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后我国会有1.3亿吨粮食缺口,要囤粮不?粮价会涨吗?
最近,粮食成了热门话题,主要因为这么几个事:
前一段时间,有地方出现部分消费者和贸易商囤粮的情况,甚至出现抢购现象;
截至8月1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881亿斤,比去年同期减少212亿斤;
有报告称,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大概会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
……
几个信息关联起来,让人觉得中国的粮食似乎“不安全”了。
这种担心有没有道理?我国粮食安全还有保障吗?8月26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专门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就社会关心的粮食问题进行了权威回应,一起来看——
完全没必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有一些消费者出于防范风险的心理,抢购粮油;也一些贸易商和农户出于看好后市的预期,有不少囤粮的举措。
那么,真有必要囤粮吗?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认为,这些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避免跟风,防止保管不善造成浪费,也防止后期价格波动下跌带来损失。
这样说是有充足理由的。
唐珂介绍,从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我国粮食市场运行情况看,由于粮食储备充足,粮油加工转化产能水平高,粮食市场调控和应急保障能力强,再加上发达的物流配送体系,国内终端粮油产品的市场供给是持续充裕的,价格也是基本平稳的。
所以,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过分焦虑甚至恐慌抢购。
是有一定基础的
现在粮食够吃,那全年粮食生产咋样呢?
毕竟今年又是疫情,又是洪涝,还有经济下行压力,连农业农村部也坦承:今年农业气象年景总体偏差。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认为,今年粮食生产形势总体不错,夏粮、早稻已丰收到手。秋粮占全年粮食的比重是四分之三,能不能实现全年的粮食丰收,关键还要看秋粮。
秋粮怎么样呢?潘文博表示,今年秋粮丰收还是有一定基础的!
原因有两个:
1、今年秋粮面积12.84亿亩,增加了500多万亩,面积增加是丰收的基础。
2、全国粮食大头在秋粮,秋粮大头在东北。今年东北粮食长势总体正常。
不过,潘文博也提醒,目前距秋粮丰收还有40天左右,这段时间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灾害多发易发期。最担心的就是8月底、9月上旬的台风,这时候作物头重脚轻,容易造成倒伏。下一步要落地落实后期田管措施,全力以赴地夺取秋粮好收成。
没必要担心小麦供给
之前,主产区小麦收购量减少以及价格上涨引发质疑:丰收了,还涨价了,是小麦供应紧张吗?是种植户囤粮惜售吗?后期价格还会大幅上涨吗?
唐珂表示,从当前我国小麦市场供需总体形势看,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小麦供给问题,小麦价格也不会持续上涨。
原因很简单:
一是我国小麦连续多年丰产;
二是小麦库存充足;
三是小麦价格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具体说就是玉米价格涨,小麦价格也涨,玉米价格稳,小麦价格继续上涨可能性不大。
至于收购量减少,唐珂介绍,今年主要是政策性收购减少,市场化收购进度还是基本正常的,这表明,目前市场上的粮源是较为充裕的,市场机制的作用也得到了更好地发挥。
唐珂提醒,农民朋友特别是种粮大户要密切关注市场行情,警惕一些炒作“粮荒”的舆论,不要盲目跟风囤粮,把握好售粮的时机,实现丰产又丰收。
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前不久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提到,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大概会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
这一说法引发广泛关注,有人担心这会不会意味着未来国家粮食安全会出现恶化。
唐珂回应称,报告提到的粮食缺口,应该指的是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产需缺口,而不是实际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产需和供求是两个概念。
唐珂说,我国产需缺口大,需要大量进口的主要是大豆,2017年进口量曾达到9553万吨的历史峰值。未来我国大豆进口仍将保持高位。
同时,唐珂表示,粮食总量平衡下,结构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是能守住的。我国的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将继续立足国内,以我为主保障供给。
大/家/都/在/看
女儿被绑架要50万赎金,浙江妈妈“砍价”到3万3!下一波操作,拍案叫绝!
(来源:经济日报)
主编:刘倩
本期责编:牛慧颖
本期校对:陈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