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粮食安全危机,会波及到中国吗?

中国网 2022-09-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报道 Author 张利娟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日前发出警告,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多达17亿人正暴露在粮食、能源和金融系统的破坏之下,导致贫困和饥饿问题的恶化。

△当地时间2022年6月23日,埃塞俄比亚Tigray,孩子们站在食物分发处。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称,埃塞俄比亚数百万人面临饥饿问题。由于冲突和干旱的双重威胁,粮食危机日益严峻。图/视觉中国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作为一个14亿多人口的国家,如果中国发生粮食危机,将是难以想象的全球灾难。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国际粮食危机是否会波及到中国?
粮食价格指数接近历史最高点
今年以来,受疫情、俄乌冲突、极端天气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国际粮价大幅度上涨。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5月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价格指数接近历史最高点,比去年同期高出20.8%。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球粮食价格同比上涨近20%。截止到5月底,大豆、玉米等商品价格上涨了29%和50%。
世界银行估计,粮食价格每上涨1个百分点,全世界就将有10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中。
为应对此次危机,乌克兰、匈牙利、阿根廷等国相继出台粮食出口禁令,还有部分国家正从国际市场上大量购买粮食,欧盟也在酝酿史上首个农业危机处置基金,总规模达15亿欧元,并计划腾出近400万公顷的休耕地种植农作物。这些举措无疑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供求矛盾,导致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指出,粮农组织分析表明,全世界食物不足人数持续增加,2021年重度饥饿人数剧增,当前乌克兰战事不断推高粮食、能源和肥料价格,下一季全球粮食收获和粮食安全前景面临风险。

△漫画:全球粮价达近十年最高水平。图/人民视觉
联合国粮农组织此前发布的《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1年,53个贫困国家和地区的约1.93亿人经历了危机级别或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IPC/CH第3-5阶段)状况,与2020年创纪录的人数相比,又增加了近4000万人,创下六年来新高。
事实上,本次粮食危机从2020年开始一直到现在从未停歇。《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标志着粮食危机进入了非常严重的阶段。”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常务秘书长余俊安说。
中国主粮生产自给自足 粮食安全有保障
全球粮食安全危机,是否会波及我国粮食安全?

目前,我国粮食供应有充分保障,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未来一个时期,实现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目标,既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也具备基础和条件,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欧鸿如是说,“过去10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增加了近7000万吨,总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粮情,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为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春表示,中国的三大主粮——小麦、水稻、玉米的生产都保持高度的自给自足。举例而言,中国在2021年进口971万吨小麦,这相比去年全国1.37亿吨的小麦产量只是一小部分。中国水稻的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4.5亿亩左右,全年产量保持在2.1亿吨左右。进口水稻主要用于品种调剂。
“因此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可能会进一步推高国际粮价,提高我国粮食进口成本。但对粮食安全,几无影响。”王永春说。
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的水稻产量达到了21285万吨,进口稻谷496万吨,只占水稻供应总量的很小一部分。
△ 截至6月9日,我国夏粮主产省新麦收购量为500万吨左右,同比增加10万吨。预计今年夏粮旺季收购量将达1300亿斤左右。
记者日前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截至6月9日,我国夏粮主产省新麦收购量为500万吨左右,同比增加10万吨。预计今年夏粮旺季收购量将达1300亿斤左右,保持在较高水平,小麦、早籼稻价格较高,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较小。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夏粮收购呈现进度快、品质好、市场活等特点。
“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4以上,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夏粮的增收丰产对于稳定全年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应、保障物价稳定、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春顶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中国粮”的丰收将为世界粮食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技储粮 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粮食连续丰收、产能稳步提升的背后离不开党的领导、政策支持、投入保障,也离不开科技支撑的协同作用。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把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首次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提出要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升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推进经营服务创新和农业机具创制创新,牢牢掌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底累计将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

△2022年6月12日,江苏连云港,新海粮食储备直属库,一批验收合格的小麦正在输送入库。图/视觉中国
科技支撑是粮食产能提升的硬核力量。农业科技已成为粮食生产降本增效和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
  • 当前,我国已组建了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成4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0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 聚焦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品种,跨部门、跨区域、跨学科集合全国相关单位和专家开展良种联合攻关,取得了节水抗旱小麦、超级稻、适宜籽粒机收玉米等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 自主优质品种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当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自主品种占95%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

  •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工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是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虽然近期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国内粮食价格有所上涨,但幅度明显低于国际水平,主粮价格依然保持相对稳定。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完善的粮食储备制度和数量充足、质量良好的粮食储备。
近些年中央储备规模稳中有增、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口粮储备长期保持在70%以上,在“稳市、备荒、恤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中储粮已在江苏、河南、湖北、山东、安徽、河北等六大小麦主产区全面启动中央储备粮轮换收购,收购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水平,积极发挥中央企业储备轮换对收购市场的引领带动作,促进农民在丰产之年实现增收。

大/家/都/在/看

官方通报!武汉大学出现一例霍乱病例

正式宣布了!

布林肯临时改行程,抵日会晤岸田文雄


(来源:中国报道,作者:张利娟)

主编:刘倩

本期责编:陈冰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