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的天空,淡灰的海角,有一个浪漫爱情故事……
内地歌迷关于周启生的记忆,应该都和两张引进版精选唱片有关,它们一张是《华纳白金经典名曲》,另一张是《华纳白金经典特辑》,这两张合辑分别选了周启生的《天长地久》和《ANNA/安娜》,也算是很多内地歌迷与周启生的第一次邂逅。
周启生的声线很有特点,音色扁平但又有着浓郁的忧郁感,天生带有一种暗黑美学。他的作品,无论是创作还是演绎都自在一格,虽然曲风现代,但骨子里却有一种强烈的东方气质,孤清又凄清。
在出道的时候,很多人说周启生的声音特别像许冠杰,这个我真听不太出来,感觉两个歌手的发声位置和习惯都不太一样。不过,许冠杰倒确实是周启生的偶像之一,在这张同名专辑里,他也特别致谢了许冠杰对香港流行音乐的贡献。
《周启生》这张同名专辑,是周启生个人的第三张专辑,也是他加盟“华纳唱片”之后的首张专辑。加入本地大厂牌,除了制作上的宽裕,在推广上也形成了更多的助力。比如之前提到的两张精选,就分别通过“中唱上海”和“中唱广州”被引进到了中国内地,这种资源显然是本地小厂牌所不具备的。
《ANNA/安娜》这首歌曲,就收录在《周启生》这张专辑里,加上唱片的开场曲《独醉之后》,这两首歌也算是周启生最早的出圈曲,奠定了他作为唱作人在香港主流乐坛的关注度,日后在他的各种精选里,《ANNA/安娜》更是必选曲目。
说句题外话,周启生第二张专辑里的《天使魔鬼混合体》,后来也成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而这首歌曲最初是为张国荣量身定造的。但因为身边人的“劝告”,周启生最终留下了这首作品。
紧接着《独醉之后》的后面,排在专辑第二首的《ANNA/安娜》,几乎和第一首像是一个共生体。不过,《独醉之后》倒是周启生本人的创作作品,而《ANNA/安娜》却是一首翻唱作品,翻唱的是美国女歌手Randy Crawford的《Almez》。
但听完翻唱再听原唱,努力摒弃一些先入为主的主观因素,我还是觉得周启生的版本更好听,而向雪怀的词和周启生的语调也是配合默契,“紫色的天空,淡灰的海角”这个色调,结合作品的悲剧主题,也有一种特别的悲剧美。
除此之外,《随便吧》和《长得很》也是翻唱欧美的作品,《随便吧》是一首迪斯科风格的作品,副歌部分总让人想起“亲爱的小妹妹,请你不要不要哭泣”……
虽然,周启生的身上,一直被贴着电子音乐人的标签,但实际上和早期的很多电子音乐人一样,周启生同样还是用乐队逻辑做电子音乐。电子音色,有时候只是他作品的一种元素,或者是某种乐器的替代。甚至包括律动,也是真鼓的一种代替,还没脱离真鼓的逻辑。
这张《周启生》也不是一张完全靠编程完成的专辑,除了周启生负责键盘与合成器,以及部分的鼓机编程之外,整张专辑其实亦包括了摇滚三大件乐手的参与。
这个乐队阵容也是挺强大的,乐手都是香港本土乐手中的佼佼者。吉他手是苏德华、贝斯手是鲸仔林志宏,而鼓手及另一部分的鼓机编程,则是被称为“香港鼓王”的唐龙。
实际上,林志宏也一直被认为是同时期香港最好的贝斯手,当然到了现在,在各种的新闻信息中,说到“香港第一贝斯手”时,往往指的必然、也必须是单立文。这也是音乐娱乐化的一种现象折射,技术的问题先摆到一边,那些打出“香港第一贝斯手”标签的作者们,又有多少知道贝斯到底是种什么乐器吗?反正奥迪和他的推广商,肯定不知道。
苏德华也为这张专辑,提供了多段出色的吉他Solo,吉他真是一件神奇的乐器,即使电子音乐的元素如此斑斓多彩,依然阻挡不住各种吉他音色的光辉。Solo响起,永远都会神清气爽。
除了《独醉之后》之外,周启生在专辑里还作曲了《你在何方》、《眼睛》、《凶恋》等总共四首作品。据说《眼睛》是周启生写给已故女演员翁美龄的作品。
《舍不得你》是林敏聪的作品,听起来确实像同期谭咏麟的某些作品。另一首《Why Why Why》是钟伟强的作品,钟伟强就是那个和张国荣同时参加“亚洲歌唱大赛”并拿到冠军,后来还参加过《中国好声音》,直到现在一直还在坚持唱歌的歌手。而《Why Why Why》的旋律主体听起来倒很有种许冠杰的味道,中间间奏的爵士过门,也算一种小惊喜。
专辑还有一首《不可思议》,由黄耀光作曲,别误会,没有打错字,就是黄耀光。不过说起来,其实这个黄耀光和你们以为的那个人,也算有点关系,因为黄耀光所在的Raidas组合和“佚名一派”一样,都是那个时代香港比较知名的电子音乐组合,而且也都有着英伦电子的气质。
《不可思议》同样有着迪斯科音乐的骨架,填词则是Raidas的御用词人林佚名,林佚名也是通过Raidas真正走上了职业填词人的路。
“踏遍天涯,遍找海角,不要受尽了别离”……
END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如果你希望转载,请联系后台开通白名单;如果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文字排版:其修遠工作室Long-Term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