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恢复高考40年,每张照片都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2017-06-06 中国网

注意了!在中国网官微后台回复相关关键词“卡塔尔”、“巴黎协定”、“高考”…可以看到更多内容!


无高考,不青春。


人生再难有哪段经历,像高考这样,

纯粹、畅快、

惹人怀念,

却又苦乐参半。

它浸着汗水,在记忆中深深铭刻,

直至几十年后回首,

仍能让人清晰记得当年的准考证和录取通知书。


张金华,58岁,1981年参加高考。


明天,2017年高考将要拉开大幕。

这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第40个年头。

高考制度的恢复,

开启了梦想的时代,

照亮了中国的前程。


40年来,

高考影响和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

是许多中国人共同而又有别的记忆。


1978年入学不久,王泗海在北镇师范专科学校校门口留影(上图,翻拍照片);5月26日,王泗海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一中学听课,他退休后依然喜欢到学校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下图)。今年71岁的王泗海,退休前是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一中学的一名化学教师。1977年,已经结婚生子的王泗海参加高考,被当时的北镇师范专科学校化学专业录取。新华社发(陈彬 摄)


一张张老照片,

默默记录了高考风雨历程中的点点滴滴。

时光匆匆,

惟愿那些珍贵的记忆,

永远年轻,

永远热泪盈眶。


图片故事 高考四十年


1966——1970年,因为文化大革命,新中国高等教育一度停止。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华(招生)试点报告》,并要求各地参照执行,全国各大院校开始恢复招收“工农兵大学生”。


▲ 所谓工农兵大学生,就是从出身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中选拔,不用考试,也不限年龄,仅凭组织上推荐,即可入学。从1970年到1976年,全国各大高校一共招收了82万工农兵大学生。


▲  中央人民银行长周小川、作家贾平凹、梁晓声、央视主持人敬一丹、社会学者李银河、企业家王石等都曾是工农兵大学生。


1977年8月初,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与会者纷纷主张立即恢复高考,得到邓小平明确支持。


▲ 1977年8月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由33位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决定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


从8月中旬开到9月下旬的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激烈的争论后最终达成共识,改变“推荐上大学”的招生方法,恢复高考。


当年10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


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恢复统一考试,由省级命题。招生考试在冬季进行,新生春季入学。


无数曾在迷茫与困顿中苦苦求索的青年,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一个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到来了!高考让那代人看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


▲  1977年12月7日,北京市高考第一天。那年高考由各省分别命题和组织考试,北京市考试共3天。


▲  1977年12月11日,上海考生走进考场。


▲  1977年,在北京,参加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青年正在认真答卷。高考之门终于开启。在这个历史的拐点上,许多人的命运改变了。


▲  1977年12月,北京高考考点的考生们互相交流。


▲  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排右一)和他的同学们。他也是在这一年参加了高考并被北京大学录取。


▲  1978年春,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1978年高考,全国首次实施统一命题,分省录取。自此,分省录取的制度基本沿用到现在。


▲  1978年2月,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这是清华大学1977级的学生在课堂上。


据统计,1977年和1978年两届考生共有1160万人。


对于当年高考的盛况,77级山东考生刘相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种空前绝后的场景,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夫妻携手同进一个考场,同挤‘独木桥’。我所在的那个小县城当时有90多万人口,参加考试的人非常多,但最终过了成绩、政审、体检关进入校门的还不到50人。”


“恢复高考前两年,省内招生计划不足2万人。由于中断了十多年,报考的人很多。这么多人考试,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纸张不够。”1977年担任山东省招生办公室副主任的胡家俊回忆,试卷要用60克的书写纸,需要几十吨;装试卷的纸袋,要用100克以上含木浆的牛皮纸,需要十几吨。这些市场上根本买不到,是省里专门特批的纸张。


▲  江西南昌70岁老人甘福保收藏的1979年高考试卷。


有人说,1977~1979的考生,是高考史上最勤奋刻苦的考生。


因为来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


那时,没人怀疑“知识改变命运”,没有人相信“读书无用论”。


1978年,从部队复员仅仅两个月后,刘震云参加了高考,并以河南文科状元的身份,进入北大中文系。


“如果没有77年、78年高考,那我可能会像我表哥一样,在建筑工地搬砖。”刘震云说。


同样在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


得知消息,张艺谋带着自己的摄影作品跑到考场。


彼时,他正在陕西农村插队,和农民一起下地干了三年,后来被招到咸阳棉纺织厂当搬运工,一干又是七年。后来,张艺谋如愿考上北影,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  1980年高考,一位高中教师在考场外鼓励学生。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高考已成为中国人习以为常的社会事件。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政策。于是莘莘学子在迈入大学门槛之初,便已明了自己4年后将去往何处。


▲  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图书馆门口常见的景象。包括高考考生在内的学生,排队等图书馆开门,为的是抢个阅览室靠窗的位子。他们穿的大多是军便装、中山装、两用衫;背着帆布书包,脚蹬上海流行的765皮鞋。


▲  1982年7月6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张筑生,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成为北京大学第一个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  1982年春,武汉大学中文系77级毕业照。


▲  1983年6月,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抱着娃娃的年轻父母前来买各类课本或参考书。“文凭”开始变得更加重要,许多文革中耽误了学业的回城知青,不得不肩挑生活和补学历两副重担。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图为1984年,上海高校的研究生在联谊活动上的“英语角”用英语热烈交谈。

▲ 与此同时,英语热不断升温。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图为1986年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上海,恢复高考后求知的年轻人,图书馆自修室内座无虚席。


而20世纪90年代初的高考,没有扩招,录取率低,大学生享受国家分配待遇。


“千军万马齐挤独木桥”,高考成为那时中国高中生必经的人生洗礼。


▲ 1994年,湖北三峡坝区三斗坪镇东岳庙村黎开英的儿子望军在全国高考中,以651分的好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乡亲们纷纷来到他家祝贺,望军不停地给大家夹菜以示感谢。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1997年高校全面并轨,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图为1998年6月,河北遵化,备战高考倒计时。冲刺阶段,封闭式教学,至夜晚9时才下学。

▲ 1997年有二百八十万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高校入学统考,“陪考大军”中的一位母亲向走出考场的女儿递上饮料。

▲ 1997年7月28日,西安发榜了,许多高考生落榜。国家办的大学数量有限,社会办学的大学包括民办大学便应运而生。这是咨询会上,替儿子选学校的父母。


1999年,是高考史上的重要一年。


这一年,扩招、部分地区实行“3+X”的高考模式、考后填报志愿……


这一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激增22万。


从此,中国大学由精英教育彻底走向大众教育。


▲ 1999年高考,福州市三中考场,学生考毕走出考场。


 2000年普通高校试行“春季招生考试”,北京考区为千余名考生设置了54个考场。这是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考场的考生参加语文考试。


2003年,考信息化运用广范。这是实现网上填报志愿的第一年。


从那以后,同学们足不出户,便可准确完成志愿填报、录取信息查询事宜。


那一年,高考还经历了一项重大变革:考试时间被调整为6月的7、8、9三天。


骄阳似火的7月高考季,就此成为历史。


▲ 2003年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作为一种新的选才方式,自主招生的试点范围不断扩大;类型逐渐增多,有“自主组织测试”、“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招生联考”等形式。

▲ 2003年6月7日,考生在山西省实验中学考点答卷。从这一年开始,高考考期从7月提前至6月。


2006年,高考再度迎来关键节点:全国多地开始自主命题,设计自己的高考试卷。


▲ 2007年6月8日,在武汉市首义路39中学高考点,一位考生赶到考场,被告之迟到4分钟,不能进场,无奈母女二人在考点外痛哭。

 ▲ 2008年7月3日,四川地震灾区延期高考举行,德阳人民医院的“病房考场”内,4名东汽中学考生正在填写答题卡。


▲ 2012年6月7日,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高考考点入口处,高考考生们正在依次进入考场。高二年级的学弟学妹们打出事先准备好的助威牌,为高三学长们加油打气。其中一句助威口号是考过“高富帅”战胜“富二代”。

▲ 2012年6月25日,湖北省恩施市来凤县,4名身穿校服的小伙子合力扛起一块大幅“喜报”,一名胸戴大红花的男生穿过天窗站立在一辆黑色轿车中,紧随其后的是数十人组成的腰鼓队,闹市区行人纷纷驻足围观。据悉,杨元以668分的高考成绩,成为全县以及恩施州的理科状元。


▲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考生参加艺术类考试。艺术类专业考生需要参加“艺考”,考试合格者获得报考院校的专业合格证,持此合格证书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公布以后,各艺术类院校进行择优录取。图为2013年3月20日,中国美术学院阅卷教师正在给考生试卷评分。当年有8.5万余人报考中国美院,而本科生招生名额只有1700名。


▲  2014年临考前几天,四川巴城部分学校考生用撕书扔书的方式释放压力,迎接高考。


▲ 2016年6月7日,在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区一高考考点,交警“爱心服务车”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为考生服务。当日,2016年全国高考拉开大幕。据教育部统计,当年全国高考人数共940万人。


▲ 2016年6月7日,在湖北省秭归县第二高级中学考点,考生们相互鼓劲加油。


▲  2016年6月7日,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高中考点,考务工作人员李诚在监控室监控。


▲  2017年5月15日,甘肃天水,高三考生复习备战高考。距离2017年全国高考只有20多天的时间了,十年寒窗的莘莘学子,即将走上考场。教室内的条幅上写着“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图/视觉中国)。


▲ 2017年6月5日,安徽六安,被称作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毛坦厂中学校门外,万名家长与居民夹道欢送今年的高考考生们奔赴“前线”,以至于当地需要出动警车为送考大巴开道。(图/视觉中国)


40年前那代年轻人对知识本能的眷恋,

那种在田间地头以外的奋斗,

让他们获得了见证人生下半场辉煌的入场券;

即将进入考场的90后甚至00后,

将第一次品尝到奋斗等价于收获的果实。


不管成功还是失败,

高考都是这些奋斗的见证者,

这也是高考在每一代人心中所留下的共同痕迹。


如今,故事仍在继续,

2017,让我们一起为高考学子加油!



中国网

All About China


中国网客户端

上!线!啦!

9种语言

近80个特色栏目

辐射200多个

国家和地区

共同讲述

同1个中国故事


中国网——你从未和中国如此接近

点我下载客户端



大家都在看

“你们也该照照镜子!”美日澳“围攻”中国反遭本国舆论怒怼

热点丨卡塔尔一天之内被七国“拉黑”,国足或成最大赢家?

真相 | 终于知道“网红店”为什么排那么长队了!居然花钱请300多人排假队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网 新华社 人民日报等)

本期编辑:李兆彧

本期校对:刘倩


投稿邮箱:misd-zhiban@qq.com

中国网期待你的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