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处女翻译·471《中国艺术》(268)

观复宝研 观复博物馆 2019-09-12

编者按:《中国艺术》(Chinese Art)是西方早期研究中国艺术的重要文献,1958年在纽约出版,上下两卷。作者William Willetts(魏礼泽)(汉学家、西方艺术史家)从中国的地理特色着手,系统梳理了玉器、青铜器、漆器、丝绸、雕塑、陶瓷、绘画、书法、建筑等中国艺术的各个门类。他坚持客观描述作品的方法,“并不对所讨论器物给予美学价值论断,而是让器物自己说话”。


“让器物自己说话”,与观复博物馆“以物证史”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我们选择翻译此书的原因。此次我们邀请到美国CCR(Chinese Cultural Relics《文物》英文版)翻译大奖获得者对此书进行正式专业的翻译,译者也是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国际索引数据库)和AATA(国际艺术品保护文献摘要)收录的美国出版期刊Chinese CulturalRelics的翻译团队成员。


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此次翻译将存疑处一一译出,其后附有译者注。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本书,在绚烂璀璨的器物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辉煌。


地方志上说,上林湖宋代继续生产瓷器,即所谓秘色瓷。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记载,陕西生产的某种瓷器也叫做越窑器,因为这种瓷器很像余姚县生产的秘色瓷。另一方面,Koyama认为,首先是在禹王庙生产的。我个人认为,这两处地方都生产秘色瓷。我们已知,有一些上林湖的纪年瓷标本的年代为978年。902年到978年之间,钱氏是吴越国的君主,首都在杭州。钱氏垄断了秘色瓷的享用。但在978年吴越的越国王钱俶被迫向宋投降。3月24日,宋太宗在宫廷接见了钱俶,并接受了不少于五万件的瓷器贡品。毫无疑问,其中很多来自禹王庙。但也有一些来自上林湖。也不排除也有绍兴其他窑厂的产品,这些窑现在还没有发现。如此大的产出,以及随后的越国的分崩离析,或许与越窑的衰落同时发生。12世纪早期,新的龙泉窑开始大量烧造蓝绿色的龙泉青瓷。这是宋代重要的一种瓷器。龙泉位于上林湖西南150英里。会不会旧的越窑曾经和新的龙泉窑曾经展开全国范围的竞争,而龙泉窑有官方定单背景,生产了大量更实惠的瓷器?

 

所以,综上所述,上林湖窑厂在七世纪早期到十世纪晚期之间曾存在,也就是跨越了唐朝,五代,和宋早期。所以唐代曾有大量越窑产品。随着宋代的到来而产生的风格变化还没来得及显现出来。上林湖的窑址碎片提供了唐代瓷器断代的依据,帮助我们从造型,表面装饰,成型手法方面与唐代器物比对。

 

邢窑

 

邢窑地址还没有被精确找到(现在已经找到,译者注)。但有大量证据显示,地址在河北南部与河南北部接壤的地方靠近。河北南部还有重要的瓷器产地磁州窑。而磁在汉语中和瓷通假。河北北部则是定州所在地,定窑的所在。这里是古瓷重要的生产地,这里是宋代最精细的透光白瓷的产地。

 

《陶说》引用八世纪晚期的文献《国史补》:“内丘白瓷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并指出,内丘在巨鹿所在,属于邢州的一个地方。所以,《陶说》认为这里所说的白瓷就是《茶经》里面所说的邢窑白瓷。邢窑瓷器天下闻名,其产地在内丘。唐代的邢州位于今天的邢台,在磁州以北50英里。位于京汉铁路线上。该地以东25英里靠北的地方,就是宋代所谓的巨鹿。巨鹿在内丘附近,或许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邢窑的窑址。

 

往期文章链接:

处女翻译·470《中国艺术》(267)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s0360rb9fg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