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纵有思乡愁,海峡再无余光中
到最后
乡愁是一道淡淡的天幕
人间在这头,先生在那头
2017年12月14日
南京大学著名校友
著名诗人、文学家、散文家
余光中先生病逝
享年89岁
今天,让我们走近先生
走近他为母校创作的《钟声说》
再诉道别之情
也许许多人第一次认识余光中先生,是在中学课本上,那首浅白真率,情感深切的《乡愁》。这首于1972年创作的现代诗歌,语言上纯净、清淡,浅白真率而又意味隽永。先生始终牵挂着故乡,故乡永远牵引着游子的思绪和想念,然而,那道浅浅的海峡,却生生阻断了这种思念。为乡愁所困的诗人,其情何以堪?先生唯有击筑引吭,慷慨而歌,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
”2005年,余光中先生访问南大母校,并做“校友风采”学术报告时曾说, “我生在南京,小学在南京上,中学也是,后来认识我的夫人也是在南京,所以南京就不是乡愁,而是乡乐……”
余光中先生出生于南京,1947-1949年就读于于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外语系。于先生而言,南京便是他的故乡。南京大学是余光中写就第一首诗的地方。离开母校多年,余光中先生依旧对南京大学怀着深深的眷恋和敬仰,并多次回访母校,对他来说,母校也是自己的一种牵挂。
2009年10月26日,余光中于南大开“诗与爱情”讲座
2002年5月17日,先生于母校南京大学百年校庆前夕,余光中先生在浦口校区作报告前题写“南大虽百年,青春正鼎盛”。
当年5月20日,正值南京大学百年校庆。节日盛装中的母校不禁使余光中先生诗情澎湃。在中央电视台为南大录制的百年庆典晚会上,在数千南大师生面前,白发苍苍的余先生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这首专门为校庆创作的诗篇《钟声说》。
与《钟声说》有关的建筑,是建于金陵大学时期的小礼拜堂。堂前牌坊上挂铜钟一座,当年,每日上下课的钟声由此敲出。后毁于兵燹,铜钟遗失,南大百年校庆期间重建钟亭。
匆匆20载,南大迎来了120周年校庆。当年那个为她深情朗诵的游子却已远去。斯人已逝,留不住乡愁亦留不住你。但先生对母校的眷恋与祝福,却深深镌刻进每一个南大人的心中。
百廿南音起,一生难忘情。为献礼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南大学子为《钟声说》谱曲,唱出跨越时空的南大情。
“百年的钟声说,回来吧”
在先生离去的第五个年头
让我们再读一遍先生的《钟声说》
去铭记先生对他所挚爱的土地的诗与情
去怀念那个银发满头、清癯健朗的身影
《钟声说》
大江东去,五十年的浪头不回头
浪子北归,回头已不是青丝,是白首
常青藤攀满了北大楼
是藤呢还是浪子的离愁
是对北大楼绸缪的思念
整整,纠缠了五十年
铁塔铜钟,听,母校的钟声
深沉像是母亲的呼声
呼迟归的浪子海外归来
缺课已太久,赶不上课了
却赶上母亲正欢庆百岁
玄武仍潋滟,紫金仍崔巍
惊喜满园的青翠,月季盛开
风送清馨如远播的美名
浪子老了,母亲却更加年轻
江水不回头,而大江长在
百年的钟声说,回来吧
我所有的孩子,都回来
回家来聚首共温慈爱
不论你头黑,头斑,或头白
”文编 | 孔佳棋 李欣怡
美编|薛苗
责编|薛苗
版权声明:本文文字及图片部分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