏嘉,表示感谢,并拿来了心心没有吃完的药,说要送给其他需要的人。


医疗技术是有局限性的,看着朝气蓬勃的生命走向陨落,是肿瘤科医生习以为常的事。2017 年,在儿子出生没多久时,魏嘉得到了一个出国进修的机会。她带着会错过孩子第一次开口说话的遗憾远赴国外,只为当病人找到她时,自己能说 " 还有点办法 "。


来源|现代快报美编|王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大招生小蓝鲸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