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读 | 腊八,腊八,可缓缓归矣

2018-01-23 中国网


♫☟♫


腊八,是春节的序幕。

过了腊八,

中国家家户户都要忙着做一件事,

那就是准备过年。




一岁之末为“腊”,

意为新旧交替,辞旧迎新之时,

也是古人正值农闲,祭祖祭神的时节,

以求攘除灾祸,祷告来年安康吉祥。



腊八一过,年味渐浓,

家家户户洒扫庭院、杀猪宰羊。

在外漂泊的游子归乡,

与倚闾而望的亲人团聚,

共话家常,句句都是乡音;

踏上故乡的土地,闻着泥土的芬芳,

让飘零的心暂时有了栖息之所。

这注定了是团聚的时光,

是安详的季节。





说起腊八粥,它最早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宫廷还是黎民百姓家都得做腊八粥。可要论起名气最大的,清代北京雍和宫腊八粥早已闻名遐迩。


《旧京风物志》中有记载,腊月初一开始搭棚垒灶;等到腊月初六,监督粮、果配比并备足柴火;腊月初七,生火熬制于养心殿前的大铜锅内。


遥想当年“腊八”那日清早,红砖金瓦的宫内宫外,人声鼎沸、笑语欢声,大铜锅内色彩斑斓、粘稠适度的粥羹在寒冬里漫溢着诱人的香甜。




从宫廷大内到寻常百姓家,腊八粥总让人念念不忘。


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中也有写道:“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地用搅动,防黏锅底。”


他还特地叙述了粥表面匀撒之物:“有瓜子仁儿、杏仁、葡萄干、青丝、红丝、松子、蜜饯之类,是放在粥上面的。”


人们对腊八粥的偏爱,或许是因为它预兆着年的开始,所以人们年年过腊八,年年有粥喝。




粥暖情更浓

现在人们的小日子越来越好了,想吃腊八粥的随时都可以去各大街铺店面挑选原材料回来自己煮。懒点的就直接上超市买瓶八宝粥应个节日。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只有每逢腊月初八才能吃上这么一碗腊八粥。那时母亲会在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用微火炖。我常常会在旁边守上一阵子,看着火苗不断跳动着,满心期待锅里暗藏的香味能早些飘出来。




一锅腊八粥,一直得炖到第二天的清晨,才算熬好了。


这时母亲便会把盛出的第一碗粥供奉在家中神灵的面前,并祈求来年丰收平安,而第二碗是给家中老一辈的人以表孝意,第三碗是给父亲,感谢他一年的劳作,第四碗她会满怀期许地放在我的面前,眼光中满是爱意,只有最后一碗是留给自己的。





传统的腊八粥,一般是用红米熬成的,为了表达生活过得红火,母亲还要在粥面上撒上各色各类的果类,并用白糖描绘出“喜”、“寿”、“福”字。倘若家里有多余的腊八粥,母亲还会要求我走街串巷给亲友送去。





腊八,腊八,可缓缓归矣

下了一夜的大雪在地面上积了厚厚一层,暖和的屋子里,阳光照了进来,一大家子正围在饭桌前,母亲盛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父亲忙活着摆好碗筷,长辈们家长里短地聊着天,时而还不忘逗乐身边的小孩,告知他们腊八粥里的米、松子、栗子是丰收的果实,桂梅、白糖则是来年日子的甜美。待到桌满人齐,这个腊八才算过得有滋有味。




多年后离家在外漂泊,每逢腊八,最思念的就是母亲手做的那碗腊八粥。


小时候母亲总教我唱“过了腊八就是年”,是一家团圆的日子。以前不能理解,只当大人们讲究,只为了过好一个节。长大后才明白一碗腊八粥里的秘密。


如今每逢过年前的一段时间,母亲就会打电话来嘘寒问暖,但在挂电话之前一定会再问一句何时归来,当我把归途的行程告知她时,我知道远在千万里的家乡,她的心里算是踏实了。


腊八,腊八,到了腊八那种内心的小期许就像锅里的腊八粥,在小火慢炖之间逐渐升温,滚烫,直至腊八粥暖,便可缓缓归矣。



编辑:刘倩

文章来源:物道

本文系转载,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product@china.org.cn



-END-




征稿

征集原创首发类稿件。

内容:符合中国网“夜读”定位,如激人奋进的励志故事,真挚动人的情感故事,发人深省的人生感悟……

PS:标题出彩更容易入选哦~

稿酬:1000-1500元/千字。

要求:字数1500-4000字为宜,文章采用word格式用附件发送,并在邮件标题注明授权首发。请附上你的联系方式以便发放稿费。

投稿邮箱:livexwy@qq.com

若10天没有得到回复,请视为退稿,作者可自行处理。




今 日 话 题


你家的腊八粥会放哪些食材呢?


『昨日话题』

干净的心灵

部分小伙伴评论如下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多年前背的诗,仍然熟记于心。一路走来,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依然坚守自己的内心---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在这条路上摔倒过,流过泪,可如果人生可以选择重头再来,我仍然会选择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风中飘雪


好文!干净的心灵,是一种人生高境界,人只要知足,就会心净如一汪清泉,静静流淌……就能干净做人、做事,让生命充满阳光!

——胡杨树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张冰


更多精彩




更多《夜读》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