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分钟系列之:气候大会决胜巴黎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176tnjd4c&width=500&height=375&auto=0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历经13天的谈判磋商、3000多场大小活动,190多个诉求千差万别的国家共同努力,终于取得了可喜可贺的结果——一份囊括了近200个缔约方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超过150位各国首脑参会。从中,可以看出全世界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决心。
潘基文▼
我们不能再犹豫不决,不能再半途而废。我们的目标是,改变。
事实上,全球气候问题确实已经到了“决战”时刻。
世界气象组织(WMO)声明,2015年可能是有记录以来的最暖年份。
美国艺术家尼基•拉姆描绘了当气温上升2-4℃时,世界主要城市被海水淹没的景象。
其实“变暖”只是气候问题的表现之一。如果通过气候大会的努力,能够让全球拥有决心和团结,才有可能使波士顿人不再遭遇“末日暴雪”;印度人不再为被高温夺去生命的亲人哭泣;巴西人不再因为洪水而流离失所;北京人也不再为偶然出现的蓝天“刷屏”。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巴黎大会大幕拉开,各国领导人也终于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的“共同”二字放在了首位。
法国奥朗德▼
成千上万的人死于气候变化,无数的财产付诸东流。对于气候变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地区能够幸免。
习近平▼
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目前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
美国奥巴马▼
正如一位美国州长所言,我们是感受到气候变化的第一代,也是能为此做些什么的最后一代。
为了取得成功,巴黎大会一改以往“自上而下”的减排模式,而采取“自下而上”,由各国提供“国家自主贡献目标”(INDC),目前已有超过180个国家提交了INDC。
在前进的道路上,分歧依然在所难免。巴黎大会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解决资金问题,如何审核各国的减排行动,以及如何体现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的区别。
习近平曾用赛车来比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造成气候变化问题的历史责任的不同。
习近平▼
就像一场赛车一样,有的车已经跑了很远,有的车刚刚出发,这个时候用统一尺度来限制车速是不适当的,也是不公平的。
中国网记者▼
其实习主席这话说得比较客气。如果不客气地说,那就是发达国家点了油、烧了煤、发了财,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像图瓦卢这样的小岛国都快要被海水淹没而举国移民了,但那些已经发达了的国家现在却说“又不是我一个人的错”。
除了这些基本分歧,每个国家和地区也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立场。
美国:总统奥巴马希望将巴黎气候大会成果收入“政治遗产”,但国会反对声浪不减。
欧盟:积极开展“气候外交”,希望塑造欧盟气候领导的形象。
印度:总理莫迪发出强硬警告,富裕国家仍有道义责任领导对抗全球变暖。
小岛屿国家:呼吁将控制全球气温上升的目标定在1.5摄氏度而不是2摄氏度。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杜祥琬▼
国际谈判里吵架是难免的,但我经常强调一点:吵而不崩,斗而不破。
最终形成的“巴黎协议”显示了几个重要的“确认”:
协议之下,未来一个国家是否受欢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减排工作是否受到认可。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可谓“言必信,行必果”。
信用良好的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同样提出了富有雄心的行动目标。中国的重磅承诺也获得了来自国际社会的多方“点赞”。
当然,振奋人心的降幅数字背后,也隐含着中国的担当。在未来阶段,中国或将面临就业、基础需求、消费与投资压力、社会财富与民生受影响等各项挑战。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
中国政府、中国人民是说话算数的,只要我们做出的承诺、确定的目标任务,尽管有很多困难,我们都会完成。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被媒体称之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结果却充斥着指责与推诿,几乎彻底失败。巴黎气候大会终于不负众望,会场上不再是“权力的游戏”,更不再是“列王的纷争”,而是达成了各方共唱的“冰与火之歌”。毕竟,人类除了合作共赢别无他法,因为我们并没有“另一个地球”(PLANET B)。
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渠津
本期校对:李兆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