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去南京大学看一场辩论赛!
在南京大学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时而针锋相对,时而紧密配合
他们用珠玑字句,将缜密观点娓娓道来
让观众和对手都为之倾倒
这便是南京大学辩论队
“辩古今之是非,论天地之对错”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支非凡的队伍
感受思想的交锋与融合
南京大学辩论队,秉承南大“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传统,曾获得1994年长虹杯全国大学生辩论会冠军、1995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四朵金花”誉满全国。新世纪以来,南京大学辩论队致力于依托辩论推动校际交流,探索辩论活动的革新,定期邀请各大名校雄辩金陵,首倡南京地区高校辩论赛,并两度获得该项赛事冠军;连续五年举办“金陵杯”华语辩论邀请赛,以辩会友。
近年来,南大辩手积极参与各项辩论赛事,获得包括第八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总冠军、2018年及2021年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季军、首届国际华语辩论冠军赛亚军、首届“晨星杯”世界大学生辩论巡回赛亚军、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冠军等在内的多项荣誉。
南京大学校辩论队将致力于辩论技术的探索、优秀辩手的培养与辩论文化的宣传推广,致力于普及思辨精神、辩论的魅力。行而不辍,辩论的道路上南大辩队永不止步。
✦ +
+
“你好,辩论队新人前来报到!”
“在加入辩论队之前,我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辩论小白。”现任校队队长冯婧恺带着笑意回忆时,声音中不乏怀念。被迎新辩论赛的辩题吸引,初入大学校园的她踏入了比赛会场,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台上学长学姐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极富冲击力的观点,都让彼时对辩论这项活动还不甚了解的她感到热血沸腾。
让她大感宽慰的是,南京大学辩论队接纳了她。队员们交流探讨问题的角度,探索思考问题的深度,训练阐明观点的力度,令不论是对辩论毫无了解的萌新,还是从中学就开始参加比赛的大佬,都在这个集体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辩论队部分成员合照
辩论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出现分歧是家常便饭,几乎“每天都有”。但冯婧恺认为,只有在争论中不断打磨精进自己的观点,才能在赛场上通过对手和评委的检验。“如果彼此之间的观点都是完全一样,完全没有分歧,那就有很大的问题。辩论需要的就是思维的冲撞,在冲突中寻找更好的出路。”
而走上赛场之后,辩论队队员们则成为互相支持的整体。辩论赛非常强调集体的配合,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莫过于自由辩论环节:队员间需要完美合作以合理分配时间。没有长时间的准备和磨合,队伍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副队长高昕然认为,这样的默契来源于大家本质的相似性。队员们无论是辩论审美,还是对辩论的追求都比较相似。在南大辩论队,大家真正做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齐心协力地奋斗”。
而对副队长王一凡来说,这一切都来源于一个原始的心愿:通过辩论表达。
我想要提供更进一步的思考的方向和方法,传递出有深度有价值的观点,并且真正打动台下的观众。
”✦ +
+
“当然是因为喜欢!”
谈到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比赛,王一凡提到了“超新星杯”这个名字。“超新星杯”参赛人数多,规模大,赛制长,备赛时间紧张。压力之下,参赛队员们几乎所有人都在连轴转。王一凡回忆起当时的状态,自己都有些震惊:“下午比赛结束,晚上回去提出论点,11点和别的学校约模拟赛,之后复盘修改一直到3、4点钟,然后第二天6、7点钟把稿子最后完善一遍,然后就去打早上八点的比赛。”
超新星杯比赛现场的南京大学辩论队
“最后我们拿到了总冠军,当时就觉得大家一起奋斗了这么多、这么辛苦,最后和队友一起拿到这个成绩,本身的成就感是高于很多事情的。”而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获得了回报:成为总冠军的那一刻,自豪和满足随着每一次心跳激荡在每个人的胸腔。
“这种体验什么也比不上。”王一凡感慨地笑着说,“也不知道当时怎么撑下来的!唯一记得的就是真的很累。”
辩论队获得超新星杯总冠军
当然,辩论比赛并不一定都是一帆风顺。有时即便投入大量精力,队员也依旧要承担结果的无常。在参加西南政法大学主办的“天伦杯”时,大赛抽象的题目和步步紧逼的期末周都让队员们感到压力沉重。“当时有很多高年级,甚至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都来帮忙。我们一直熬到凌晨,做出了一套直到今天为止我依然觉得很有趣的论述。但是因为理解难度可能对当时的我们来说有点太大了,最后在场上我们呈现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辩论队队员们在酒店内参加比赛
线上进行的天伦杯比赛
这场比赛南大辩论队输给了山东大学。对此高昕然一直觉得可惜,不断反省原因:“我常常觉得遗憾,因为我们本来有很多想表达的观点。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很好地传达出来。”
但比赛的输赢对南大辩论人来说从来不是最重要的事。激励辩论队不断向前的,便是所有人对辩论始终如一的赤诚热爱。怀抱着同样的热爱,辩论队成为了一个富有活力的集体。不论年龄资历,每一个成员的意见都被会认真听取,都可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因此,大家都能从辩论这项活动中体会到思考的快乐,从心底深处尊敬自己热爱的事情,同时也愿意为这种非功利性事情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
参加天伦杯的队员合照
✦ +
+
“勇敢表达是一切的缘起!”
什么是辩论?为何而辩?他们在比赛中追问,在质疑挑战中回答——
王一凡和冯婧恺认为,辩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性”。比起各执己见、以攻击姿态维护个人立场的争吵,辩论要求辩手放下所有的成见,为未知的观点、陌生的思想,甚至是相悖的理念辩护发声。
“所以辩手特别容易相信自己原先不相信的东西,”王一凡如是说道,“我们必须力图真正相信这个观点,这样在场上才有底气。”
在他心里,辩论从不是对错的争锋,而是给评委观众等第三方带来思考,传递另一种可能性存在的平台。那些观点可能是前卫的,可能是叛逆的,但正如汉娜阿伦特所言,“辩论开始的地方权威就暂时终结”,思考表达正是辩论的精神内核。挑战传统价值观的框架、逆主流舆论而上,是辩论队最常做的事情。勇气、冲击、永不停止的表达,正是他们眼里辩论的独特魅力。
辩论队获得的诸多荣誉
✦ +
+
“灵魂坚定,我们想让更多人听见!”
言及对南大辩论的未来展望,冯婧恺恳切地说:“一定要坚守住南大辩论的传统。”她希望每一代辩手都具有坚定的灵魂,坚持住“立论刚烈爽脆,深度温度兼备”的南大品格。“我们永远不会为了迎合审美而讲违心的、浅薄愚蠢的话。只要观点有意义,就算它是解释成本很高的,不容易赢得比赛的观点,我们也会讲。”这是高昕然和王一凡的承诺,也是南大辩论队的坚持。
此外,三位还不约而同地谈到,希望辩论能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和参与,也希望能共同打造南大辩论的品牌。
对内,学长学姐定期对新生进行培训,从仙林到鼓楼,乘地铁的每一秒都是打磨指导方案的好时机。大家一起在白板上写写画画,徐徐搭建立论框架,微微点头间,含笑的眼眸传递鼓励赞许;他们也进行犀利的质询,调动如临现场的紧张感,再三言两语切中肯綮,解惑同时传授攻防要领。日光从桌角爬到窗边,夜的凉气渐袭,屋内如火如荼的讨论还没有停息痕迹。
队训日常
对外,校队恢复了官方微博的运营,展示辩论队在比赛外的训练日常。希望能打出一点成绩,在“世界杯”“新国辩”等大赛上展示南大辩论的风采,而未来的新成绩,亦需新鲜血液的参与努力。
在这所百廿名校里,“诚朴雄伟”不仅仅是学风,也是校辩论队的追求。
宁做“孤天里的鹤”,而非“写满字的纸”
南大辩手发出先锋之声,展示多元价值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爱上辩论
在追求深刻的道路上,与朋偕行
在勇敢表达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采访丨李睿怡
文编丨夏尔陆 宋语涵
美编丨陈琪雯
责编丨滕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