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处女翻译·472《中国艺术》(269)

观复宝研 观复博物馆 2019-09-12

编者按:《中国艺术》(Chinese Art)是西方早期研究中国艺术的重要文献,1958年在纽约出版,上下两卷。作者William Willetts(魏礼泽)(汉学家、西方艺术史家)从中国的地理特色着手,系统梳理了玉器、青铜器、漆器、丝绸、雕塑、陶瓷、绘画、书法、建筑等中国艺术的各个门类。他坚持客观描述作品的方法,“并不对所讨论器物给予美学价值论断,而是让器物自己说话”。


“让器物自己说话”,与观复博物馆“以物证史”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我们选择翻译此书的原因。此次我们邀请到美国CCR(Chinese Cultural Relics《文物》英文版)翻译大奖获得者对此书进行正式专业的翻译,译者也是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国际索引数据库)和AATA(国际艺术品保护文献摘要)收录的美国出版期刊Chinese CulturalRelics的翻译团队成员。


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此次翻译将存疑处一一译出,其后附有译者注。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本书,在绚烂璀璨的器物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辉煌。


还有一个证据或许能帮我搞清楚问题。旧巨鹿城由于1108年的洪水被毁,这发生在宋室被迫南迁的数年前。该遗址被挖掘过,出土了各种类型的家用瓷器。其中一件重要的器物,是Hobson所说的一件,它米黄灰瓷胎、有白色化妆土罩透明釉,微有开片,表面的奶白色调给人舒适感。使用白色化妆土遮盖灰胎在唐代就有实行。我个人的看法是,从巨鹿出土的瓷器造型和成型手法来看,很多这些巨鹿的瓷器是唐代的。如果真的是这样,这些白瓷岂不是就是邢窑瓷器吗?邢窑就在巨鹿不远。

 

巨鹿出土的白瓷并不是最高质量等级的那种。邢窑最顶级的产品应该是另外一种,其中的一些瓷片最近从中国运到了欧洲,其胎体不是灰色而是白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高。Lindberg披露了这些瓷片,他说,其胎体经常呈现透明,这种瓷器不管从何种角度都是瓷器无疑。这与唐代文献所记载的邢窑是完全吻合的,值得相关的赞美。当然,只有完全找到窑址证据和瓷器比对,否则不能轻易断言。Lindberg对瓷片的判定也是基于传统上说邢窑又白又硬来说,以及唐代瓷器的一些共性特征。当然,我还是相信他的观点。这种造型只能是唐代的。4花口或者5花口几乎只能是这个时期的。上林湖、萨马拉和其他地方的窑址碎片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邢窑的宽圈足碗足很浅,其圈足还外撇,口沿也外撇,这是典型的唐代造型。Lindberg还注意到,口沿内边很锋利,有旋削痕迹。圈足内经常微微凸出。这些都是唐代制作的典型特征。另外一个唐代的典型特征,是由于轮盘制作时产生的拉坯痕。Lindberg说,这些在宋代瓷器上都被修饰去除了(这一观点是作者所见太少导致的错误,拉坯痕不是断代特征。译者注)。

 

中国以外,邢窑经常和越窑一起被发现和讨论。Sarre首次提到,萨马拉发现的中国白瓷应该是邢窑。类似的碎片在Suza遗址的9-10世纪的土层中也有发现。大英博物馆中也藏有一件Brahminabad发现的典型的花口碗,应该也是邢窑,这件碗不仅有花口,还有出筋,等分碗壁。唐代邢窑的来源地似乎和越窑一样是确凿的。

 

虽然以上情况属实,但器物造型能帮助我们确定这就是唐代文献中所指的瓷器吗?这有没有可能是另外一个唐代窑口生产的白瓷呢?比如说,大邑窑?


往期文章链接:

处女翻译·471《中国艺术》(268)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s0360rb9fg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