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处女翻译·452《中国艺术》(249)

观复宝研 观复博物馆 2019-09-16

编者按:《中国艺术》(Chinese Art)是西方早期研究中国艺术的重要文献,1958年在纽约出版,上下两卷。作者William Willetts(魏礼泽)(汉学家、西方艺术史家)从中国的地理特色着手,系统梳理了玉器、青铜器、漆器、丝绸、雕塑、陶瓷、绘画、书法、建筑等中国艺术的各个门类。他坚持客观描述作品的方法,“并不对所讨论器物给予美学价值论断,而是让器物自己说话”。


“让器物自己说话”,与观复博物馆“以物证史”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我们选择翻译此书的原因。此次我们邀请到美国CCR(Chinese Cultural Relics《文物》英文版)翻译大奖获得者对此书进行正式专业的翻译,译者也是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国际索引数据库)和AATA(国际艺术品保护文献摘要)收录的美国出版期刊Chinese CulturalRelics的翻译团队成员。


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此次翻译将存疑处一一译出,其后附有译者注。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本书,在绚烂璀璨的器物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辉煌。


但除了石灰,草木灰还含有硅和其他可熔元素,木头在窑炉中燃烧时,草木灰会附着在窑炉墙壁内以及匣钵窑具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窑炉内都有一层玻璃质。Leach认为,而且很可能实际也如此,中国人逐渐意识到,这层防水层有用,可以上在炻器表面,这是通过观察窑内现象获得的启发

 

这也就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关于中国高温釉的全部。其核心成分主要是长石、硅和一些植物的灰或石灰。其颜色完全取决于铁元素或铜元素的聚集,以及氧化气氛或者还原气氛。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中国的低温铅釉的历史可能最早在汉代;但我们已经提到,早在商代炻器和长石釉就存在,等下还会提到一些汉以前的器物。虽然汉代的釉陶以及唐代的釉陶很出色,但中国的高温釉瓷器才是历史中的真正伟大发明。陶器传统可能和近东地区的接触有关;而高温瓷器传统,则完全是中国本土的。

 

低温铅釉以及西方15世纪以来使用的高温盐釉,是需要另外加入一些瓷器材料才能实现,这些材料在胎土中并不存在。混合釉变成了专门的工人的工作,所以其胎釉结合变得靠不住。炻器传统的胎釉同质性高得多。只要有基本材料,就可以制作各种瓷器,并相应配釉,不需要再找新材料。从这些丰富的土壤资源中诞生了瓷器,只需要三个基本步骤,拉坯,上釉,烧成。其结构稳定性取决于各种成分的结合是否紧密。

 

唐代陶瓷:社会和政治背景

 

第五章讨论过短暂的隋朝之后诞生的唐朝。中国进入了漫长的扩张阶段,中国成为了商业、文化和种族宗教的世界之都,前所未见。唐代开放时期,军事和外交的胜利一个接着一个,直到7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最强盛的帝国。当这一趋势逆转,下降的速度比上升的还快;50年内,中国又退回到以前的常规边界。8和9世纪是历史所熟悉的内乱和外族入侵,国家的军阀割据。但全盛时期所诞生的世界主义的普遍文化以及新的商业利益并没有随着巨大崩溃的帝国而立即消失。政治衰落期以及腐败和人民痛苦时期仍然维持了文化标准和商贸关系。至于陶瓷,从断代材料来看,社会衰落并没有影响瓷器生产。

 

往期文章链接:

处女翻译·451《中国艺术》(248)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s0360rb9fg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