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 特朗普说软话,并不意味着对华贸易战就要降低力度!
最近,中美贸易战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这场被经济学梅新育称为史诗级贸易战的中美贸易争端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4日凌晨,美国政府依据301调查单方认定结果,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1300余种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600亿美元的中国对美出口额。当日下午,中国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同样涉及美国对中国的500亿美元的出口额。
美国东部时间4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价值1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增加关税,中国则宣布如果美国这样做,中国将加大反击力度。
眼看双方的贸易战又要升级,事情突然发生貌似转机的变化: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关系良好,希望能解决贸易争端,与中国的贸易争端可能会带来一些痛苦。据报道,特朗普在接受纽约广播节目采访时表示“我们已经输掉了贸易战,我们没有进行贸易战,我们彻底输了。”
素以强硬甚至是蛮横而著称的特朗普怎么突然说了软话?笔者认为主要是出于以下两个原因。首先是形势使然。这个形势分为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两大部分。尽管贸易战中,美国自认为握有不少筹码,但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兼第二工业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兼第一工业大国大打出手,其损失还是超出了特朗普的预料,仅以股市为例,3月23日,特朗普宣布对华征收关税的当天,道指就大跌近3%,1.2万亿美元的市值被蒸发。而4月1日,中国宣布对美产品加征关税之后,道指周一又大跌了2%,这次损失稍小,8000亿美元的市值瞬间消失。
特朗普这样做不仅得罪了以华尔街为首的金融利益集团,也使波音公司这样的军工复合体利益受损。按照著名经济学家曼库尔•奥尔森的观点,他认为:“由分利集团筑起的对自由流通的障碍以及由于决策的缓慢和相互扯皮大大削弱了经济的活力和增长率。分利集团还增添了种种清规戒律,官僚主义,以及对市场进行政治干预。允许自由地建立各种组织而又长期没有动乱或被入侵的国家,受到这些组织阻碍其经济增长的危害也更大”。
美国无疑就是这样的国家——利益集团已经在国家事务中占据很大的主导权。加上此次中国的反击精确击中了特朗普的票仓——农场主们,为了中期选举考虑,不得不在口头暂时服软,以换取哪怕短暂的国内共识——毕竟“通俄门”和艳星事件已经让他够烦恼的了。
在国际形势方面,首先必须明确特朗普尽管把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但是这个被称为尼克松与里根结合的精明总统显然明白,中国并不同于冷战时代的苏联,并不想“埋葬”美国,双方有战略竞争,但是没必要彻底消灭对方。而中国的反击迅速精确而有效,特朗普不得不考虑一下采取正面碾压的战术坚持到底是不是能达到目的。因此,在场面上撂下两句软话,也为今后可能的相互妥协留下一些空间。
其次是性格使然。按照国际问题专家尹继武的观点,特朗普精干有为的人格特质,表现在他对于商业和政治的抱负,尤其是自身的行动力和执行力的追求。特朗普在竞选中的政治口号虽出于选举的需要,但他所提出的各种反传统的政策理念,诸如美国战略收缩或重新布局,限制移民等等,均非虚张声势,对此他都有加以推行的意愿。
他想通过推行这些政策措施重塑美国的内外战略格局,或将这些主张作为博弈和谈判筹码,寻求美国在其他领域要价的杠杆。他最重要的目标是“让美国重新伟大”,这种宏观远景,实质上是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的需求。
在外交上,特朗普可能会斤斤计较地计算美国对外战略布局的成本和收益。在地缘战略领域,特朗普可能重新思考美国在东亚、中东等地战略布局的代价,通过各种方式减轻美国的成本,转而按商业买卖原则要求美国的盟友和当事国承担更多,以换取美国的军事安全保护和承诺。
在经贸领域,特朗普在全球问题上将更加“自私”,即以美国自身利益作为政策出发点,而不顾及国际义务和责任;同时,对于相关存在重大贸易摩擦的国家,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可能更具进攻性,由此导致中美关系中的经贸逆差、汇率等问题的碰撞更加激烈。这些特点在中美已经开打的贸易战中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特朗普展现的是不羁善变、精干有为、逐利自我、好胜执着和积极外向的人格特质,并不意味着他在处理具体事务方面的顽固,相反,其身段相当灵活,因此对他来说说两句软话实在不算什么。
然而,对于特朗普来说,说两句软话并不意味着对华贸易战就要降低力度,甚至是偃旗息鼓。相反,如果中国不拿出切实有效的反击措施,特朗普很可能只是说说而已——毕竟双方还没有到摊牌的阶段,何况更不能排除这只是特朗普试探中国反应的策略的可能性。如果中国不能在这场美国无理挑起的贸易战中拿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那么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国家利益,也不利于世界人民的福祉——这场贸易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一次重大较量了。
作者:马尧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所研究员
栏目:观点中国
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校对:刘倩
投稿邮箱:livexwy@qq.com
中国网期待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