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处女翻译·466《中国艺术》(263)

观复宝研 观复博物馆 2019-09-13

编者按:《中国艺术》(Chinese Art)是西方早期研究中国艺术的重要文献,1958年在纽约出版,上下两卷。作者William Willetts(魏礼泽)(汉学家、西方艺术史家)从中国的地理特色着手,系统梳理了玉器、青铜器、漆器、丝绸、雕塑、陶瓷、绘画、书法、建筑等中国艺术的各个门类。他坚持客观描述作品的方法,“并不对所讨论器物给予美学价值论断,而是让器物自己说话”。


“让器物自己说话”,与观复博物馆“以物证史”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我们选择翻译此书的原因。此次我们邀请到美国CCR(Chinese Cultural Relics《文物》英文版)翻译大奖获得者对此书进行正式专业的翻译,译者也是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国际索引数据库)和AATA(国际艺术品保护文献摘要)收录的美国出版期刊Chinese CulturalRelics的翻译团队成员。


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此次翻译将存疑处一一译出,其后附有译者注。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本书,在绚烂璀璨的器物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辉煌。


那些关于瓷器如银类雪的或者如玉类冰的描述太花哨,使我们远离收藏家和鉴赏家私人世界的真正鉴赏标准。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一个事实,唐代文献对当时的陶器窑厂提及很少,比现代窑址发掘提供的信息少得多,当时的人们对高温烧成的奢侈瓷器有偏爱,对陶器的产地则不提。

 

《茶经》的《茶碗》一章,文字如下:“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晋·杜毓《荈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瓯,越也。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已下。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唐代文献这里也要提一下。他出现在一本音乐论著中,名叫《乐府杂录》,10世纪末编纂,作者为段安节,原文如下(原作者转引自《陶说》,译者注):“唐大中初,有调音律官、大兴县丞郭道源,善击瓯。用越瓯、邢瓯十有二,以筋击之,其音韵妙于方响”。(筋:筷子。方响:又称铜磬。打击乐器。由“圆上方下”、大小不一的十六块铁片组成。用于宫廷燕乐。见《陶说》注释。译者注)

 

从这些文献提到的情况来看,有两种瓷器,越窑和邢窑,两者在唐代的声誉远高于其他瓷器。阿拉伯人Tha Alibi也提到了这两种瓷器,这位作者死于1038年。他简要说明中国陶瓷时写道,“……其中最好的是一种杏黄色、胎体薄又亮,敲击声音清亮的瓷器;次一等的是一种奶油色的类似造型的器物”。Khale转印了这段文字,也是本文引用的来源,他认为,这里所说的杏黄色的杏指大马士革杏,皮色灰绿,和越窑釉色很像。我们注意到,关于越窑和邢窑瓷器的优点有些不同的意见存在,关于到底什么特点才是最宝贵的也有不同看法。唐代的这两种特有的瓷器和越窑邢窑窑厂相关联,我们分别来讨论。


往期文章链接:

处女翻译·465《中国艺术》(262)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s0360rb9fg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