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无限,朋辈共行!他怀揣多元热爱,在南大的旷野中践行理想!
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开启前所未有的创造
深度学习从未接触过的领域
有见识 有视野 有格局
他用法律笔端书写正义
他在羽毛球场铸就豪情
他挥墨泼彩感受书法韵味
他是商海航行的创业精英
他就是
法学院涉外法律卓越人才实验班2021级本科生
郑兆铭
个人简介
郑兆铭,毕业于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法学院涉外法律卓越人才实验班2021级本科生。曾获得南京大学人民奖学金,入选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青年的模样”线上特展;曾任南京大学粤语文化协会社长、知恬书画社活动部理事,担任商学院羽毛球队队长,获得南京大学羽毛球“院系杯”亚军;作为“新知朋辈陪伴”项目发起人,带领项目入选南京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参与南京大学第四期创业紫金班,创立项目运营公司并入驻南京大学大学生创业园。
“
人生并非轨道,而是旷野
与很多独生子女不同,郑兆铭出生在一个兄弟姐妹众多的家庭。幸运的是,开明的父母选择了“放养型”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从小培养了他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激发了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他的父母经常说:“人生的发展机会并不仅仅来自书本上的知识,更多在于对世界的见识与认知,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在郑兆铭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经常带他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事物,比如参观各大博物馆、艺术展,或者去不同的森林公园、海滨、沙漠旅游等等。这些经历不仅让他的生活比同龄人更丰富多彩,也让他朦胧地意识到,人生就是要去探索自己喜欢的东西,发扬自身的个性,不拘泥于一隅,不断接触更多广阔的世界。
与此同时,郑兆铭的父母也特别重视对儿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和保持。从小学开始,郑兆铭的父亲就热衷于周末带他参加当地书法、国画类的活动展览。“我父亲是一个绝对的传统文化爱好者。”郑兆铭笑着说,“小学毕业的暑假,他找到一位书法家朋友来正式教我学习书法,刚开始我蛮抵触的。但师父一对一地指导我读帖、临摹,一边喝茶聊天,一边研习书法,循循善诱之下,我逐渐感受到书法艺术中汉字的结构、线条、浓淡、章法的智慧和魅力,之后经常一写就是一整天,从早上九点一直待到晚上六点。”慢慢地,他领悟到书法学习的规律,加之长时间的练习,书法技艺得到了较大的进步。后来,在师父的引荐下,郑兆铭前往宁夏银川找到当代书法大师、第二届中国书法协会理事柴建方老先生继续学习。在自身努力研习书法之余,郑兆铭还希望书法这门传统文化能在年轻一辈之中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与发扬。2019年,郑兆铭在母校东莞中学创办了第一届东莞中学书法协会并担任会长,在校内举办了多次书法展览,将书法文化的氛围带入了校园。
怀着对书法的热爱,郑兆铭一入学就加入了南京大学知恬书画社。从一开始跟着学长学姐策划社团内部的教学活动,到后来继续留任成为管理层,郑兆铭始终怀着将书法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发扬传承的初心,继续策划了诸如“社团进格庐”“社团进双柏”等书法教学、书法史讲解等活动,在学校对社团活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几个活动都得到了很好的反响,不仅让更多的南大青年接触到书法,也将书法传统文化带给了南大对口帮扶云南双柏县的孩子们。“在兴趣方面,南大再次为我提供了一片自由发挥的旷野,让我能够在发展自己爱好的同时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
忠于所爱,无问西东
对郑兆铭而言,大学期间极为重要的一个节点,就是选择转向法学继续深造。在这个过程中,郑兆铭深刻地感受到南大为每位学生提供的“学业上的旷野”。“南大的转专业和大类分流等等政策相对宽松灵活,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无论从课程设置、培养方案还是老师的帮助来看,南大都为我真正探索自己学业上的热爱与追求,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大一期间,所有通过大类招生方式进入南大的学子,都会进行大类通识教育的学习,而通识课程的学分基本上在每个专业都可以互通,因此同学们无需担心转专业会产生专业课缺漏、学分不足等问题。同时,每个专业都开放旁听,人人都可以自由地探索并体验某个专业的课程是否符合兴趣,再选择最终分流的方向。“我相信很多大一的同学都跟我一样,填报志愿的时候对专业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字面意义,并没有真正对某个专业的研究内容和方式有很深入的了解,而南大就给了大一的同学一片实地探索了解专业的旷野,你可以放眼眺望众多的专业找到自己心中所向。”
郑兆铭旁听专业课
谈到转专业的原因,郑兆铭表示,自己的动力源于“热爱”。他对法学的第一次心动,是在旁听周安平教授的《法理学导论》时,周教授说过的话:“法律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的是一种理想,这种理想恰恰是现实生活当中所稀缺的。也正因为它稀缺,所以才值得人们去追求”。郑兆铭非常能够感同身受,他不禁联想到了自身,经过十多年的教育和努力,才来到南大这所高等学府享受顶尖的教育资源,因此,他决心不能只为了自己的发展而学习,更要为引领现实进步的理想而学习。“周教授的一番话,引起了我对为社会理想作贡献的一股‘舍我其谁’的激情。”
郑兆铭对法学再一次心动、并坚定转专业决心的契机,则是在朱庆育教授的《民法总论》课上。朱教授引用了优士丁尼《学说汇纂》中的一段话:“有人可能称我们为法的祭司:因为我们耕耘正义,传播善良和公正的知识,区分公正与不公正,辨别合法与非法,不仅利用刑罚恐吓而且也通过奖励鼓舞的方式使人们为善;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我们追求的是一种真正的而不是表面上的哲学。”这让郑兆铭再一次清晰认识到了学习法学的宗旨和目的——通过对人性的理解和缜密的逻辑推导来设计实用的制度,最终实现正义、善良与公平的追求,这样的学科信仰让郑兆铭难以不为之心驰神往。
朱教授在课上还引用了蔡元培非常著名的一段演讲:“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如此一说,更进一步让郑兆铭深刻反思:自己于南大求学,到底为了什么而来?自己该如何度过接下来几年的大学时光?怀揣着对法学的热爱和对自己理想的探索,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郑兆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从来未曾想过,曾经在脑海里萌芽的教育理想,能够真正付诸实践,并且如今真正能够帮助到成百上千的孩子,陪伴他们渡过成长中的困难,拓展更广阔的认知和视野。”
“教育理想”的种子,在高考后的那个暑假便在郑兆铭心中种下。当时他自发组织了一系列为期两个月的优秀毕业生交流分享活动,学长学姐作为导师,会分享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方法,也会就大学习得的通识知识、当下的热点事件与学生们进行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郑兆铭真切地感受到朋辈的力量和榜样的力量,以及教育带来的价值和魅力。虽然只有短暂的两个月陪伴,但是却能切实地看到学弟学妹们心态、认知和思维一点一滴的成长。后来郑兆铭了解到,这些学弟学妹们有的跟随着学长学姐的脚步考上名校的教育学、法学等专业,有的从班里倒数奋起直追到前十,考上民航大学、实现自己成为飞行员的梦想。
南京大学双创办每年度都有开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申报,成功立项的团队可以参与双创办提供的创业培训、专家指导和一定额度的项目经费,并且南大双创办还提供免费的注册代办、办公场地等,真正为有梦想的创业者开放了一路的“绿灯”。一看到2023年南京大学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报名通知,郑兆铭再也按耐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带着怀揣许久的梦想,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作为大学生创业者,我们面临非常多的困难,双创办的老师都会用他们的经验和资源一丝不苟地指导和支持我们推进。”
凌晨4点的飞机接着早晨8点的会议,连续6个小时的深夜电话,遭遇不少的质疑与恶评……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郑兆铭仍然始终怀揣着“为教育进步”的初心,从未放弃,最终积跬步致千里,组建起人数100+的项目团队,还联系到了黑龙江克依县、安徽阜阳市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通过公益的方式将通识知识带给更多的渴望成长的孩子。
郑兆铭和团队成员在南京大学众创空间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让我想起在2022年参加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青年的模样”线上特展的时候,我说:‘作为年轻人要有朝气、有理想、学会掌控自己的人生’。于我自己而言,我为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在一条不那么容易的道路上积极的探索、努力践行,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而对于我们面向青少年而言,我也将这个理念通过我们导师团队带给更多的孩子,希望他们能够在看见广阔的世界后找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并保持积极有朝气,为理想而前进。”
郑兆铭出镜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
《青年的模样》宣传片
能够学习热爱的法学专业,郑兆铭实现了顺利转型;书法社、粤协一次次活动的成功举办,郑兆铭将文化传递给更多的同学、朋友;如今,郑兆铭决定为下一代,承担起属于青年人的责任。
“
想对学弟学妹说的话
大家都说大学是象牙塔,装载着青年的热血与理想。但南大不仅提供了思想翱翔的象牙塔,也提供给所有南大人一片践行理想的旷野。能将青春留在南大,我感到非常幸运,因为每当我有一件想做的事,没有人会跟你说不行,只有人会告诉你路在哪里。在南大这片思想的高地和行动的旷野中,我不断探索、学习、践行、成长,得以不负韶华。
郑兆铭在羽毛球队
在未来的人生里,南大教给我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将是我永远的指针。它告诉我南大人要有“雄伟”的理想,着眼于社会和祖国,为社会的良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我而言,继续践行“新知朋辈陪伴”项目的初心和理想,不辜负学校的信任和支持,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资源,将是我接下来最大的目标和信仰。希望学弟学妹们,要以“诚朴”的心态“励学”,只有保持谦虚朴素的作风,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进一步“敦行”,务实地践行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最后送给正在探索人生道路的学弟学妹们一句曾经使我动容、并以之为人生信条的话:
热爱是生命、学术、事业、成功最真切最可靠的动力。我们做选择时,不仅要遵循种种数据、种种判断、种种理性,更应遵循我们的心,遵循那份我们按捺不住的热爱。
”— 推荐阅读 —
年度人物 | 坚守科技报国初心,扎根国产基础软件!
平凡的他在南大成就不凡
年度人物 | 扎根中国大地,谱写时代篇章!
且看马院学长知行合一的实践之路
年度人物│身着戎装,心怀理想!
他这样回答青春的选择题!
采访 | 姚欣怡
组稿 | 姚欣怡
封面 | 蔡梓妍
美编 | 程蕊
责编 | 潘奕忻 邵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