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szssfy Intro 促进书法艺术交流,举办书法展览活动。传播书法文化,开展书法培训。 院址:深圳市福田区同德路2-1号 院长:赵永金 【中央美院硕士、深圳市青联常委、深圳市书法院院长、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青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西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宁 树 恒 宁树恒,字健庵,号癝庐、衡斋,河南鲁山人。20世纪80年代始,从师于上官化隆先生学习书法,后又师从李刚田、汪新士、钱君匋诸先生,书法碑帖交融,刚柔相济,诸体兼擅。         其书法篆刻作品先后入展第一届、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五届、第六届“全国篆刻展”;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中国书法百家”;中青展、隶书展、篆书展、楷书展、行书展等国家级大展100余次。2005年,以西泠印社全球海选第一名的成绩加入西泠印社。入选中国文联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1000家、500家、300家,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100家等。         出版有当代名家系列《宁树恒篆刻选》(荣宝斋出版社);《宁树恒小玺印百品》(河南美术出版社);《宁树恒书法集》(人民美术出版社);西泠印社海选优秀作品集《宁树恒卷》(西泠印社出版社)等书籍10余种。其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馆、毛主席纪念馆、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南京博物馆等几十家国家级美术馆所收藏。         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福田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深圳篆刻研究会会长、文物字画鉴定委员会主任、北斗印社社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沉郁厚实    苍茫爽快 ——宁树恒书法艺术简评  □胡传海            从宁树恒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沉郁厚实的线条给我们带来的苍茫的感觉,就像喝高度酒带来的爽快,辣辣的特别有劲,无论是篆隶还是行草,那种到位的线条通过与纸面的摩擦带来的厚重感给人以独特的享受。 作者系《书法》杂志执行主编 中国书协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得金石韵   有平常心 ——宁树恒书法篆刻评述  □李刚田         前几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与河南美术出版社分别出版了宁树恒的书法篆刻集,以其清刚雅健的作品风格和多样化的作品形式,给业内同行乃至整个书法篆刻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树恒又将自己的书法创作集结出版,全面地展示了一个当代优秀书法篆刻家的立体形象。         读了树恒这部书法作品集,有许多感触。我与树恒很熟悉,故读其书如读其人;树恒与我都是河南人,故读其书作,由河南的地域特征感受到当代书法的总体特征;树恒与我都是书印兼修,故我对树恒的理解可能会更全面、更贴切一些。我想从四组对立统一的关系中来解读树恒的书法。          先谈谈涉猎多方与一以贯之的关系。树恒不但精于篆刻,与书法也是真、草、隶、篆皆能书,诸书体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包容。以行草书的灵动与自由注入篆、隶、楷之中,使静态书体生出动感;又将篆、隶、楷诸体中的安详凝重注入行草之中,使其在动中得静。他所书诸体比较起来,以篆、隶为优,这或许源于他是印人,精于篆隶是印人的必须与必然。树恒的书法在涉猎多方、贯通融合中体现着一以贯之的主调:就技法来讲,他笔下以凝重坚实为主调,以虚灵辅之;就气象来说,他的作品中展现着一种『硕人欣欣的大度之美,以正大气象为主调,以奇趣辅之;就审美来看,其作品以安详静穆为主调,以流动率真辅之。         再谈金石气与翰逸神飞的关系。树恒以篆、隶书为最精,而篆、隶书体的蓝本多为金石文字。金石文字或以刀刻凿与金石载体,或以熔金铸造的方式形成文字,再加上漫长岁月的锈蚀、浸淫、磨损等因素,造成一种斑驳朦胧的美,使用毛笔工具书写的点画转化为具有金石意味的点画美,我在文章中曾称这种变化为『笔法的异化』。清代以来金石学兴起,篆、隶书创作繁荣,而篆、隶书的笔法并没有『王』脉帖派书法的笔法模式,出于不同书家对篆、隶书的不同理解,形成了清代篆、隶书法笔法,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金石文字对原生态毛笔书写进行了异化,而在后世的篆、隶书创作中,又对金石文字的笔法作了『异化的异化』。这种否定之否定并不是回到了起点,而是一方面保存了朴厚凝重的『金石气,另一方面增加了毛笔书对于宣纸自然挥运的效果。树恒篆、隶书的笔法正是表现了金石气与翰逸神飞的两重性。观其篆、隶书的结构体势,以平正排叠为主调,察其用笔,既有金石文学特具的古朴厚重,又有毛笔挥运中的爽爽笔意,在笔笔生发中沿时序进程展开着节奏之美。这种用笔特点拓展到他的楷、行、草诸体中,使点画在沉着之中有飞动,在圆转酣畅之间以方折为节奏,可以说碑中有帖、帖中有碑,碑帖结合形成树恒自家的用笔特点。         第三点是古雅与当代的关系。当代书法创作的审美倾向及形式特点与古代大不相同。古代书法重内在的韵味,由文词及笔墨,由笔墨及人格,在断碑残纸间使人感到文化的深厚与历史的沧桑。而以展览为特点的当代书法创作则重笔墨表现与形式的新颖感,重个人塑造,重作品在展厅中对视觉的冲击力。树恒在古与今之间徘徊,『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外在形式表现与内在韵味的蕴含并重。他的笔下没有热心追随时尚与流行的风气,也没有沉湎在古代遗存的书法样式中陶然自得,而是守住古雅、古厚、古朴之美,这种美是数千年的书法历史积淀下来的,也是由后世文人书家所重塑再现的。与此同时,他在书法创作中,从书写内容及书体的选择、作品章法构图、字法结构变化以及作品形制、选纸用色、笔墨表现等反面都能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时代的风采,古雅之美与现代的表现性浑融无间,并无刻意做作痕迹,在作品中体现出作者『有平常心』的创作态度与古今融会、雅俗共赏的审美追求。         最后谈一谈专业与业余的辩证关系。当代书法创作走向形式化、书法队伍呈现职业化的特点,形式化的创作与职业化的队伍,使当代书法作者之间的竞争性表现得非常突出。在这种大背景中的树恒如何?他醉心书法篆刻艺术已有二十余年,时间、精力、智慧乃至金钱都投入了许多许多。但他不是以此为职业,不靠书、印赚钱谋生,而是另有其社会担当。书法篆刻是他的精神乐园,是他在喧嚣的社会中保持的一块精神净土。因为他不以此为业,故『无意苦争春』,不必百般粉黛来吸引人们的眼球,而是在创作中显示出一种自然本真。这种自然本真的创作与『无意于佳乃佳』的态度是古代文人书法的传统,是当代书坛渐渐失落而亟待唤回的的一种书法精神,树恒无意于名而书名印名渐为同道乃至社会所知,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书法作品结集出版,总结自我,交流同道,可喜可贺!这里记录着作者长期艺海寻珠的辛苦与快慰。当然,过些年在看这本作品集时,树恒或许会生出一些遗憾,果然如此,说明他又前进了。   李刚田于京华玉泉精舍 (本文作者为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书协理事) 艺谈随笔  文: 宁树恒         书法创作,最为推重的应该是书家『冲和』的心境,即淡泊而平和,只有抱着无所营求的创作目标,才能达到此境。但要达到这一境界,却要付出毕生心血。正如孙过庭『书谱』中句:『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平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王右军之所以能有如此高妙的作品,源于他在创作时已经没有了功利与火气,对艺术问题看得既透彻又精微,能在丝毫不胶着的心态下,完成极其精微的技巧动作。技巧和观念是书法创作两大核心要素,前者是『术』,后者则属于『理』的范筹。缺乏技巧,观念就无法得以物化;而缺少观念,技巧也只能是为『术』而『术』,难以升华到『道』的境界。故『求仙有内外功,学书亦然。内功读书,外功画圈』。         老子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书法虽小道,事亦然。纵观古今名作,严谨中不失痛快,足以窥其深厚的功力与其创作过程中的平和心态。可以想象那些凝重又不失酣畅淋漓的线条,由笔墨所营造的氛围,俨然似作者的浪漫情怀,好不悠哉。也许只有作者胸无纤尘,才能无意于佳乃佳,才能在艺海中悠游无碍,达到返璞归真之自然境界。         话说临书,不论碑帖,无非『形象』与『神似』二途。就神韵而言,应多侧重其遒丽秀逸之特性,但于形象而言,多来源于对总体书风之定位。首先从结构特点上来讲,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太工整易流于平板,姿态攲侧又易流于散乱,很难表现其姿态的灵动。一矛一盾,以处理得当者为准绳。书法神韵,宜多侧重于笔法的丰富表现,內擫外拓,干涩疾徐,幻化出无穷笔墨线条之意象。亦可化篆分入楷,遂而无神不妙,无妙不臻,遒厚精古。意识上亦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留下充分地发挥空间。然诸多说辞,无一不是对临书者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         书法入门三要素:笔与墨的关系,笔与纸的关系,纸与墨的关系。这或许是人们常言的书画同源的所在。书法创作三要素:用笔、结字、章法。以用笔为首要,『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等,古今论者众。元代赵孟頫深諳个中之理,曾云:『书法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需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其还在兰亭十三跋中提出用笔万变不离方、圆、藏、露、提、按、转、折、轻、重、疾、涩、浓、淡,在线条形态上可粗可细、可长可短、可浓可淡,在质感方面,或刚或柔,或刚柔交替。书法欣赏三要素:神、气、韵。得神者,作品形神兼备,通透自然,萧散古雅;得气者,作品气韵天然,虚而有形,内蕴雄秀;得韵者,作品内秀天成,起伏跌宕,富于变化。         书法有法,当与写字有别。其一,讲究字的虚实变化。间架结构中的合中有开,实中见虚,是形成结体各部分气息的重要因素。用笔画之间的相互沟通,去营造虚空的审美效果。例如:结构紧处为实,疏处为虚;点画重处为实,轻处为虚;用浓墨处为实,淡处为虚;点画擒纵,化实为虚等。其二,讲究字里行间虚实变化。分兵列阵,上下左右相互照应,合理分割空间,虚实变幻使观者浮想联翩。此等『无中生有』的气场变化,亦会传导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艺术视觉享受。其三,整幅作品在谋篇布局中的虚实变化。在此亦要特别强调书体空间的传神。例如:书作行距、字距、间隔对比;行间组合的虚实变化对比,线条粗细对比,作品字形方圆对比,笔墨浓淡形成的虚实变化对比等,皆表现出其鲜活的生命律动。这种化空间为生动迹化的生命境界,无不显示出特殊的艺术魅力。                                                   宁树恒于深圳衡斋南窗 ▲   篆书对联   朗月梅花联   34cm✕216cm✕2  2016年 ▲   篆书中堂   晋 陶渊明诗二首   68cm✕138cm  2013年 ▲   隶书对联   林展鹏联句   58cm✕228cm✕2  2016年 ▲   草书条幅   古诗三首   48cm✕238cm  2015年 ▲   隶书条幅   唐 李商隐诗一首   68cm✕138cm  2014年 ▲   篆书对联   录古人联句   38cm✕216cm✕2  2013年 ▲   篆书条幅   杨慎临江仙一首   46cm✕226cm  2015年 ▲   行书条幅   唐 李商隐诗二首   86cm✕138cm  2014年 ▲   隶书中堂   唐 李商隐诗一首   68cm✕128cm  2014年 ▲   行书中堂   唐 李商隐诗二首   68cm✕128cm  2014年 ▲   隶书条幅   唐 李商隐咏柳诗三首   78cm✕138cm  2014年 ▲   隶书条幅   唐 李商隐诗一首   68cm✕128cm  2014年 ▲   草书中堂   唐 李商隐诗三首   68cm✕138cm  2014年 ▲   篆书条幅   古诗二首   68cm✕138cm  2013年 ▲   隶书中堂   唐 李商隐诗三首   68cm✕138cm  2014年 ▲   行书条幅   柳亚子和毛泽东沁园春一首   68cm✕138cm  2015年 ▲   行书条幅   前人七律田园诗五首   68cm✕138cm  2013年 ▲   行书对联   鲁迅先生集离骚诗句联   34cm✕138cm✕2  2014年 ▲   隶书对联   落笔横缣联   34cm✕136cm✕2  2014年 ▲   篆书条幅   节临石鼓文   46cm✕216cm  2016年 ▲  篆书对联   南北朝 谢灵运篆联   34cm✕228cm✕2  2013年 ▲   隶书对联   唐 张悦诗集联   46cm✕226cm✕2  2015年 ▲   行书中堂   古人诗八首   68cm✕226cm  2013年 ▲   行书中堂   唐 李商隐诗四首   68cm✕138cm  2014年 ▲   草书中堂   唐 李商隐诗二首   68cm✕138cm  2014年 ▲   草书条幅   明 文徵明西苑诗二首   68cm✕228cm  2015年 ▲   隶书中堂   唐 李商隐诗一首   68cm✕126cm  2014年 ▲   草书对联   唐 李商隐诗集联   34cm✕228cm✕2  2014年 ▲   宁树恒篆刻(印屏) ▲   无官一身轻 ▲   清霁 ▲   宁镇霆印 ▲   横窗瘦影玉梅痕 ▲  冰骨清寒瘦一枝 ▲   树恒私玺(附边款) ▲   玄鉴 ▲   自锄明月种梅花(附边款) ▲   素处以默(附边款) ▲   万楼浮白碧湖中 ▲   风过梅林惊雪梦(附边款) ▲   无事早归         2017年1月11日《书法报》以2整版刊介“十人展” 《广种福田——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作品集》 “深圳书派”的崛起 ——写在“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开幕之际 □胡传海            在我的印象里深圳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小巧精致,热情奔放。记得当年王子武大老远地从陕西跑到深圳落了根再也不肯走了;徐本一像候鸟式在深圳和武汉两地之间奔波,始终眷恋着深圳独特的魅力;而本次活动策展人赵永金从江西来到深圳,不但负笈金陵,还北上求学,学得诸体皆精,更是作为发起人成立了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和深圳书法院,近年还兼任了深圳市书协副主席和福田区书协主席。深圳就是这样一块热土,以宽博的胸怀容纳着每一个来到这里投靠它的游子,给每个人以公平的机会,只要你肯付出,那么你就能成功。         以上这些都是我接到赵永金来电后忽然回忆起来的,他说有十位深圳福田区的书家将在雅昌艺术馆举办一个展览,要我为作品集写个序,当他把十个书法家的资料发给我以后,他们的水平之高,我真的感到十分的惊讶。随之,我细细地品味了起来:赵永金的作品成就以行草为高,其笔致灵动,飘逸清秀,满纸洋溢着神采俊发的美感,朗朗风神,超逸独立。同以小行草见长的范小乐的作品,展卷之际,书卷气扑面而来,虽然不是很强调线条顿挫的大起大落,一切的动作都被有效地控制在轻微的幅度里,你仿佛在品咂龙井新茶,看着飘溢的绿叶,闻着满屋的清香,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就会读到很多有趣的意味。与此相反,李静取法孙伯翔的北碑作品,线条浑厚苍茫,行笔过程中时有挫峰而行,露出飞白,其少字数作品,一字自有一字之奇,一字自有一字之妙,整体风格宽博大气,厚实拙朴。尤以扇面、斗方类小品见精妙。韩广凯的作品其内在的精髓来源于何绍基,但他写的比较温润,笔墨饱满,精力内蕴,所谓帖面碑底,线条里透露出来的是颜真卿的一股爽爽风神,给人以练达洒脱的自在感。李贺忠的成就较多地反映在他的篆刻上,单刀冲切,痛快淋漓,印面的气势磅礴,摄人心魄。其所写隶书也将婉约趣味透出。罗永炜源自二王的小行草书写起来飞动自如,笔势往来,脉络清晰可见,他喜欢洁净秀逸的风格,他的行楷、行草纯是二王法,即便是楷书、铁线篆、篆刻作品均以秀美自然见长。从宁树恒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沉郁厚实的线条给我们带来的苍茫的感觉,就像喝高度酒带来的爽快,辣辣的特别有劲,无论是篆隶还是行草,那种到位的线条通过与纸面的摩擦带来的厚重感给人以独特的享受。魏有永是个十分聪明的书法家,同时他又既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他处理作品十分老练,会把各种不同元素运用到不同的线条之中,而不是一味地用单一的线条方式来处理,使得他的作品很有看头。钟永坤的书法较多地取法于《书谱》,追求作品中的清气、逸气、灵气,特别是他的行楷作品,汩汩而溢的是高自标许的格调和境界,在艺术中我们究竟应该追求技巧还是学问和人生修养,这是需要观赏者细细琢磨和领会的一种道理。朱燕霓是一位诸体皆擅、诸体皆精的作者,熟捻的技法,高超的表现,聪慧的感悟,使得他的作品别开一面,令人刮目相看。这些作者的作品使我感觉到一个深圳的书法流派正在产生,也是这片热土具有无穷创造力的最好的印证。         当下的书法正在面临着一个转折的重要关头,那就是本来玩得昏天黑地的各类比赛已经戛然而止了,三十多年来铨选书法人才的方式正在发生着逆转,书法的各个层面的分化也已经开始。特别是一般普泛的大众参与与精英研究深入正在开始着裂变,前三十年以各种方式产生的书法精英正在以一种新的形态左右书坛的话语权,这里有书法的教授和学者,大赛的获奖作者,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体认的专家,潜心钻研的书法爱好者等等,尽管他们处在不同或相同的年龄层,但是几乎处在一个层面的水平,让彼此的探讨来得更为方便和容易。其实,历史上的很多流派就是这样产生的,如“明四家”唐、祝、文、徐几乎不分伯仲的水准,同等层面的知识积累,相同的艺术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既走到了一起,也左右了当时的吴中书坛,我想,今后的书法界在逐渐消解大一统的方式的前提下,给一些独具才华的人留下了一个口子,让我们足以感受到他们卓越的才能和艺术感染力,就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就是这样一批活跃在深圳福田地区的书法篆刻的佼佼者,深圳市的各级领导能够支持主办这种小群体式的联展,说明他们已经准确地把握住了中国书坛改革的先机,也正可以说明深圳人的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精神。  在古代中国获取学问的其中一个主要方式就是游学和访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让其他地域中的年长的优秀书法家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在中国是有着它深厚的传统的。跨越地理环境局限的访学无疑是当代书法史造就卓越书法人才的有效途径,无论是张海赴苏州拜访费新我和沙曼翁;还是石开赴南京求教于林散之;无论是刘一闻问道于山东的苏白;还是赵永金求学于黄惇、王镛,都是说明能得到大师耳提面命的重要,这种类似于古代私淑弟子的指点,无疑让一些最为关键的部分得到了纯正的血脉传承。在深圳赵永金几乎是最早的一批北上访学的青年书法家之一,我一直关注着他的艺术风格的动向,他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对造型的敏锐性和独特的艺术感受力是在其他年轻人中较少见到的,那种源自于古代经典的艺术样式又有着当代时尚元素的结合。正是由于他获得的艺术的源动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宽容性,所以,很快地一批具有共同志向的书法家就集合在一起了,就有了今天的展览!我相信这里的十位书法家将是“深圳书派”的核心和中坚力量。当然我更期盼这十位作者的作品能够走出深圳,就像访学一样去各地办展,只有这样,“深圳书派”才会真正崛起。   作者系《书法》杂志执行主编、 中国书协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电视台》视频报道 《赣商资讯》视频报道 《南方都市报》2017年01月18日 版次SA02 记者:黄璐 - 广种福田 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 作者名单 宁树恒   朱燕霓   李    静   李贺忠   范小乐 罗永炜   赵永金   钟永坤   韩广凯   魏有永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 深圳市文联 深圳市民政局 学术支持 广东书法院 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 深圳市书法家协会 主办单位 中共福田区委宣传部(文体局) 深圳市福田区文联 承办单位 深圳市书法院 深圳市福田区书法家协会 协办单位 雅昌艺术馆 深圳市篆刻研究会 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 媒体支持 《书法》、《青少年书法》、《书法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南方都市报》、广东电视台、深圳卫视、深圳新闻网、赣商资讯、中国书法网、壹号收藏、陆豪艺术网、中国艺术论坛网、《书法家网》等 展览时间 2017年1月16日—2月11日  (年初一至初七放假) 展览地点 雅昌艺术馆 电话:0755-82512151; 0755-82512130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梅东二路5号(翰岭院对面) 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16日在雅昌艺术馆隆重开幕 雅昌艺术馆掠影 更多精彩推荐请点击以下链接 广种福田——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1月16日在雅昌艺术馆隆重开幕 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之——钟永坤 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之——李贺忠 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之——范小乐 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之——朱燕霓 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之——韩广凯 深圳福田优秀书法家十人展之——李    静 >>深圳市书法院书画培训中心招生海报>深圳市书法院掠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