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听碟#叶瑷菱《相信》

爱地人 爱地人不工作室 2023-03-09
2021.3.8

前几天,因为想到不是万晓利、也不是江美琪的那首《陀螺》,所以分享了叶瑷菱的两首歌,也顺带介绍了叶瑷菱——这个对如今的年轻歌迷来讲,早就是一个陌生名字的歌手。借着回忆,今天索性拿出收录这首《陀螺》的《相信》专辑,重温一下、回味一下、介绍一下。让温故的人温故,让知新的人,知新……
 
虽然直接介绍叶瑷菱这个名字,没什么杀伤力,但对年轻歌迷来讲,只要说她是ØZI的母亲,就足够让人找到记忆点了。虽然,从那个听叶瑷菱歌曲、看过叶瑷菱主持之年代过来的人,会觉得很不服气,甚至有种被“羞辱”到的感觉,但其实这个倒也大可不必。
 
毕竟年代不同、审美不同,对于不同人物的切入点自然也不同,比如我们这群人对于陶大伟,就很习惯标签成陶喆的父亲,而对台湾那些50后、60后来讲,肯定也是不服气的,他们一定会称陶喆是陶大伟的儿子……诸如此类,我们还是不要互相伤害了。
 
其实,在各种的二代里,艺二代可能是相对最公平的,即使一代给二代配备再怎么顶级的资源,但二代行不行,还是得市场说了算。不行,就是不行。而无论是陶大伟和陶喆,还是叶瑷菱与ØZI,或者洪一峰和洪敬尧等等,艺二代之所以成功,往往是因为和父(母)辈走了完全不同的路,就是属于他们这个时代人应该走的路,所以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审美的从头再来、全新出发。而一般除非传统戏曲之类的,在审美和风格上完全继承一代的二代,往往很难把路走好、走通。
 
不说这些有的没的,还是听《相信》这张专辑吧。
 
直到今天,我还是觉得这张专辑的名字,有点过于平淡如水了,一点都不响亮,而且普通到有点配不上专辑的内容。其实都不用怎么费劲,只需要拿专辑中的另一首歌来命名这张专辑,就可以了。
 
那首歌,就是《春水》。
 
《春水》的作词是郑华娟,作曲是陈佚名,后者还是这首男女对唱歌曲中的那个男声。在全网已经听不到他Solo作品的环境下,《春水》是目前内地为数极少数,还能在线上听到陈佚名声音的歌曲。至于别的还有什么?你猜……
 
《春水》真是一首让人极度舒适的歌曲,在春蝉的“聒噪”中,当那散漫的鼓点想起,就仿佛可以看到陈佚名,缓缓的向你走来。这种抒情风,是九十年代陈佚名标配的风格,在《风筝》、《把悲伤留给自己》等作品里,都能听到。当然,也包括这张专辑里的《相信》。
 
想想另一个可能,这张专辑之所以命名为《相信》,可能还是因为《相信》的作曲——刘若英。一个作曲的刘若英,还是给别的歌手写歌的刘若英,也真的是有点稀有的。
 
《相信》虽然是刘若英的作品,但旋律上却有着陈佚名的灵魂与影子。当然,这也和“恨情歌”的编曲,有莫大的关系。而叶瑷菱整张专辑的音乐,在编曲、创作和演奏上,也全是“恨情歌”、杨腾佑、王继康、黄连煜、江建民这些老搭档。他们可以是“恨情歌”,也可以是“新宝岛康乐队”,还可以说,他们都是Bobby’s Team。
 
这张专辑的十首作品,除了八首国语歌曲,还有两首台语歌曲。而说到台语歌曲,略过陈佚名参与的“新宝岛康乐队”,他实际上还出任过另一张别的歌手的台语歌专辑制作人。
 
那张专辑,叫《纯情青春梦》;那个歌手,叫潘越云。
 
不仅有抒情,这张专辑的节奏型歌曲,听起来也极度让人舒适。Bossa Nova的《南国阿玛桑》,让沉重的主题,变得优雅与豁达。而《酒场歌》算是一首新台语歌,这个新,不仅仅是指新的创作,而是更新更开放的音乐意识,虽然用了很多老台语歌语境的音色,但放克的扫弦,以及更浓郁的Bass-Line,都让歌曲听起来更有现代感。老的酒场,卖起了新酒。
 
《相信》是叶瑷菱1986年加入BMG(博德曼)之后发行的首张专辑,这个被称为“欧香女郎”和“叶右脸”的叶瑷菱,也是第一次直接与陈佚名合作。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1993年,叶瑷菱曾经在《叶瑷菱vs十个男人》专辑里,与王瑞瑜一起翻唱过陈佚名的《最后一次温柔》,与陈庆仁一起翻唱了《纯情青春梦》,也算间接合作过了。
 
顺带说一句叶瑷菱。叶瑷菱是属于那种音色远比唱功出色的歌手,她的声音底子很好,略沙哑的声线质感,也相当棒。但叶瑷菱却远远算不上是会唱歌、会控制技术的歌手,像在《唱歌为了谁》这样的歌里,她唱得就很瑕疵,隐约有种陈佚名那样的不羁感。
 
当然另一个角度,歌手把歌曲控制好了,那种特质也会打折扣了,真是一个恼人的问题。
 
《相信》也是一张口碑远比影响力好的专辑。当然,在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是一张很陈佚名,甚至是太陈佚名的专辑。
 
而这张专辑的实体CD,有个让人无法理解的错误,那就是在封底上,竟然漏印了第五首歌《唱歌为了谁》,真的有失BMG的大厂风范,毕竟当年的BMG,好歹也是国际五大唱片之一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