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近“科学之光”,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

南大招生小蓝鲸 南大招生小蓝鲸 2024-07-13

随着2021级新生逐步恢复线下教学,“科学之光”系列通识课程终于能和各位同学在教室中相见。通过“科学之光”通识课,来自不同学科的新生同学们能有机会与两院院士、长江杰青等资深教授面对面对话,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发掘自身科研兴趣、培养科学思维、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10月27日晚,任洪强院士领衔的“科学之光”——守护绿水青山课程开课,请大家跟随小蓝鲸的步伐一起回顾课堂,领略环境科学的奥妙吧!


在课程开始前,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徐骏教授为任院士颁发了南京大学“科学之光”首席教授聘书,并给同学们介绍了全新的“通识2.0课程体系”与2021版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计划,鼓励大家通过“科学之光”系列课程开拓视野、领略大师风采、在学习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与环境之间的重要介质,饮水水质决定了人体健康。”“好水乃健康之本,劣水乃百病之源。”任院士以“好水的品质”切入主题,围绕水与健康、水质与标准、标准与技术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健康与安全是全社会一直以来广为关注的问题,任院士深入浅出的授课内容让同学们很快沉浸于对环境问题的深入思考中。中国面临的已不仅仅是水量型缺水,更重要的是水质型缺水。水体中病原微生物、超量或不足矿物元素、层出不穷的化学污染物等等,使得本不富裕的水资源雪上加霜,直接或间接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环境污染的加剧诱导了系列水体危害事件,进而推动了水质标准的产生和发展。任院士从人们对水质安全的需求出发,讲述了水质标准制定的发展历程,并引领同学们思考水处理技术未来的方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任院士指出: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水处理技术和水质标准都会发生变化,需要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同学们加入发展环境事业的队伍,在引领国际标准、完善国家政策、发展新型技术等方面携手努力,共同展现青年的担当与责任



最后,任院士还向同学们介绍了饮水的一些误区,比如:世界卫生组织没有关于“好水、健康水”的标准、纯净水不一定比自来水更适合饮用,引导同学们要用科学的态度面对传统认知上的误区。任院士生动活泼的讲解引起学生们的欢笑,为此次课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同学们专注听课


同学们向任院士提问


课后,同学们积极与任院士交流,小蓝鲸也有幸采访到了任院士,请他谈谈对于国家环保事业的看法


“我们国家在科学研究方面,已全面国际化。主流研究方向也从污染的治理和消除转为水质清洁和人体健康,当然这也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和行业的变革。在环境保护事业上,我们国家有自己的特点、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比如新时代下的碳中和、碳达峰。据我们多年积累的经验,新的环保问题总会催生新的路径、新的前景、新的发展。”



此外,任院士还谈了环保行业发展的问题:前期的环境治理是通过政策管控来实现污染物去除。随着全国人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不久的将来我们肯定会采取主动的姿态。党中央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在未来,人们将自发要求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健康水平,而生态环境安全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现在我们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总体布局的高度,这一定会带来主动性的变革。政策是引领,标准是规范,更多的还是人自发性的需求,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Q&A

而后小蓝鲸也采访到了在场的几位同学,让我们一起听听同学们对这堂课的感触吧~


20 环院 吴鑫一

我最近参加的大创项目正好与和水治理有关,这样一堂课让我感觉视野更加开阔,能从整体角度了解我们国家水环境治理,能从平时的局限中跳脱出来,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国家的科学家在水环境治理领域已经做了诸多探索,当然还有更多挑战,我以后学习就更有方向性了。


21 化生 张澈溪

我的专业是化学与生命科学,我认为这门环境相关的课程,对于我未来从事生态学有很大帮助。听完课后深感污水处理、双碳目标的实现与环境科学有很大关系,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也可以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比如碳的转化和利用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水平,这让我觉得我们学的知识真的可以落到实处,解决国家在环境领域面临的问题


21 人文 常雅馨

在这节课中我收获颇丰,因为是人文专业,之前从来没接触过课程中的知识。任院士说到的抗生素滥用的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恰巧家中有亲戚在从事水产养殖,水产养殖应该更加严格地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因为抗生素水平直接影响着水质的好坏。上完这门课后,让我对环境科学有了新的认知,希望有机会能在后面的课程中学习到更多科学知识。



“科学之光”系列通识课是南京大学“三元四维”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通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之光”鼓励学科交叉、面向未来的前沿科学研究,“1+N+L”的教学模式,有讲座也有实验室参访和师生研讨,让南大新生在各个科学的前沿领域直观地感受学科魅力,参与并享受这场与大师直接对话的学术盛宴!


采访、文编 | 石佳阳、潘彦丹

摄影 | 孔繁喆、石佳阳、潘彦丹

美编 | 石佳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