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主席教你写书法!(值得收藏)

   点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       书画 | 篆刻 |  鉴藏 | 国学 | 人文 | 历史 |  茶道  | 养生 

临摹范本丨罕见宋篆书《扶风马氏墓志铭》首次出版,火热订购中↓↓↓


导语:

作为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以其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的诸多身份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成就,赢得了亿万人民的景仰和爱戴。

其“汪洋恣肆、气度恢弘,充溢着非凡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胆略和豪情”的“毛体”狂草书法赋予了中国书法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将其代表作品置于书史之任何时期,都堪称独标一帜,不同凡俗。



  

汪洋恣肆、气度恢弘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身边的一位同志向他谈到“速记”问题,进而涉及到“草字”、“草书”。毛泽东说,草字是草字,草书是草书,一字之差大不一样。书法不就是单字了,里面有规律有章法。

毛泽东一生,都非常热爱书法。不但给世人留下了汪洋恣肆的“毛体”草书,对书法理论也颇有见解。

毛泽东的著作甚丰,惟对书法艺术的见解,却没有专门论述。但从他平时谈论书法的一些言论之中,还是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点:

一、书法里充满了辩证法。

他说:“字的结构有大小、疏密,笔划有长短、粗细、曲直、交叉,笔势上又有虚与实,动与静,布局上有行与行间的关系、黑白之间的关系。你看,这一对对的矛盾都是对立的统一啊!既有矛盾,又有协调统一。中国的书法里充满了辩证法呀!”

二、字要骨神兼备。

他指出:“人有像貌、筋骨、精神,字也有像貌、筋骨、神韵。”因此,临帖,“最初要照原样写,以后练多了,要仿其形,取其神。”他说,“字和人一样,也有筋骨和灵魂。练久了,就会找到筋骨,写出神韵。”所谓筋骨,是字的形貌、气势和力量;所谓灵魂,是字的内质、神韵。古人的字,一般地说,北碑尚骨,南帖尚神。毛泽东则主张骨神兼备。

三、既广采博取,又独具风格。

毛泽东说:“学字要有帖,学好后要发挥。习字要有体,但不一定受一种体的限制,要兼学并蓄,广采博取,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风格,才能引人入胜。”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身边的一位同志向他谈到“速记”问题,进而涉及到“草字”“草书”。毛泽东说,草字是草字,草书是草书,一字之差大不一样。书法不就是单字了,里面有规律有章法。


  

       学习书法怎样入门呢?

  毛泽东说:“第一要多看帖,第二要多练习,写多了就熟了。”


  看帖时要注意什么呢?

  毛泽东:“要反复看,反复记,等到帖的内容能背下来时就更熟了。”


  看帖时要记些什么?

  毛泽东说:“记字的结构、造型、行气、章法。


  为什么这么复杂?

  毛泽东说:“你要熟悉一个人,不是要记住他的高矮肥瘦吗?你还要记住他的五官特点呀!”


  这么说记字跟记人一样?

  毛泽东说:“是啊,人有相貌、筋骨、精神,字也有相貌、筋骨、神韵。字的结构有大小、疏密;点画有长短、粗细、曲直、交叉;笔势上又有虚与实、动与静;布局上有行与行之间的关系,黑白之间的关系,这一对对的矛盾都是对立面的统一啊!既有矛盾又有协调统一。中国的书法是充满了辩证法呀!”


  如何理解书法的神韵?

  毛泽东说:“比如王羲之的书法,我就喜欢他的行气流畅,看了使人心理舒服。我对草书开始感兴趣,就是看了此人的帖产生的。他的草书有《十七帖》。记住了王羲之行笔,你再看郑板桥的帖,就又感到遒劲有力,这种美不仅是秀丽,把一串字连起来看有震撼之感,就像要奔赴沙场的一名勇猛武将,好一派威武之势啊!郑板桥的每一个字,都有分量,掉在地上能砸出铿锵的声音,这就叫掷地有声。”


  临帖是不是要照原帖写?

  毛泽东说:“当然,最初要照原帖写,以后练多了要仿其形,取其神。”


  字的精神怎样理解?

  毛泽东说:“字就像人,有精神有个性,有的雄伟豪放,有的潇洒秀丽,你要写的字不要让人家看了感到松散、柔弱。当然写字也不要刻板。”


  学草书从哪儿下手?

  毛泽东说:“不要好高骛远,欲速则不达,建议先学楷书,练基本功,以后再学行书、草书。”


  看什么帖好呢?

  毛泽东说:“先看《千字文》,多看多记,还能学到一些东西。《千字文》里面讲到的有天文、地理、矿藏、植物、历史、修养,能背下来就差不多了。不看个十遍八编就能背下,不要急,一步步慢慢来。当然,还可学《标准草书》,就是于右任编的本子。


毛体书法成长史

 

      我们来看看毛泽东年轻时候的字迹:

  

你原以为,毛主席年轻时的书法就很潇洒奔放。现在,你可能小失望了。

  

  我们继续看:

  

  慢慢的,毛主席的书法逐步成长。

  

  直到青年时候,毛主席的书法味道愈加浓厚。

  

  1、过渡期(1920年代)

  1920年代是毛主席由学生向社会工作者过渡时期,书写已由原来的学习变成了工作的需要,一笔不苟已不现实,故以行书为主,笔画连带多了起来。但是,由于离校尚不久,书生习学的气质还在,学校期间打下的基本功还在,故能结体规范,中锋行笔,转笔圆润,布局井然,一气贯通全篇。

  毛泽东的书法是信笔成书、不拘俗套的。书法艺术的本质,是表现个性,故而透过一个人书法的结体、运笔、书写习惯,我们大致可以窥见其性情特征。一般来说,喜欢狂草的人,通常性情奔放、浪漫;而喜欢写正楷的人,则严谨刻板。顿挫分明的字体,可以看出一个人为人刚健有力;而汪洋恣肆的书法,则折射了一个人豪放不羁的情怀。

  

  致林伯渠、彭素民信(1923)

  

  致平教委员会因病辞职函(1924)

  2、西歪期(1930年代)

  进入1930年代后,毛主席的书法有了明显变化,一是字形发生倾斜,呈上左(西)下右的斜倚状;二是笔力开始退化。西歪的发生大致是一个渐变过程,开始是一幅之内部分字西歪,以后一幅之中歪斜的字越来越多,至最后全幅西歪。1936年致许德珩夫妇的信,大致处于这种变化的中期:前两行半总体正中略东斜,剩余部分却明显西斜,前后不一。自此直到30年代末期,毛主席的字都是西歪,且越歪越厉害。

  前面所提及的1936年致许德珩夫妇的信,字体部分东倒,部分西歪,在很大程度上是书写者本人控笔能力不够的表现。这种笔力退化,在后面的几幅手迹中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在1939年为延安《新中华报》题词“为消灭文盲而斗争”更一览无遗,其中“争”的竖钩甚至不堪入目。值得注意的是,这还是一幅题词,按说书写时是尽心尽力了的。

  

  致范长江信(1937)

  

  致柳夷信(1938)


努力学习,切实学习,不学好不放手,这是青年的首要任务。
为艾生题词(1938年)


为教育新后代而努力

为陕甘宁边区《边区教师》杂志题 (一九三八年春)


中国目前阶段一定要完成民族民主革命,即彻底战胜日寇与建立新的民主共和国。中国将来阶段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即实现更进步的更完满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完成这两个革命都要坚持统一战线政策,只有好好团结一切革命势力于统一战线里面,才能达到目的。 (为施方白题 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二日)
为施方白题(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二日)


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

为抗大四期开学题 (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一日)


儿童们起来,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国民,学习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争取自由解放的方法,把自己变成新时代的主人翁。

为陕甘宁边区《边区儿童》创刊号题(一九三八年六月)


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为延安《解放》周刊纪念抗战一周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周年专刊题


努力奋斗。

为吴伯箫题 (一九三八年九月)


不但要有革命热忱,而且要有实际精神。

为抗大题


没有什么困难事情能够阻住我们去路的,问题只在坚持正确方针,艰苦奋斗,就能达到目的。

为董柏成题 (一九三八年)


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碍人的前进的,只要奋斗,加以坚持,困难就赶跑了。

为缪敏题


失败者成功之母,困难者胜利之基!


抗大是八路军的干部学校,它的精神,它的作风,都是八路军的。学习八路军的精神与作风,是抗大同志们应该注意的。

为抗大题


努力学习,切实学习,不学好不放手,这是青年的首要任务。

为艾生题 (一九三八年)


努力前进,打日本,救中国。

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题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

与民众在一道, 一刻也不脱离民众,中国革命就一定能够胜利。

为杨海泉题 (一九三九年二月二日)

多想

为延安《新中华报》题 (一九三九年二月七日)

把新中华报造成抗战的一支生力军

为延安《新中华报》题 (一九三九年二月)

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持奋斗,努力学习,就能获得进步与成功!

为陈醒民题 (一九三九年四月十八日)


  

  致何干之(1939)

  3、东倒期(1940年代)

  如果说毛主席字体在1930年代发生西歪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那么进入1940年代一片东倒,上右下左地斜倚,就是一个突然全盘转向。在运笔上,还出现了建国后时有见到的那种部分笔画粗重的情况。在离开学校20多年后,毛主席原有的书法底子也消耗得差不多了,这从1942年给蒋介石的信中可以清楚看出。

  

  为叶志强题词(1940)


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成立两周年题词(1940年)


天天求进步
为叶志强题词(1940年7月1日)


起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奋斗到底
为《美洲华侨日报》创刊题词(1940年7月)


  

  致萧军信(1941)

肯学肯干,又是革命的,必定是有益的,必定是有前途的。

为延安“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几位青年题词(1941年春节)


实事求是

为中共中央党校题词(1941年冬)

  致蒋委员长信(1942)

  这是台湾国史馆2010年解密的毛主席1942年写给蒋介石的亲笔信。这封信对毛主席很重要,所以他写这封信时态度恭敬,用语十分谦卑,连臣子见皇帝的“宠召”、“晋谒”、“德意”都用上了,几乎是匍匐在地:

  带着恭敬的态度,毛主席东一改平日书写潦草,而选择行楷,尽量做到工整。惜功力不济,再怎么认真,也难以掩其短拙,例如,第一行的“介”、“席”和第五行的“布”三字的竖画,均写成了偏锋,笔画右边一排锯齿疙瘩,半天拉不到底。

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

为纪念儿童节题词(1942年4月)


实事求是 不尚空谈

为生产英雄惠中权题词(1943年1月)


为严炳武题词(1943年)

  

  为王燮权题词(1943)

  

  致周扬信(1944)

  

  致丁玲、欧阳山信(1944)

  

  致萧三信(1945)

庆祝抗日胜利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为抗日战争胜利题词(1945年9月)

  

  致任弼时信(1946)


为人民而死 虽死犹荣!

为“四八”遇难烈士题词(1946年4月)


朱德同志六十大寿 人民的光荣!

为朱德题词(1946年11月)


坚强的老战士祝特立同志七十大寿辰

为徐特立题词(1947年1月)


  

  致彭真信(1948)

现在努力学习 将来努力工作

为张天义题词(1948年11月30日)


  

  致柳亚子信(1949)


团结各界青年参加新民主主义的建设工作

为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题词(1949年)


好好学习

为《中国儿童》杂志创刊号题词(1949年10月)


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

为《人民文学》创刊号题词(1949年9月23日)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为全体国民的公德。

为《新华月报》创刊号题词(1949年9月29日)

  4、东倒西歪期(1950年代)

  进入1950年代后,毛主席的书法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字的结体越来越随意,出现了一些较清秀的字,偏锋多了起来,凝重呆滞的笔画有时较多,50年代前半期依然延续了40年代的东倒,但在50年代后期又出现了西歪。

  

  转发武汉市报告批语(1951)


祝贺“五四”三十一周年 团结起来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为《北大周刊》题词(1950年4月21日)


为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

为《美洲华侨日报》创刊十周年题词(1950年7月)


要做人民的先生 先做人民的学生

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题词(1950年12月29日)

  

  关于宪法初稿讨论和修改给刘少奇等的电报(1954)

  

  给地方党委的通知(1956)

  

  农业发展纲要修正案指示(1957)

  

  致陈玉英信(1958)

  5、不定方向期(1960年代)

  一般认为,1960年代是毛主席书法高峰期,因为他此时积累了几十年的书法实践技术与经验,正好得心应手,而70年代又垂垂老矣。事实上从公开的手迹来看,毛主席60年代的书法不仅无显著的提高,反而是不协调情况增多,多数书法一幅之内各字站立的方向飘忽不定(如1965年“西藏自治”四字各有各姿),笔画要么漂浮(如1961年致周世钊的信),要么更加滞涩(如1965年学习白求恩等的题词)。

  

  致周世钊信(1961)

  

  致张人惕张人价信(1962)

  

  根治海河题词(1963)

  

  中学生题词(1964)

  


  学习白求恩等的题词(1965)

  

  为中国妇女题词(1966)

  毛泽东的书法不可学,是因为毛泽东是天纵之才,其书法洋溢着无与伦比的才气、豪气、灵气、霸气、神气,令人叹为观止,敬之仰之,绝非常人可以驾驭。

  

  欣赏毛泽东书法,我们既能感受到他的龙蛇飞舞、大气磅礴、豪放酣畅的书法艺术之美,又能感受到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睥睨天地、独领风骚的伟人风范。

  

  就书法艺术而言,最能代表一个人艺术成就,并能最好表达艺术家个性的,莫如草书。毛泽东就选择了最能体现其浪漫豪放情怀的草书,即使其行书也带有草意。

  

  毛泽东的书法不物成规,有着极其鲜明的创新意识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他师古人而不拘成法,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推陈出新,独领风骚,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毛字”、“毛体”。

  毛泽东的诗词:

  

  

  沁园春·雪(1936年2月)

  

  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贺新郎·赠杨开慧

  

  菩萨蛮·黄鹤楼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

  

  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夏)

  

  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

  

  十六字令三首(1934年至1935年)

  

  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

  

  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念奴娇·昆仑(1935年10月)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

  

  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

  

  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

  

  七律(二首)·送瘟神(1958年7月1日)

  

  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



毛体书法


  毛体,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书法艺术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书法体系,其奔放、纵横驰骋、笔墨潇洒淋漓的书法形式,成为中国书法之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毛泽东是中国书法界公认的20世纪的书法大家,其独特的“毛体”书法艺术已为世人所公认,在中国,毛体是人们最为熟悉、阅读人数和阅读次数最多、出版印刷和发行次数最多的一种书法,经典的“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看过并知道是谁的作品。毛体书法艺术是留给世人的宝贵文化遗产。毛泽东对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感情,传承和发展了中国书法,书法是他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从年轻的时候起,毛泽东便在书法领域耕耘和求索,至老而不倦。


 毛泽东行书《离骚》


  艺术特色


  毛体书法是以行草为主,布局严谨,用笔恣肆,浑然天成,遒劲刚健,纵逸奔放,大气磅礴,刚劲挺拔,苍劲有力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书法艺术。毛泽东的狂草也是毛体书法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毛体书法章法纵横驰骋,笔墨潇洒淋漓。毛泽东的书法,特别是草书,和怀素《自叙帖》有相同的地方:一是笔画都较细圆;二是字形都较大;三是在大草的布局上,都采用了行行逶迤、翩翩恣肆的写法;四是“神”上很相似。毛泽东热爱怀素的狂草,但他又不拘泥于此,勇于创新,逐渐形成了骨神兼备自成一家的“毛体”,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有三个坚实的支撑点:一是创新精神,二是天纵自然,三是豪雄之气。毛泽东书法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年时代可谓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多为楷书,字体工而有力,有些写得特别工整。1921年到1949年,可谓第二阶段,三十年代字体清秀,字形略长,上下自左向右略有倾斜。1941年以后变为自右向左略有倾斜。1949年进北京以后,可谓第三阶段,50年代以后,毛泽东的字变得非常之好看,真正的毛体书法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毛体书法也主要是指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书法作品。


  毛泽东小楷书《离骚》墨迹


  书法赏析


  毛体书法寓柔于刚、寓方于圆,藏正于斜、藏静于动,既对立又和谐、既丰富又鲜明,狂放而不失法度、潇洒而不失真功、险峻而不失庄重,极富创造和革新精神,亦书、亦画,亦情、亦景,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字里行间充满雄才大略,恢宏气度,似闲庭信步,如那山雨欲来,若千里决胜,是其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迈情怀和波澜壮阔的人生的一种折射。



  毛主席将其感情、理性、技法统一于笔端,书写了诸多文章、书信、诗词、题词、批注,堪称书法皇冠之明珠,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书法艺术财富。毛泽东逝世后,工作人员整理他的遗物,发现收藏最多的东西就是碑帖,拓本、影印本碑帖共600余种,认真看过的有400多种,其中反复研读的有王羲之、智永、怀素、欧阳询、张旭、米芾、宋徽宗、宋高宗等的书帖。“二王”帖及孙过庭、怀素的草书帖,是他时常批阅的。可见书法是他一生的至爱。


毛泽东临《兰亭序》(局部)


  当代影响


  在中国,毛体是人们最为熟悉、阅读人数和阅读次数最多、出版印刷和发行次数最多的一种书法。毛主席亲笔题名的大学中学有十多所,其他许多高校、政府机关和商家店铺的牌匾和格言也使用毛体。历史上有欧体,颜体,柳体,二王的行书体,张旭、怀素的狂草体等,近些年来,群众自发学习并研习,提出了新的书法概念——毛体书法,形成了一种新的书法流派。


  毛体书法受到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各种关于毛体书法艺术的书籍、字画出版发行,在许多地方还成立了专门研究毛体书法的学会、研究会、艺术馆、创作中心等。现今还有很多毛体书法的专业网站,有专门毛体字库等等。中国第一本毛体书法字帖在襄樊出版,字帖是由襄樊市两名毛体书法爱好者编写的。包括临习准备、用笔、结体、章法和毛体书法欣赏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体书法的应用


  欣赏毛泽东的书法,视线不由自主地受到牵引,而笼罩在他草书制造的“气场”中,这是领袖的伟大风范在书法艺术上的显现。人靠衣装,居室要装潢,生活讲情调,人品自高雅。和谐盛世话收藏,字画已成为亲朋好友互赠的高档礼品,挂于高堂,雄于心中。在适当的场合、醒目的地方、办公、居所等,悬挂一幅毛体书法作品,一定能让人平添许多豪气与品位,也是赠送亲朋好友、国际友人的佳品。





往期推读

毛泽东书法好在哪?

最全毛泽东书法手迹收藏欣赏!

从书法看毛泽东、蒋介石个性差异

毛泽东《沁园春 · 雪》书法,配图,朗诵欣赏

书法轶事●齐白石送毛泽东的唯一书法竟还带错别字


—《END》—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本站内容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网络转载,涉及言论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点击阅读

《深圳特区报》专访赵永金

江西日报 | 赵永金:深圳书写书法传奇

深圳市书法院|书法培训招生简章(随报随学)


小编推荐

梁启超:书法为第一等娱乐!

【修身】书法,可以改变一个人

【临摹与创作】:赵永金临邓石如篆书长卷、

篆书刘禹锡《陋室铭》长卷欣赏

往期经典好文


谢无量“孩儿体”|像孩子一样写字

蔡京书法,放大如何?

梁启超:为什么劝你在业余时间练书法?

美文美图 | 二十四孝图,珍贵保存

孙晓云:中国书法首先是文字,然后才是艺术

他高考将名字写错,竟成一代名书家!

这些官员,才是真正的书法高手!

这位摄影师把女明星拍成了中国画

他靠练书法,活了110岁!


深圳市书法院定制毛笔

孔子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写出好书法,还需好毛笔

这些性价比超高的毛笔,用过的都说好!

戳下图购买

↓↓↓ 

欢迎大家在最下方留言

您转发朋友圈或点一个

就是对小编最好的鼓励!

——深圳市书法院官方微信平台——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欢迎投稿、欢迎合作

客服QQ:535757222  投稿邮箱: 139024489@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