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听碟#The Lotus《Just A Little·Spoonful of Sugar》
如果不是因为许冠杰,The Lotus这支乐队,可能就会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
关于The Lotus,当然也可以称为“莲花”乐队,有关他们的介绍比较少,基本就是“香港六十年代著名乐队,成立于1966年,前身是Bar Six,成员包括鼓手张浚英(David Cheung)、贝司手苏雄(Danny So)、节奏吉他手李松江(Albert Li)、主音吉他手周华年(Wallace Chow)和主唱许冠杰”。
这次香港“环球音乐”用复黑王的方式,复刻了The Lotus早期的两张细碟,应该也是这支乐队仅有发行的两张正式作品。原来想现在的复黑王,都还原了早期的黑胶设计和包装,只是尺寸上相应微缩,所以想看看The Lotus早期细碟里内页的相关信息,但现实是除了一个外纸套和一张CD,就没别的什么了,没有乐队成员的信息,也没有创作者的信息,更没有歌词。
The Lotus两张细碟的四首单曲中,最为出圈的,恐怕就是第一张细碟里的《Just A Little》。这首歌曲,经常出现在后来许冠杰个人的精选里,几乎成了他在The Lotus乐队时期的代表作,毕竟,这确实也是许冠杰的歌声,第一次被灌录成唱片。。即使在有关“钻石唱片”厂牌的音频记录中,也是必收入的曲目之一。
“钻石唱片”是六十年代由葡萄牙商人在香港投资的唱片公司,以专业的乐队和录音见长,直到七十年代被“宝丽多唱片”收购并且和“菲利普唱片”重组后,就发展成了后来的香港“宝丽金唱片”。而像许冠杰、冯添枝、郑东汉这些由“钻石唱片”成长的音乐人,后来也成了“宝丽金唱片”的中坚力量。
在“2020同舟共济演唱会”上,许冠杰就在现场选择了《Just A Little》这首歌曲演绎,而这首作品对于香港乐坛来讲,堪称是时代记忆,是比《狮子山下》更早的属于六十年代嬉皮士文化的记忆。
时间久了,《Just A Little》就这样在香港歌迷的记忆里,成了许冠杰的代表作,虽然这首歌曲也是一首翻唱曲。
《Just A Little》有着典型六十年代旧金山摇滚的气质,带点迷幻、带点民谣,在清新和梦幻之间摇摆。这首的原作,来自于六十年代的一支旧金山乐队——The Beau Brummels。
而这张细碟的另一首歌《Spoonful of Sugar》,相对《Just A Little》没那么出圈,它同样也是一首翻唱曲,作者是Sid Herring,而这首作品当时也是当时他所在的The Gants乐队的代表作之一。
看豆瓣里一张关于许冠杰唱片的条目里,有一个知名的二货投机分子,点评时写了这么一句:“没有The Beatles就没有许冠杰”,真的想笑。
的确,The Beatles代表着摇滚乐史上的六、七十年代记忆,但一个真正的音乐时代,不是由一两支乐队构成的,不是所有那个年代听起来像The Beatles音乐的,就都是学的The Beatles。许冠杰确实翻过The Beatles,但不代表他只听The Beatles、只翻The Beatles,他还翻唱过、扮过“猫王”呢,难道也要说没有“猫王”就没有许冠杰?
多去听听歌,别盲听盲写闹笑话,《一样的月光》也可以是不一样的《一样的月光》,少蹭点热点,在纪念朋友的时候,就别再加热搜话题了,可以伐?
其实,许冠杰要说受影响,也是受到了整个六十年代嬉皮士文化的影响,就和当时许多香港和他夹Band的人一样。而看Lotus的细碟,再想一想二十年后的内地,其实也经历了类似的事,只不过我们的学习目标,是香港和台湾地区的音乐人,我们做这些事的人,则换成了屠洪刚、刘欢、高枫、毛阿敏、张行、周峰等人……
《Just A Little》后来还出现在了许冠杰1974年首张粤语大碟《鬼马双星》里,只不过被阿Sam重新填写了中文词,并且成为了一首动听的广东歌——《等玉人》。
非常奇妙的是,虽然《等玉人》基本保持了原作的编曲,但经过粤语的填词和演绎,整首歌曲竟然有了一种东方的神韵。明明没有特意的东西融合,却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与此同时,《等玉人》里的许冠杰在演绎上,也确实比The Lotus时期拘谨的演唱,要更放得开,在收放之间已经形成自己的音乐体系。
1992年,“太极”乐队在《Crystal》专辑里,也以摇滚乐队的方式重新改编了这首歌曲,同样以贝司的低音旋律线作为开场,并且保留了原作的很多吉他音色,只是音色上更新,结构也更偏摇滚乐。这个版本可以说是这首歌曲最佳的翻唱,没有之一。
▲2020年,许冠杰在“同舟共济演唱会”上,又重唱了《Just A Little》
END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如果你希望转载,请联系后台开通白名单;如果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文字排版:其修遠工作室Long-Term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