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冥想需要更多严谨研究而非炒作
Mindfulness and Meditation Need More Rigorous Study, Less Hype
Published October 2017
来源 | 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翻译 | 巨鹿鸣
封面来源 | 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心理科学协会官方期刊《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发表了一篇最新文章,文章作者、该领域的15位专家写道:为了追求心理和身体健康,正念和冥想目前被迅速推广并广泛应用,而令人担忧的是可靠的科学证据却远未跟上其流行的脚步。
该文章提供了“批判性评估和规范流程”,希望严谨的研究和临床方案可以取代模棱两可的炒作,帮助蓬勃兴起的正念行业进一步发展。
作者写道,近年来,“正念冥想”不仅在媒体和科学文章中出现的次数激增,并且相关的医学干预手段也被用于解决各类问题——从抑郁症到物质成瘾、疼痛和压力。 作者认为,正念疗法的广泛应用使得该领域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必须推行适当的制衡措施。
他们写道:“过去对正念的研究中存在着信息错误和研究方法不严谨的问题,可能导致大众被误导、失望或受到伤害。”
文章共同作者、布朗大学沃伦阿尔珀特医学院精神病学和行为学助理教授Willoughby Britton说:“我们有时会地过分吹嘘正念的好处,而不管面对的是什么人、何种情况。我们未做充分考量,忽视细微差别,没有做针对性的修改,并且缺少正念引导老师培训标准和行动机制相关的基础科学,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危险或副作用出现的可能性。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是正念所独有的,但正念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学校和手机应用中,所以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目前的情况并不理想。”
文章主要作者、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心理科学的临床心理学家、研究员Nicholas Van Dam说,文章的目的不是贬低正念冥想练习或相关研究,而是确保正念应用于提高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时,具有更充分的科学证据。 到目前为止,2007年和2014年的两篇重要综述显示,正念的应用项目基本上都缺乏足够证据支持。
“作者们一致认为,正念冥想会有一些益处,”Van Dam说,“我们认为这些练习可能对大家有帮助。 但是,严谨的研究本应随着其发展和应用出现,但目前并不足够。 迄今为止的少数大规模研究结果都模棱两可。”
共同作者、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David E. Meyer补充道:“有时由于大家太急于求成,有些真正有前景的事物还没有发展成熟便被过度推动,这时工作者们必须退后一步,停下来进行评估,并在继续发展前制定更好的计划。”
一个年轻的、未被定义的领域
该领域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无论是在大众传媒还是科学文献中,对正念并没有全面一致的定义。 文章作者认为,“既没有普适的'正念'的技术性定义,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的细节上也没有达成广泛一致。”因此,学术论文的研究对象都不尽相同, 而且他们的关注点通常并不清楚。
作者写道:“任何使用’正念’这一术语的研究都必须仔细审查,确定究竟被研究的是何种‘正念’,练习中给参与者提供的是哪种指导。” “当在研究中使用正式冥想时,应该考虑目标练习内容到底是某种明确定义的正念练习还是其他类型的冥想。”
“如果没有明确术语来指导练习和衡量其作用,对正念减压(MBSR)等干预措施的研究无法提供有效和可比较的衡量标准,也就无法提供可靠证据。”该文章提出了一些补救措施,其中有一个“包含部分定义性特征的清单,用于冥想练习和药物治疗实践“。
更具严谨性
作者认为,除了具体、精确和标准化的定义外,还必须对研究方法进行类似改进。
“许多干预研究缺乏对照组或只设置了不活跃对照组,”Van Dam说。
该领域也在努力实现测量对象的一致性,如何去测量被认为是正念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
Van Dam说,此情况类似于早期心理学领域对智力的研究。 其概念也过于宽泛含糊,无法直接衡量。 然而,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一些特定的认知能力,这些能力组合起来使人们在功能上拥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最终在该领域取得了进展”。
因此,作者写道,“我们建议未来的正念研究聚焦于描述和解释哪些生物、情感、认知、行为、社会及其他相关的心理和身体功能随着正念训练发生了改变。”
临床关怀
基于不同的目的,各种各样的冥想练习已被广泛研究,而在对正念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很少有研究者能肯定地得出结论——某些具体的效果和益处直接来自于正念练习。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临床研究阶段模型,只有30%的正念干预(MBIs)走过了第一阶段,而只有9%的研究在研究诊所测试了正念干预方法相比活跃对照组的效果。
“鉴于临床方面的正念研究缺乏科学严谨性,应提前考虑在临床背景下使用正念干预的证据。”作者写道。
Van Dam说,我们拟定的未来研究流程是严谨而广泛适用的。
作者继续说:“用合适的随机设计和主动对照组去重复早期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建议进行此项工作的研究人员提供正念测量、主要结果测量、正念/冥想练习和干预方案的明确细节。”
作者写道,参与正念干预的研究者和护理人员已经开始警惕可能的副作用,但是还有更多工作要做。截至2015年,不到25%的冥想实验积极检测了负面或困难体验。
冥想的神经科学
Van Dam说,最近一些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和脑磁图被用来评估正念和冥想的神经相关物,这有可能增加该研究领域的严谨性。 尽管如此,他和其他作者还在文章中表示担忧,因为这些技术到目前为止尚未完全具备这一潜力。
作者指出,使用诸如MRI之类的技术时,需要测试对象处于身体静止状态,且图像质量可能受到受试者呼吸速率的影响。相比经验不足或没有经验的冥想者, 经验丰富的冥想者更能保持MRI需要的理想生理状态。 由于存在这些问题,脑部扫描的组间差异可能与研究人员试图测量的精神状态无关,而与头部运动和/或呼吸差异有很大关系。
作者写道,对于一些存在细微差异的神经认知和情感现象,冥想神经科学对其的解释常常会过度简化。由于这样的过度简化,冥想的益处可能会被夸大,并会加强整个社会练习正念的紧迫性。
文章的最后,作者们共同关注的是:不充分的研究可能会误导人们,把定义模糊的“正念”和“冥想”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事实上,精确的干预方法可能只对特定情景下的特定人群有效,我们需要更多、更好的科学研究来弄清楚这些问题。否则,人们可能会浪费时间和金钱,甚至会承受不必要的副作用。
“本文是正念及冥想的研究者和学者之间作出的共同努力,旨在弥补目前的研究空缺,以尽力提高正念干预方法的益处,减少其伤害。”
原文链接(可戳“阅读原文”查看):https://www.psychologicalscience.org/news/releases/mindfulness-and-meditation-need-more-rigorous-study.html?from=timeline
相关阅读: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1745691617709589
转载声明: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转载请注明译者、公众号来源(zhengnianyan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