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 | “新老三峡人”的三峡情
“我是一名忠诚卫士,守卫三峡是我的神圣职责,为圆满完成执勤任务,我宣誓……”从驻守在三峡大坝的武警宜昌支队十一中队营区,传来铿锵有力的誓言。在这里,十一中队的战士们正在进行每天上哨前的宣誓。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武警宜昌支队十一中队是个连续多年被表彰为标兵中队的“老先进”,主要担负着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左岸要点的守卫任务,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政府首脑莅临三峡视察访问时的重大临时警卫任务。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中队长宋向华正在检查战士们的仪容仪表。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战士们对着镜子练习军姿。军姿是哨兵上哨前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头正、颈直、目平、挺胸,保证身体的平稳正直,在两个小时内不准晃动。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在营区的草坪上,战士们正在学习执勤常用的英语对话。近年来,随着三峡旅游在国内外升温,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逐年增多。坝区守卫部队与国内外游客接触越来越频繁,以前,大多数官兵对外语掌握不够,给执勤沟通增加了难度,有时因语言不通,容易引起误会。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针对这种情况,支队将普通话、英语训练纳入专勤专训中,成为专训的重要一课。特别是坝区守卫部队,每个中队选出教员集中组织培训,梳理了各单位执勤中常用的50余条执勤用语,教授官兵学习,专门编印了《常用执勤英语集》, 采取汉语拼音、英语单词进行体现,使官兵易学易记。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经过培训,大部分官兵已经能够和外国游客进行简单语言交流,提升了执勤能力,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在战士们的宿舍里,武警宜昌支队政委柏爱军展示战士们的“随行包”。每个战士都有这样一个包,里面装着常穿的衣物,以便在接到紧急任务时,能在第一时间迅速背起行囊,以最快的速度到达需要“三峡卫士”的地方。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在中队的荣誉室里,十一中队指导员望涛正在向来访者介绍中队的历史。跟其他的战友相比,望涛还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三峡人。作为三峡人,望涛见证了世纪工程从开工仪式到大江截流,再到主体竣工的全过程。看着无数建设者在为自己家乡的变化日夜奔波,流血流汗,望涛按捺不住内心深处的冲动和向往。2005 年12月,他报名参军入伍。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我是三峡的见证者,看着三峡工程一点点建设起来;我是三峡的参与者,作为三峡移民,家里先后搬迁三次,也为三峡做出了贡献;我更是三峡的守卫者。”望涛自豪地说。 从部队驻地到家门口仅仅五分钟车程,但望涛要回家往往要十天半月甚至一个月,因为任务缠身,责任在肩。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在十一中队,在三峡大坝,还有很多像望涛一样的战士,在默默守卫着三峡大坝。他们有的是老三峡人,有的是参军后来到这里的“新三峡人”。正如一名守坝老兵在日记中所写:看三峡的机会时时都有,守三峡的机会人人难得。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栏目:图片中国
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家/都/在/看
[2018点赞中国]2017—2018“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展播于21日播出
本期编辑:李兆彧
本期校对: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