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引领 | 吴惠珍联席董事长发表论文,探索未来新型社区建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广东经济 Author 吴惠珍
近日,星河湾集团联席董事长吴惠珍女士在《广东经济》杂志上发表题为《探索“善治”路径,构建未来社区——基于星河湾集团的创新实践》的论文,引发广泛关注,成为各界热议话题。
《广东经济》杂志由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国资委双指导,广东各大城市市长担任顾问,是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也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把握省情,建设广东的重要指导。下面我们全文转发该篇论文,以飨读者。
探索“善治”路径 构建未来社区
——基于星河湾集团的创新实践
吴惠珍
以居住小区为主体的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更是提升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城市文化融合、民心凝聚力和增强人民幸福感的重要载体。按照未来新型社区发展理念建设已有的社区、规划未来将建设的小区,对以城市服务商和运营商角色定位转型的传统房地产企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一贯注重社区发展品质的星河湾集团,很早就思考未来新型社区建设的路径和抓手,积极探索、实践“社区 + 公益”的模式,以公益做“支点”撬动社区治理“大格局”,有效激发了社区治理新活力,成为社会治理的有力驱动。
未来新型社区独特的软核内涵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也与日俱增,特别是对自己居住和生活的社区要求越来越高,社区形态和建设理念不断创新,从欧洲的Block模式,到新加坡的Complex模式,再到多伦多Quayside未来社区、日本共享社区等;从生态社区、智能社区、健康社区,到零碳社区、智慧社区、共享社区,社区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更新迭代、建设发展路径持续创新,彰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尽善尽美生活环境的探索和追求。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创建“未来社区”概念,把社区建设的探索推向了高潮,“未来社区”成了热搜名词。浙江把未来社区发展目标定为“139”体系,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心,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达致未来邻里、未来教育、未来健康、未来创业、未来建筑、未来交通、未来低碳、未来服务、未来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开启新一代社区发展和治理3.0时代①。这个“139”目标,既是对未来社区的定位,更是未来社区的特点。
相对传统社区来说,未来新型社区就是面向未来的,是高级的社区形态,绝不是豪宅区和富人区,而应该是配套完善、生活便捷、守望相助的家园,是和谐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开放多元的平台。说到底,未来社区就是宜居宜业宜游宜教宜养宜乐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除了现代化建筑和智能化设施等硬核外,在“软核”方面具有传统社区所不具备的特点:
(一)未来性
“未来社区”概念的提出,就是引入社区规划的综合视野,遵循以人为核心的原则,以“未来性”作为其建设的目标引导,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其发展目标,通过未来性与科技性、生态性、社会性、生活性等方面的互动,促成未来社区的全面发展。社区发展的“未来性”即前瞻性,就是针对社区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而进行的超前规划性和趋向引导性。上个世纪 90 年代后期,随着对碳排放过度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忧虑,以及城市面临生态能源危机,在社区建设规划上,开始前瞻性地提出“低碳社区”“零碳社区” 作为未来社区发展的范式;伴随着互联网使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于是人们又超前规划“智能社区”“智慧社区”作为未来社区的发展范式,未来社区建设嵌入浓厚的数字色彩;另一方面,未来性也代表未来科技在社区治理中的全面运用,比如近年来已经兴起的通过 app、社区居民微信群、网上居委会、社区网上议事厅等网络虚拟技术,凸显在打造未来社区、实施社区全面综合治理中的突出功能。
(二)相容性
这里所说的相容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是指未来新型社区打破过去传统社区内部邻里关系疏离、社会纽带松弛,邻里之间“对门不相识”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区病”“城市病”,构建起新的邻里和睦、社群意识浓郁、 邻里互动良性的新的舒心、顺畅、有温度的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另一方面是指未来社区打破分割,强化与所在区域乃至整个城市融合发展,体现在社区的建设与所在区域产业布局、 城市功能、社区特色相容性和一致性,建立“管理联通、产业联通、信息联通、功能联通”的立体联通,即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
(三)共治性
社区治理本质是政府与社会互动的过程。未来社区的打造,一定是共治的结果。社区对于业主来说,具有情感性和易接近性的功能和意义,一方面,面对面的交往有利于人们社会规范和人际网络的形成,从而使社区居民能够采取集体行动,并有效实现其共同目的;另一方面,在不断交往中,互信、互惠和居民参与的能力得到不断发展,使得社区成为业主的精神家园和情感归属,业主对社区的依赖日益增 强。因此,社区的治理越来越成为业主关注的焦点,也促使社区的共治成为可能和必须。在共治格局中,社区党组织起着领导核心作用,基层政府管理服务发挥主导作用,社区群众性自治和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则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四)共享性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赋能着社区的未来治理模式,通过搭建不同的用户场景,链接邻里关系,让业主分享邻里资源、共享社区资源。现代快节奏繁忙的城市里,邻里之间交流非常欠缺,邻居被称为“熟悉的陌生人”,这不但给社会治理和社区服务带来诸多难题,也让社区居民缺少应有的社区氛围。未来社区基于其智慧互联特性,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线上活动便利性和线下社团等组织平台,让邻里之间可以便捷分享彼此的资源和共享社区的资源。邻里之间由于空间的便利性和共同性,产生了许多可以共享的资源,“你有问题, 我有答案;你有盈余,我正有需求;你有需要知晓,我可分享所见”等等,未来社区就是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平台,建立起业主与业主之间、业主与社区(物业)之间、业主与商家之间的沟通渠道,通过共享信息,快速解决很多之前难以解决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社区办理小孩准生证需要哪些资料、办公部门什么时间可以办理、附近哪里有较近的汽车修理等等。这些问题往往因为区域的独特性,无法通过百度等查询方式解决,而身边邻居肯定有人办理过此等事情,解决过这些问题,便能 够提供具体有效的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也凝聚了业主邻里之间的感情。所以,未来社区更具凝聚力。
社区治理视角中公益的价值意义
所谓公益,就是指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事业,是对公众有益的事情。公益就是个人或者团队机构自愿通过做好事、行善举而提供给公众的公共产品。公益除了能够有效改变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增强社会稳定性等意义外,在社区治理乃至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对于打造未来新型社区具有更加特别的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在:
第一,聚合作用。传统意义上的公益慈善多体现在原始道德意义上的个体最高的善和德,而现代意义上的公益慈善则更多地包含了个人理想与公民意识成熟而带来的关心社会事业、参与社会治理的现代人理性诉求。参与到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公益行动,不仅能切实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而且对于整合社区各种资源、创新社区治理方式,具有非凡的价值意义。
第二,价值引领作用。公益本质上是人的善行的激发和德行的提升,是正能量的培育和推广。参与公益活动,前提是首先应有一颗奉献的心,真诚对待公益,强调的是对社会的责任。在社区倡导公益、提倡奉献,使业主的心灵得到洗礼,激发社区活力,增进业主之间的理解、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让社区变得更为温馨,更加和睦。
第三,支点作用。社区治理过程本质上是政府与社会的互动过程,“社区治理的方式在于合作、自治、参与,居民通过自发建立或者社区提供社团参与渠道,不仅能够减轻政府介入公共事务的负担,而且可以培养社区自治的能力”②。公益是撬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最有效的支点。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背景下,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没有任何一个个体或组织能够独立完成资源筹集,并实现自给自足。社区治理更是如此,需要调动社会各种力量之间的能动配合,促进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公益组织善于发现和整理一定数量的资源,采取系列有效动员策略,最大限度释放自身价值,在相同的公益价值追求下,强化了各类参与者之间的共同身份,并激活陌生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形成志愿者强烈的利他动机,最终形成社区治理的社会合力,对未来社区建设发挥无法替代的作用。
第四,社会冲突舒缓作用。社区最初源于20世纪60年代丹麦的联合居住,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精神和谐共处价值观的一群人,以共享为纽带在住宅空间区域中凝结起的生命共同体。显然,社区的主体是人,有人的地方必然会产生种种的不和谐,甚至冲突,从社区诞生以来,和谐与不和谐一直并存,社区治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化解不和谐,让社区变得更加和谐。公益恰是舒缓社区紧张压力、化解社区不和谐因素的重要抓手。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以其特有的方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能够直接了解基层民众的诉求并提供多样化服务,或者以更理性的方式表达特殊群体的集体愿望,沟通民间与政府,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又能够及时化解社会冲突,保证社会和谐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公益可起到舒缓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冲突的功能,这个功能的特点是将民间对于社会转型的渴望、社区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与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官民互动,社会治理有条不紊。公益成为了民间与政府的桥梁,成为了社会矛盾的缓冲剂和安全阀。
充分激发公益慈善的驱动功能
助力未来社区打造
作为知名企业,星河湾集团较早就进行了转型升级的有效探索与实践,将自己定位为“具有社会属性的大服务体系”、高品质城市更新引领者,从一个地产商转型为社区服务商和城市运营商,以“社区+公益”的社区治理模式,充分激发公益慈善的驱动功能,倾力打造未来新型社区,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社区治理路径创新范本。
(一)抓手: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
未来社区的规划与打造由社区“三体”所决定:其一是社区的“硬体”,即社区内的有形建设,指社区的地理环境、自然形势、交通、市场、学校、医院、公园及其他各种公共设施与建筑等,即社区的硬件;其二是社区的“软体”,指社区的文化传统、历史渊源、风俗习惯、合作精神、价值、信仰、情操、知识、公约及其他一切的社区规范与控制力量;其三是社区的“韧体”,乃是指社区的权力结构与组织关系,包括社区内私立机构、各行各业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组织、社区内各层级民众的团体组织,以及上述各社会组织团体之间的维系力量。③星河湾集团在社区建设和治理过程中,不仅重视“硬体”的建设和优化,更注重“软体”和“韧体”的各种关系的妥善处理,利用公益这个核心价值纽带作为抓手,充分调动“软体”“韧体”合力作用,达至社区的“善治”。
为增强社区业主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意识,星河湾集团在全国各大社区推动建立了上百个社团,着力打造各社区治理的有力抓手,推动社区业主参与社区治理的可持续性。从扶持一批有特色有潜力的“百佳社团”,到免费提供网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设施场地的社团活动室,到精心打造各社团定期交流的“社团之家”,星河湾每年组织超过1000场的社区人文活动,孵化扶持数百个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构建了星河湾和睦的邻里关系,实现了价值观的融通,促进了情感的连接,为社区“善治”打下良好基础。
其中,已连续举办11届、作为标志性社区文化盛会的中国星河湾大会,是星河湾引导业主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重要平台。每年的中国星河湾大会,业主们可以分享各自生活体验、展示才华、实现自我价值,感受高雅的文化气息,享受彼此美好的心灵交流,融入和谐的人文生态,体验源自美好生活方式的幸福,极大增强了社区生活的参与度与社区居户的归属感,使社区更有温度、温情,打破了社区的“冰墙”。这个平台一直陪伴着星河湾社区的业主,让业主相互之间相识相知,共享信息和资源,建立友谊、产生商机、增强社区幸福感和快乐度。
2015年10月,星河湾与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合作,联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社区生活学院—星河湾生活学院。这是全国第一个社区生活方式研究和实践中心,也是全国第一个社区生活方式体验与传播平台,以及全国第一个社区生活方式体验服务产品的开发中心。生活学院依据星河湾业主人群生活方式,开展“中国高端人群生活品质的标准体系建设”专题研究,携手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发布了《中国高净值人群生活方式报告(2017)》,这是国内首次针对高净值人群生活方式的专业研究报告,对于优质生活方式的培育、打造,以及社区治理具有极佳的指导意义。
与此同时,星河湾集团在星河湾生活学院平台上不断构筑各种“空间”和文化单元,使社区永远充满活力,比如将顶级文化艺术引入社区,邀请文化大师、知名学者、艺术泰斗担任“星河湾生活家”,成立了“生活家空间”;联手宝库中国,打造星河湾宝库&艺术空间;签约“李云迪生活家空间”落户星河湾。还比如星河湾持续开展的社区课堂,根据居民的需求提供各种培训资源,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新生活方式的体验、实践和传播中来等等。星河湾通过这些平台和机构实现他们对社区的愿望,即“星河湾不仅是一栋栋房子,它是每个业主的家,家不仅需要优美的环境,还需要贴心的服务、艺术的涵养,情感的交流,以及价值的融通”。
撬动社区治理的第二个公益支点就是公益活动,星河湾基于社区治理视角下的公益活动涵盖社区内外。
星河湾有着天然的公益土壤和基因。星河湾业主,很多都是时代的精英、坚守者、创变者,有着强烈的个体自我实现要求。对于这些业主来说,公益慈善不仅是一种对社会的回馈和奉献,更是在获取人生成功之后,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和自我持续发展的提升。星河湾以公益价值观为核心纽带,引导广大业主广泛参与,用共同的价值理念增进社区的凝聚力,强化业主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2008年汶川地震后星河湾捐建汶川第一小学开始,到2019年汕尾海丰彭湃中学“2019梦想星力量·星河湾汕尾公益行”;从2018年“梦想星力量·星河湾汶川梦想守护计划”到“梦想星力量·星河湾连南留守儿童护航计划”;从连南“奖教奖学金”设立,到梅州“星空下的梦想”等等。无论是哪场公益活动,都激起星河湾业主巨大的参与热情,而社区内的公益活动包括捐赠、慈善拍卖等更能调动业主们内心深处的爱与善,这些活动传递着正能量,凝聚社区的力量,让社区人与人的距离更近,赋能社区建设和治理。
(二)方式:嵌入与引导
业主是社区的主体,业主参与是社区治理的核心,正因为此,星河湾“社区+公益”模式强调社区业主的主体性,引导社区广大业主成为公益的主体。星河湾全力厚植公益慈善的土壤与基因,营造公益的文化氛围,倡导公益价值观,打造和提供公益的平台和组织。
连续多届中国星河湾大会的慈善拍卖,是“社区+公益”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在第9、10、11届中国星河湾大会上,设置了慈善拍卖环节,郎平、钟南山、江南春等明星业主鼎力支持,捐出慈善拍品,全国8个城市的星河湾社区、4000多名业主踊跃参加,通过网络连线,同步进行竞拍,筹得的善款全部用于公益活动。此举进一步增强了全国星河湾业主们的公益参与意识,将星河湾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社区文化平台与社区公益无缝对接,进一步强化了星河湾社区的公益力量。
2018年第10届中国星河湾大会现场,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正式宣布担任星河湾公益大使。她以梦想与拼搏精神为主题,鼓励勇敢追梦,唱响时代梦想、感召精神力量,赋予了公益慈善活动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磅礴的社会感召力。
受星河湾社区公益的引导与感召,公益成为社区业主和社团组织的自发行为。在第10届中国星河湾大会慈善拍卖后,广州星河湾半岛的业主认为门槛太高,未能参与,自发组织小型慈善义卖会,由商家赞助义卖物品。活动连接了超过30家社区内外商家,业主热情高涨,礼品被认购一空。这一个社区活动爆发出了惊人的传播力,仅仅网络图片直播,就获得了10万+的浏览关注,传递了满满的社会正能量。星河湾社区公益理念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此外,星河湾精心打造线上社区公益平台——“梦想星力量”小程序。作为专门为社区公益而搭建的在线公益平台,它将星河湾自身、业主与社会各界等多方“星力量”在线结合,便捷透明,有利于将社区关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共同为公益做贡献。这是星河湾在“社区+公益”模式探索道路上的又一次创新。
(三)导引:生活方式的培育
星河湾倡导的公益文化之所以能激起广大业主如此大的激情和热情,在于其以创造和培育美好的生活方式为引领。星河湾人的理念是“星河湾不仅仅代表了好房子,更代表了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美好的生活人人向往,“社区+公益”的创新模式,让公益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让慈善成为社区最大公约数,从而完成社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价值链接,为业主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的时代舞台。在以打造美好生活方式为导引凝聚社会公益力量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业主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时公益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其本身,激发了社区治理的基层活力,成为社会治理的强力驱动。
在星河湾,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气息与组织活力的公益组织,多次向贫困地区学校和灾区开展爱心捐赠。它们自我成长自主连接,将触角伸向社会,同许多外部机构比如政府机构、慈善组织、合作企业、学校、村社等都产生连接,激发了社区治理基层组织的巨大活力,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社区+公益”生态圈。
无论是社区爱心集市、公益拍卖,还是联动星河湾学校的公益画展,以及一次次奔赴连南、练优、梅州等贫困地区的帮扶行动,公益在星河湾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2019年,沈阳星河湾社区公益志愿者团体“星愿”成立。他们携手中华志愿者协会,几次奔赴当地的九神庙小学,捐赠音乐梦想教室,提供免费眼部检查,助力学校完善体育教育设施,以“社区+公益”模式,开启更加规范专业、更具社会感召力的爱心之旅。
2019年,星河湾公益大使郎平同 16 位星河湾社区公益先锋,宣布成立星河湾首个社区公益联合组织——“星力量公益社”,社区公益力量得到有效整合,公益活动效果明显增强。
星河湾用公益价值观,来实现整个社区人群的深层次连接,实现了社会各个组织的深度连接,实现了社区与整个时代大舞台的连接。
(四)成效:社区善治
社区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一方面,社区既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平台,又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另一方面,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社区建设,是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人”开始向“社区人”转变,乃至出现了居民利益社区化的取向。社区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的焦点、社会需求的交汇点、国家治理的着力点和执政党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唯如此,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社区建设,把社区治理看作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各地纷纷探索实践社区治理的诸种模式,诸如社区互助、社区公益银行、平台+管家、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等,浙江省更是提出了打造“未来社区”概念,出台了《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这些探索,目的就是要提升我们所栖身的社区品质,让城市居住社区环境更优化、功能更多元、服务更全面便捷,更契合居住者的需求,一言以蔽之,就是社区应是乐园、是赋予更多文化和情感内涵的家。星河湾创造性地探索实践“社区+公益”治理模式,以公益为路径、以社区为原点、以业主动员为资源策略,引导组织星河湾社区业主共同参与公益事业,让公益融入社区,成为一种社区生活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并入选“中华慈善品牌”。
2018年9月,广州台风“山竹”肆虐,暴雨倾盆,河道水位一涨再涨。处于珠江边上的星河湾,先后迎来三波险情,时刻面临着珠江水倒灌的凶险形势。星河湾物业近1000名员工,全员坚守岗位,超过36小时奋战在一线。为了守护小区安全,众多星河湾业主也加入了救灾抢险的工作中,有的业主刚出差回来,甚至来不及休息,步行来回4个多小时,和其他热心业主一起参与现场抢险工作。业主们不辞辛苦,全力参与,与星河湾物业携手,共同抗击风灾,上演了感人一幕。最终,星河湾成为广州唯一靠近珠江却受损最轻的小区。事后,不少业主手写感谢信送给物业表达感激,并自发组织了一场公益活动,带着自制的月饼和孩子们手写的贺卡,为社区服务人员送上祝福,谱写了一曲多方携手共建、公益反哺社区的社区治理佳话。
今年新冠疫情暴发以后,全国星河湾社区也迅速行动起来。广州星河湾半岛业主突发急病送往医院,物业人员在家细心看护业主小孩一夜;上海星河湾业主帮社区1000多户业主解决口罩需求;广州星河湾半岛业主一天之内在社团募资10多万,为武汉市江汉区一线指挥部送去急需的防疫物资;此外,西安、广州、上海等地业主,首次通过社区联动进行资源整合,有的募集资金,有的提供渠道,共同为武汉一线疫区完成物资捐赠。在星河湾社区,业主与物业、业主与业主、业主与内部社团乃至外部机构,无论是地域还是情感,都实现了深度融合,充分展现了星河湾社区的凝聚力与认同感。正是在社区的氛围感召下,浦东星河湾560多位业主,自发募捐30多万元,专门奖励疫情期间服务广大业主的一线物业工作人员,成为星河湾社区“善治”的生动注脚。
实践证明,星河湾社区治理的这个模式路径,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最大化动员社会资源,形成了组织化的更大力量,切实培育、造就“智、善、挚、美”的社区美好生活④,推动社区达致善治,开启社区治理的3.0时代,从软核上打造新型未来社区,为社会治理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显著的成效。
注释:
① 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大院,可视为社区1.0时代;上世纪90年代住宅商品化开始,社区进入了2.0时代;目前在探索发展的未来新型社区进入了社区发展的3.0时代。
②(美)罗伯特D帕南特《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第201-207页,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③ 田毅鹏:《“未来社区”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社会科学研究》,2020年第2期。
④ 智善挚美,星河湾对社区美好生活的目标追求,智·启未来——教育;善·达天下——慈善;挚·睦友邻——社群(圈层);美·美与共——人文(艺术)。
原文刊登于《广东经济》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