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3分钟系列之:中国青年山村支教 真实上演《放牛班的春天》

2016-09-30 中国3分钟 中国网


在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克莱门特·马修老师在“池塘底教养院”成立合唱团,用音乐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也打动了全球观众。


相似的故事正在中国真实上演,支教老师王珒珻带领一支由山区孩子组成的艺术团登上了国际都市的舞台,他们登台时的步伐还有点胆怯,但当他们放声歌唱时,不仅把云南山歌唱得流畅动听,连英语、德语歌曲也唱得十分自如。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320vr4oy&width=500&height=375&auto=0

就在两年前,这些孩子们甚至连简谱都还不认识。他们来自云南腾冲大塘村,地处偏远,大塘小学的设施条件还不错,但师资不足,尤其缺失艺术教育。王珒珻毕业于名牌大学,从小学习音乐,来支教前,她就计划在小学里组建艺术团,可过程却比想象的困难得多——没有音乐教室、没有乐器、学生们的乐理知识为零……王珒珻想办法买来竖笛、钢琴等乐器,孩子们学得很起劲儿。王珒珻忙得团团转,但她说,每次钢琴声结束,与学生相视而笑,是她最幸福的瞬间。



柏拉图说:“音乐教育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音乐对孩子们的改变显而易见,一个曾经内向的小姑娘变得热情开朗,一个不合群的小男生开始懂得为他人考虑——如同电影里一样,少年们开始用自己的实力来赢得尊重。


王珒珻想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在网上发起众筹,想办一个专场音乐会,没想到在30小时之内就筹到了10万余元,人们的爱心帮助山里娃圆了梦。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投身公益,尤其是关注儿童与教育问题。在中国,常常将孩子比喻成花朵,将老师比喻成园丁。王珒珻曾说:“音乐是我洒向这个世界的蒲公英。”也许大塘小学的孩子们中也会有人像电影里的皮埃尔一样成为音乐家,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蒲公英的种子已经随风飘散,在更广阔的世界中发芽、生长。



事实再一次地证明,参加志愿者行动是当代青年最好的励志。这本身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奉献、学会合作发展和学会坚强的实践活动。实现中国梦,最终要靠亿万中国青年的奋发努力,而加强励志则是重要一环。

——吉林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研究所客座教授

薛宝生


随着农村教师的住房条件改善,县管校用、继续教育等政策的支持,结合之前的“双特计划”、“三区支教”、“农村全科教师培养”等项目,无疑会让农村老师留得住身,安得下心,量增质升,并由于教师水平的提高,而让更多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实现从看护型向有资格水准和质量保证的专业教育体制格局过渡。

——评论员 伤齿龙


近年来,不少志愿者去中西部地区支教,他们当然必须给学生上课,但这还不是支教的重点,支教的重点是培训教师。在那些欠发达地区,不可避免地需要聘用学历较低的教师,他们水平的提高唯有通过培训。应该给这些教师的聘用和培训多一些政策保障。

——评论员 浦家齐



向我们时代的行动者致敬


农村教改,创新思路更重要


落实“乡村任教”重在解除“后顾之忧”





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张安

本期校对:李兆彧


投稿邮箱:misd-zhiban@qq.com

中国网期待你的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