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丨外国人是怎么解决“证明你妈是你妈”难题的?
《北京青年报》日前报道,今年北京市拟再取消一批证明事项,北京市政府审改办已将拟取消的84项证明的调整方案公布于首都之窗,公开征求企业和市民的意见。
持续削减证明 创建便民社会
中国传媒大学去年发布的“2015媒体关注度十大榜单”中,“奇葩证明”被列为十大“痛点”之一。
2016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简政措施,北京市一共取消调整了129项要求基层开具的各类证明。力图解决类似“你妈是你妈”的奇葩证明问题,为群众服务,方便群众办事。
今年,在取消129项涉及群众办事创业的各类基层证明基础上,北京市将全面清理市级党政部门及事业单位要求开具的各类证明及盖章环节,涉及低保、社保、医保、结婚登记、申请小客车购买指标、收养子女、申办彩票销售网点、设置医疗机构等等,拟将取消84项。
此外,今年拟取消的84项证明首次增加了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环节,市民可登录首都之窗查询84项证明的内容并提建议意见。
国外办事是否需要复杂证明?
各个国家的管理制度不同,办事时需要的证明也不同。我们在不断探索改善自身的同时,也要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
日本
在日本,驾照就相当于一个人的身份证,有了它一般的事情都能办,这也许要归功于日本人做事认真负责有条理的作风。
日本通过“户籍謄本”对国家的居民进行管理,这种证件类似中国的户口本,与中国户口本不同的是,它不由每户人家自行管理,也不是居民用来证明身份的常用证件,而是统一由当事人户籍所在地代管。一般来说,户籍謄本使用机会很少,只有第一次办护照时才需要,有的人恐怕一辈子也用不上一次。
日本需要证明家人彼此关系的时候不多,像孩子入学时只要去市政府索取一张“住民票”就解决问题。而买房租房只要证明你是谁就行。日本绝大部分证明文件都可以在市役所(为居民办事的行政单位)一栋大楼里搞定,不需要跑多个部门。
法国
法国人在生活中开证明是家常便饭,比如外国人入籍时需要提供齐全的家庭成员信息,以建立家庭本,且要通过法国领馆的论证才能生效。虽然办理各种证明手续繁琐,但相关部门管理秩序井然,不会给公民造成困扰。
行政部门规定填写的证明往往是固定格式,常年不变,并详细提供获取方式以及可替代表格。与个人和家庭相关的信息证明,如婚姻关系、家庭关系、出生证明等只需在内政部网站上填写申请表格便可得到,是行政部门向民众提供的一种无偿服务。至于婚前财产公证等一些相对特殊的证明,则需要去相关部门找具备资格的公证人员,开专业证书,并缴纳一定的费用。
行政部门规定填写的证明往往是固定格式,常年不变,并详细提供获取方式以及可替代表格。与个人和家庭相关的信息证明,如婚姻关系、家庭关系、出生证明等只需在内政部网站上填写申请表格便可得到,是行政部门向民众提供的一种无偿服务。至于婚前财产公证等一些相对特殊的证明,则需要去相关部门找具备资格的公证人员,开专业证书,并缴纳一定的费用。
在美国,一张简单的社会保障卡就是居民的身份和信用证明。美国的社会保障计划有一定的强制性,几乎所有人都要参加。社会保障号码会和每一个公民的档案资料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绝大部分美国人从一出生就拥有了这个号,且一直伴随其一生。
社会保障卡可以在美国任何一个州,以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定点城市使用,真正实现了社保的“全国通”,甚至是“全球通”。不仅如此,美国的社保号码还有“溢出”效应,由于它长期保持稳定,而且终身追踪和记载当事人的信用记录,所以成为银行和信托、警察、边检、人口统计,甚至是教育和选举机构倚赖的信息源。另外,以社保号为核心的这套信息系统不仅在社会保障各项目可以通用,其他社会化管理(如银行信贷、个人税收监管、国家安全监督、人才流动等)也可以应用。
杜绝“奇葩证明”证明关键在“以人为本”
减少不必要的证明,既消除了群众的烦恼,巩固了群众的信任,也能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让政府有更多的精力为民谋福祉,这对于政府和民众而言是一种双赢。
《人民日报》社评指出,让“奇葩证明”成为过去,需要打破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的信息壁垒,用信息化的手段连接“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最根本的则是要做到人性化的服务,尤其是,政府在设定审批事项、设计办事流程时,要从人性的常识出发,不是囿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以管制思维行事。
“奇葩证明”尚未绝迹,其实也反映出社会某些不诚信现象的存在。逐步建立起居民信用体系,强化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可以为“奇葩证明”的减少奠定社会基础。
栏目:中外观
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网
All About China
中国网客户端
上!线!啦!
9种语言
近80个特色栏目
辐射200多个
国家和地区
共同讲述
同1个中国故事
中国网——你从未和中国如此接近
触目惊心 | 地铁色狼组千人“顶群”交流猥亵经验……女性遭性骚扰还要忍?
失职 | 小女孩被锁车内昏迷 民警砸窗救人反被粗心妈妈抱怨…
本期编辑:吴婉玲(实习)
本期校对:李兆彧
投稿邮箱:livexwy@qq.com
中国网期待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