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很多家庭挖地三尺翻找这个证,到底有啥用?
注意了!!在中国网官微后台回复相关关键词:“南海”、“反腐”、“反台独”……可以看到更多内容哦!
最近天热,让人多少有些心浮气躁。而一则在朋友圈,以及各种家长群里疯传的消息,更是助长了这股“心火”……
虽说现在提倡“全面二孩”了,今年1月1号之后出生的孩子也不能再办独生子女证享受优惠政策了,但对于那些“资深”独生子女(的父母)来说,奖励政策还是在的。比如四川省,对取得独生子女证者,就有这些奖励和优待:
虽然看起来奖励的钱也不算多,但大家抢红包时不也喊出了这样的口号么:一分也是情,一元也是爱!
更何况,既然都是独生子女,要是因为证搞丢了还补办不了,最后领不到钱,岂不是无形中损失了一笔钱?
不过话说回来,下个月开始,独生子女证真的就不能补办了吗?
消息疯传之后,最先着急的是全国各地的家长,不少人向当地媒体求证,而媒体同行们在致电各地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之后发现,这一消息并不属实。
于是,又一波辟谣文强势袭来,简单感受一下吧。
小编注意到,自全面二孩实行以来,抢办、补办独生子女证的事情就时有发生。
有人说,一年也就几十上百块钱的事,犯得着翻箱倒柜,大费周章吗?不过,这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倒也能让人理解。
实际上,目前各地都遵循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
去年10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答记者问时,就提出了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
而据北京晚报报道,今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大会发言人傅莹答记者问时,也提到了这一原则。
查阅各地答复及计生条例后发现,目前的规定大致可以理解为这么几点:
1.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2016年1月1日之前生育),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尚未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申请受理时间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详情请查看各地卫计委通知)
2.已经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但遗失或损毁的,持证人可以向夫妻一方现户籍地乡镇(街道)计生办申请补领新证,没有截止日期。
3.对子女在两孩政策实施后(2016年1月1日之后生育)出生且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不予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不再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不再纳入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范围。
不过,不同省份,在申领独生子女证、领取奖励时,对子女的年龄要求略有不同。比如:
2015年12月31日前已生育一个子女、自愿不再生育、且子女未满18周岁的夫妻,可在2016年6月30日前向一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领取独生子女证,凭证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待政策。
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可以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申请,免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在子女满16周岁前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享受下列奖励和优待……
截止2015年12月31日,只生育一个子女、子女未满14周岁,尚未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自治区户籍公民,仍可以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所以,要补办独生子女证的朋友们,一方面,大可不必担心错过补办时间,该有的一定会有;另一方面,务必查清当地政策对子女的年龄要求。
为什么大家对独生子女父母的奖励政策如此关注?或者说,为什么在推行全面二孩之后,国家仍然要保留对独生子女父母的奖励政策呢?
据第一财经日报称,有学者估算,中国大约有1.5亿个独生子女家庭。而这1.5亿份独享的爱,其实包含了多重风险。
据东北网报道,北京大学人口学者穆光宗2002年曾调查独生子女家庭状况。他深刻感受到,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属于高风险家庭,风险就在于其唯一性。这种风险可以分为家庭和社会两个不同的层面。
从家庭层面看,首先就是独生子女的死亡风险。这并不意味着独生子女的死亡率更高,而是说,当独生子女死亡时,其父母因为没有其他的孩子,其丧失孩子的痛苦更加巨大和难以弥补。
其次是病残风险。独生子女一旦病残,不仅自己无法赡养父母,可能还需要父母的照料,给父母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
其三是教育风险。虽然说起来独生子女独享了父母的爱和教育投资,可能享受到更加优越的教育资源,但是往往会陷入“独子难教”的困境。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养老风险。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不光包括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也包括独生子女本身的养老问题。
就独生子女的父母来说,只有一个孩子,意味着更有可能更早“空巢”,老来孤独居住。一旦出现伤病,一个孩子所能提供的资金和照料都相对有限。“421”的家庭结构将使年少时饱尝宠爱的独生子女们,在中年之后背负巨大的养老压力。
穆光宗认为,独生子女本人,也存在一定的养老风险。一旦父母终老,自己再婚姻不幸,又没有兄弟姐妹可以相扶持,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而从社会层面看,独生子女也意味着巨大的社会风险。
首先是劳动力供应风险。由于大量独生子女存在导致少子化程度严重,年轻劳动力供应不足。自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开始以每年数百万的幅度净减少。
总量减少的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还出现年龄老化的现象。也就是说,劳动年龄人口不仅越来越少,也越来越老,这将给劳动力供应带来巨大压力,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
写到这里,小编突然意识到,这个证代表的不仅是“光荣”,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来源:人民日报 每日经济新闻)
本期编辑:渠津
本期校对:李兆彧
投稿邮箱:misd-zhiban@qq.com
中国网期待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