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分钟丨从“收能量”到国家公园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3分钟 Author 3分钟工作室
你的“起床流程”是什么?睁眼、穿衣、刷牙?在中国,很多人都多了一个步骤:睁开眼,先伸手拿手机“收能量”。
支付宝蚂蚁森林截图:从收能量到种树。
这些“能量球”来自于前一天的低碳行为:步行骑车代替开车、拒绝一次性餐具等等。积累一定能量,便可以种植一棵真正的树。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巡护保护地”,了解和助力保护野生动物,比如四川的川金丝猴。
前不久,《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发布,中国特有的川金丝猴正是其中的代表物种。自2008年起,中国每年都会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今年共收录138293个,较去年新增10343个。
无论是物种数量上的丰富,还是近年屡见报端的珍稀野生动物现身,都体现了近些年来中国物种保护的成效、反映出了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善。像“收能量”“巡护保护地”这些手机上的“小把戏”,其实潜移默化提升了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也给普通人为生物保护做贡献提供了途径。
漫画:《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发布。图/视觉中国
当然,一个大国的生物保护,离不开宏观的设计和保障。
在60余年的自然保护地建设经验上,2015年中国开始试点建设国家公园,2021年正式设立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等5个国家公园,今年还将在青藏高原等地新设一批;首个国家植物园也于4月设立。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自1989年实行,先后多次完善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也于6月1日生效。从法律到体制,从物种本身到栖息地环境,中国为物种和生态环境保护牢牢筑起了屏障。
在山东省青岛市长阳路小学开展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主题手工活动上,学生们展示自己绘制的生物多样性画作。
生物多样性也是整个地球的财富。
早在1981年,中国便已经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40多年来,中国和俄罗斯、老挝等国家跨境联合保护动物,聘请英国专家研究保护植物;云南的版纳植物园已经吸引了100余位外籍人士工作,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努力超越了国界。
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应有之义,每个人、每个国家,都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生态保护与相关合作开花结果,把地球变为更加生机盎然的家园。
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家/都/在/看
主编:刘倩
本期责编:陈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