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23秒 24万生灵 一座城 死与生
注意了!!在中国网官微后台回复相关关键词:“建党95周年”、“南海”、“社保”、“反台独”……可以看到更多内容哦!
二十三秒,四十年; 一座城,死与生!
唐山,曾如此夺目!
河北唐山滦县岩山的日出
她,历史悠久,早在4万年前就有人类劳作生息,滦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13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选择在此驻跸,由此得名唐山。
她,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毗邻京津,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城市总人口在1976年地震前已经超过了150万,是河北省域中心城市和经济中心。
1956年,唐山西山路小学校园
1962年, 唐山图书馆
1970年代,唐山新市区百货商店
1972年的唐山火车站,中国第一个火车站,建于1882年
1976年,唐山机车车辆工厂,生产东风5型内燃机车
她,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素有“北方瓷都”之称。地震前,唐山年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百分之一,是中国十大工业城市之一。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这里的人们,也因丰厚的工业文明而安居乐业。
1970年代,地震前唐山普通家庭的一角
“地震后,身经百战的救灾将军都震惊了”
1976年7月28日凌晨,天气怪异般的炎热,劳作了一天的人们终于抵不住困意沉沉睡去。凌晨3时的唐山,似乎一切都和往日一样,夜阑人寂……
1976年7月28日当天的日历
大地震后,唐山一片废墟
是时,人正酣睡,万籁俱寂。突然,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绝烟……
大地震后被震弯的铁路
被震毁的唐山机车车辆厂全景
被震毁的唐山市胜利桥
地震中坍塌的大桥
开滦医院
地震毁坏的河北矿冶学院(现河北联合大学)
“我们刚到唐山时,看到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除了孤零零的几座建筑,民房几乎全部倒塌。”一位率部赶到唐山救灾的将军震惊了,尽管他身经百战,无数次目睹残酷场面。
“活下去”
地震发生后,10万多名人民子弟兵星夜兼程,舍生忘死,挽救了唐山1.64万人的生命。唐山人对解放军的感情,已深深地融入血液、浸入骨髓。
“解放军是唐山人的恩人”,这是很多唐山老人回忆大地震时常说的一句话。
救出在开滦总医院楼下被埋八天七夜的矿工
一位女性被埋13天后奇迹生还
救援医生为受伤的女孩处理伤口
每三个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中,就有一个由废墟中生还,唐山市区有几十万人在互救中重获新生。
一夜之间,整个唐山市有4200多个孩子成为孤儿。他们当中一部分被父母原单位抚养、安置,一部分被亲属或好心人收养。很多地震中的婴儿都是吃着百家奶长大的,名叫“震生”。
临时地震棚
每天睡不足三小时
记者采访了大地震时为辽宁锦西海军基地司令部车队战士,李赣江,60岁。
地震后,海军迅速组织就近部队开赴唐山救援。车队接到命令后,立即抽调组建了汽车分队,下属小车、大车两个班。我任小车班班长,主要保障海军前线指挥部首长工作生活。
我迅速启封了一辆崭新的救护车,赶往灾区。
当时酷暑难耐,第一批进唐救灾部队威胁最大的是没有水喝。地震后,地下水下降。房屋倒塌,废墟堵塞,连水坑都干枯了。一个退伍的老兵带我们找水源,先找到一个游泳池,但已经干枯了。后来又找到一个排污水的洼子,上面还漂着分辨和死老鼠,但大家都趴在洼边喝了个痛快,并用水壶灌满污水,带回救护车给战友。直到几天之后,京津等地的水罐车陆续到唐山,解决了供水问题。
7月31日,也就是开赴灾区的第四天,我们才首次分得了食品。在这之前,我一直靠三个小面饼顶着,那时才知挨饿是什么滋味。
我们的营地在唐山市路南区的唐山二中,传说二中170多名教职员工死了150多人。作为小车班长,既要负责首长,还要负责医疗救护车,其他司机累了还要顶替,从早到晚连轴转,每天睡不到三小时。
一线的战士更辛苦,天不亮就起床,没水洗漱,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到施救现场。没有大型机械,只能靠双手扒碎石,扯钢筋、搬尸体,要顶着烈日连续施救到天黑。
刚到唐山没帐篷,我们就睡在车底。起先一个多月洗不了澡,后来派来一辆洗澡车进营,解决了官兵洗澡问题,再没有比能洗个澡更惬意的事了。
距我们帐篷5米远都是成排的尸体。战士们不得不戴上口罩,喷洒药水。后来口罩也不顶用了,臭味憋得喘不过气。我们每人陆续领到三个防毒面具,但天太热,戴上两眼冒金花。
为消毒,领导强制我们必须喝白酒、吃大蒜。酒是水罐车拉来散装的,大家排好队,每人一碗,就一把生蒜,往往是辣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完成任务。
由于地震发生在凌晨,很多百姓没有衣服穿。不少人用布、纸和芦席围着。震后,唐山发生过哄抢衣服食品的事件,当时规定,抢吃的、穿的没关系。部队最初基本是克制的,后对一些妄图趁机发国难财的,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出城道路上全是荷枪实弹的军人守卫。
“站起来”
位于唐山市中心广场的“唐山地震纪念碑”
纪念碑建于震后十年,由4根独立的、直指苍穹的混凝土碑柱组成,犹如伸向天际的巨手,象征着人定胜天。碑柱四周,是8幅花岗岩浮雕,象征着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讲述着唐山人民在全国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迹。这里俨然是唐山的地标。
震后的唐山,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生产生活:震后不到一周,数十万群众衣食得到解决;震后不到一个月,供电、供水、交通、电信等生命线工程初步恢复;震后一年多,工农业生产全面恢复。
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时,1979年,唐山拉开了全面重建大幕。尽管当时国家经济实力薄弱,仍为恢复建设新唐山投资43亿多元。到1986年,重建任务基本完成。
2016年7月27日,航拍城市新貌
据《唐山市志》记载,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的支持下,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铁道兵和河北省各地市,以及省属、部属建筑企业,陆续来到唐山支援建设。从震后至1986年末,外地援唐单位总人数达11万多人,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056万平方米,占唐山市恢复建设竣工面积的50.9%。
1990年,唐山市成为中国首个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联合国人居中心的颁奖词指出,“向唐山市政府颁奖是为了嘉奖1976年地震后唐山规模巨大的建设和卓著的成就,这是以科学和热情解决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问题的杰出范例。”
高达7.28米的纪念墙上,密密匝匝地刻着大地震中24万遇难者的名字。金色字体在长达500米的黑色墙体上一字排开,庄严而肃穆。
对于很多唐山人来说,不知道震亡的亲人究竟长眠何处,而纪念墙恰好承载了哀思,又像一种淡淡的安抚,疗慰着时空那头的伤痕。
国外的卫生组织专家曾预言,由于生理、心理和治疗技术等多方面原因,唐山截瘫伤员最多可以生存15年。然而,40年过去,唐山地震3817位截瘫伤员中尚有960人健在,比预言的时间延长了一倍还多。
“我问自己,除了双腿不能动,并不比别人缺少什么,我能不能把破碎的自己,一点点重新拼凑起来?!”一位幸存者如是说。
“我从不敢承认现实、不接受现实,到面对现实、改变现实,最终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唐山这座城市站起来了,我也没有趴下,成为一个在精神上站立的人。”这,是震后幸存者的集体意志。
地震四十周年前的一个傍晚,孩子们依旧在碑下追逐,老人们依旧坐在石阶上乘凉,饭后消遣的人们往来不绝,落日把高悬于半空、写着的“唐山抗震纪念碑”的不锈钢匾额打成金色,初上的华灯逐渐在这座城亮起。
震后,西方媒体曾一度断言,唐山将从地球上被“抹掉”。而今日唐山,一切正如所注解的碑文所写:“如劫后再生之凤凰,奋翅于冀东之沃野……以告慰震亡亲人,旌表献身英烈,鼓舞当代人民,教育后世子孙。”
这座城市,曾一片废墟,满目疮痍;
这座城市,深切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这座城市,被一种梦想所激荡:
灾难可以摧毁有形的物质,
但摧不垮伟大的精神
——百折不挠,奋发图强。
“唐山,就是一座永远不会趴下的城市。”
(来源:央视新闻 人民日报 环球时报 新华网等)
本期编辑:李兆彧
本期校对:渠津
投稿邮箱:misd-zhiban@qq.com
中国网期待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