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读书|大友良英《我成长的音乐时代》

爱地人 爱地人不工作室 2023-03-09


推荐一本书,大友良英的自传《我成长的音乐时代》。说句丧气的话,这注定不是一本热销几百万本的畅销书,虽然是轻松好玩的自传,但它毕竟是垂直的、专注的,比较适合想要了解日本现代音乐史,比如喜欢噪音、爵士、即兴类音乐,或者也可以说适合一切听音乐想要听全套、尤其是听幕后故事的专业乐迷的。

这么说起来,这就是一本高水流水遇知音且小而美的书。

从小喜欢音乐,却讨厌音乐课;想要成为音乐家,但最开始却既不识谱,也不会任何乐器。这样的故事对于现在这个时代的音乐少年来讲,简直不可思议,但对于所有从草莽时代走来的人,这样的背景简直过于熟悉。

音乐有时候确实会有这样一种悖论,从小练就童子功的科班,在长大成人之后,在音乐的世界里往往倒总是会欠缺一点什么,反倒是有些先天“乐盲”,最后天马行空、肆意想象……当然,这并非是绝对的,但概念还是很大的。

大友良英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生动又风趣的语言(当然这部书的翻译也挺靠谱,所以保持了流畅的阅读体验),让《我成长的音乐时代》这部书,读起来很有意思很好玩。但抛开这种个体的人生体验,这部书更有价值的,就是以大友良英个人的视角,主要复盘了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日本国内的音乐大环境,虽然是点是局部,但以点及面,还是可以看到当时时代背景下重要的脉络。

基于日本战后的环境和历史,一个成长于日本战后时代的歌迷,其实同样是在一种东西方艺术审美的拉扯中度过。再加上六十年代英美音乐全球化的背景,以及英美现代音乐的发展,也让大友良英的回忆和叙述,有着属于他那个时代和地域的独特背景。

日本传统音乐、日本剧集歌、早期日本动漫歌、爵士乐、自由爵士、合成器音乐、摇滚乐,这些贯穿大友良英童年、少年和青年的音乐,基本也能解释后来的大友良英为什么走向自由爵士、噪音实验和配乐那条音乐路的。

在讲到大友良英高中时期常去的咖啡馆Passe-Temps那段,作为策划人的他,经常能够举办阿部薰、高柳昌行和金井英人等爵士音乐人的自由爵士演出。这种Live House的成长背景,其实和很多音乐人的青年时代大差不差。其实读这部自传很多关于日本爵士乐的一些历史及亲历小细节,也大致能够感受到当时日本音乐圈对于爵士乐的偏爱和环境,所以村上春树的爵士乐偏好,对于他这个年龄的日本人来讲,就是大众爱好而不是冷门偏好。

除了美国和欧洲之外,日本可能是爵士乐环境最好的国家,这里不仅出了大量的优秀乐手和音乐人,还有非常多的爵士音乐演出场地,以及非常丰富和全面的爵士音乐资料,尤其是在从黑胶到CD这一块,日版的爵士唱片真是既多又香。

话说,大友良英这部书还有一个意义,就是歌单。对着书去找书里的音乐,绝对能够帮很多乐迷晋级,尤其是大量的爵士和自由爵士音乐类型,也确定了这个一定是一个高质量的歌单。

关于书的细节,还是要自己去看去感知了。不过有一个细节读起来很有意思,就是大友良英因为考虑到按不好吉他的F和弦,所以去买了贝斯。之后,想用The Beatles的《Yesterday》在中学泡妞,结果因为用贝斯独奏这首歌曲的贝斯部分,导致同学们一脸的懵逼,完全不知道他到底弹的是什么,这两个细节一是控诉了F大横控,一个是虐了一下贝斯手,也是学过吉他和贝司的人才懂的痛。

我最早知道大友良英这个名字,还是因为他给《蓝风筝》做的配乐,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在这部书的腰封推荐上,并没有列出这部非常著名的代表作,而只写了《女人,四十》、《海女》和《花束般的恋爱》,不过我还是要推荐一下《蓝风筝》这部配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