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3分钟 | 天问:火星探测器也许能回答屈原的疑问

中国网 2020-08-3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3分钟 Author 3分钟工作室


50年前,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2003年,中国载人航天飞船升空;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了首颗探月卫星。在2020年的中国航天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公布命名“天问(Tianwen)”。


和“嫦娥”“墨子”一样,“天问”也厚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特殊意义。这个名字取自《楚辞·天问》——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


这首诗用1500余字,提出了一百多个问题,从宇宙之源、天地构造,问及日月交替、星辰运动,甚至问到了神话传说、历史兴衰。这一百余问中,许多对历史的明知故问透露出了屈原的政治见解,而那些对宇宙、天体的想象和发问,则体现了近3000年前,以屈原为代表的先人对未知的思索与追求。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得名“天问”,与楚辞《天问》中的精神一脉相承。出于对外太空和地外生命的好奇,中国预计于今年实施首个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目的地定为火星。按照计划,中国将通过长征五号发射火星探测器,并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绕、落、巡”(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有大气、温度适宜,与地球的自转周期也相似,对其的探测极具科学意义。“天问一号”秉承了先人开拓深空的情怀,也在向着开拓人类第二家园迈进。


在此前的节目中我们曾谈到,中国航天成果的命名,普遍代表着中国历史文化,流露着浪漫情怀。相信“天问”系列,会带着对过去的继承和尊重,面向未来探索与创新。




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真相了!

惊天大劫案落幕!杀害3人,抢走金库237万,嫌犯潜逃25年后落网

警惕!国内再现中风险地区


主编:刘倩

本期责编:李兆彧

本期校对:牛慧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