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生不息宝岛季》第1期评论
继《声生不息港乐季》后,爱老师又来点评《#声生不息宝岛季#》了。首先要无奈的重申一个其实不需要重申的道理,点评纯属个人喜好,有不同意见理性互动即可,而且爱老师对于音乐点评,一向是对事(歌)不对人,就算批评也是点到即止,如果这让你不爽,纯属你自己活该。
顺便说一句,因为第一期我去了现场,所以也同步一下现场和播出视频的效果,其中有些作品个人的感受是不太一样的。
OK,开始!
《娜鲁湾情歌》(动力火车):这个开场很像是引言或Intro,以原住民的民歌重置作为切入,从写作的角度来讲,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了。而且,这首歌曲在大陆的地位,和很多台湾校园民谣一样,是我们最初了解台湾流行音乐的窗口。至于“动力火车”的演绎,没什么可挑剔的,原住民的那种野性和力量,加上摇滚乐的现代张力,这一套是他们在二十多年前出道的时候就玩熟的,现在依然游刃有余。
《橄榄树》(胡德夫、那英):这个连线的设计非常好,穿越时空,让台湾流行乐与大陆乐坛有了连线,而胡德夫和那英的地位和经历,都撑得起这个场面,也许你有你心目中的选择,但这个选择同样是最佳选择里的一个选择。也包括《橄榄树》这首台湾现代民歌运动起源时代的经典作品,而听了几遍后,我发现那英的演唱,甚至有点回到了去台湾发展之前的那种板正唱法,像是回到了通俗歌曲时代,而胡德夫的演绎又像是“太平洋上的风”,两个人的人声,有些回到八十年代的意思,很有意思。
《你的样子》(马嘉祺):马嘉祺首先出现在80年代这一Part,他在唱歌之前坦承歌曲都比他的年纪还大,所以这些歌曲对他来讲注定是陌生的,是陌生的也是朦胧的,所以你想他怎么唱呢?无论怎么唱,都会有人说“啊那不是罗大佑的味道”,“啊那不是林志炫(翻唱)的味道”。但我觉得马嘉祺这个版本是OK的,他字正腔圆、发音清晰、音色稳定,既有着少年感,也有这个时代少年普遍有的精致感(你看这和八十年代的嬉皮风格在时代属性上也不一样了)。整首歌曲,可能没有太多创新的出彩,但作为一个还很年轻的歌手,马嘉祺以这样一种方式致敬经典,并不靠弯道超车去博眼球,而且整体上完成度也很好,这样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真的,年轻一代的歌手有时候要致敬和传承经典,除非你风格过硬,要不然真的别瞎改编毁经典,踏踏实实的演唱不丢人,像马嘉祺这样把原作旋律的美都唱出来了,我觉得还是能够在他同龄人中间,起到传承作用的。
《鹿港小镇》(杨宗纬):一般来讲,《鹿港小镇》属于碰不得的经典,反正谁碰都不如罗大佑。这次杨宗纬的演绎,我首先觉得他近期的声线状态是不是有些倒嗓?但那种更涩的声线,演绎这首作品反倒是“错有错着”。另一方面,我觉得作为一个唱将歌手,如果说罗大佑的版本更像是上帝视角的旁白,杨宗纬的这个演绎,因为人声更为靠前和突出细节,所以更像是当事人的叙述视角,也是被他在经典基本被封死的缝隙中,唱出了另一种可能。还有,很高兴听到阿来(倪方来)老师的吉他Solo。
《恋曲1980》(杨宗纬,马嘉祺):这首歌吧,只能说这个旋律真是听万遍都不厌倦,真的太好听了。而且两位歌手的声线设计也很有意思,中年大叔的杨宗纬用了很多Shuffle的技巧,的确是有故事的人。而马嘉祺的声音则是青葱少年,也让这首歌曲有了岁月的跨度。有两个小问题,一个是马嘉祺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有点过于紧了,他应该更松驰一下,应该像吉他扫弦那样,有更轻盈的律动感。另一方面是这首歌的高潮部分合唱,马嘉祺的声线有点被杨宗纬吃掉了,其实这时候可以设计一下轮唱与和声的组合,而杨宗纬也可以让度一些环节给小马,这样歌曲的立体感会更强。
《白天不懂夜的黑》(那英):那姐这首,现场好、播出当然更好,你完全可以当录音室的作品听(忽略那姐在其中的“喊唛”)。别说什么不如当年,什么岁月是把杀猪刀,杀NM啊,放了三十年的磁带都会变音,CD会有划痕,人怎么可能不老,但将近三十年过去还能保持这种声音状态,歌迷应该必须是满意的。
《我是真的爱你》(张信哲):其实有时候真的不想评价像那英和张信哲这些歌手的表现,因为人家已经唱了三十多年了,那么多次都证明了自己不需要再证明,你要看到非一般的失误,简直需要你自己失误……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张信哲在现场唱第一句时,我们很多在场的人都“哇”的一声,明明已经听了无数遍,但第一声出来,依然属于“你仿佛有一种魔力”系列。而这首歌如果说一定要和当年的自己相比,我觉得就是收和放的比例完全倒过来了,这首里的阿哲,收远远多过放,所以更内敛更深情,但即使是弱音,他的吐字和气息都很清晰。
《悬崖》(张信哲,那英):《悬崖》这首歌不仅选曲好,而且组合也好,把这期最顶的两位前辈歌手一起安排了,真的是直接炸了。而且在现场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家在已经习惯张信哲的歌声时,那姐冷不丁地“插了进来”,第一个起调就惊艳了,播出时我感觉是稍微压了一下第一句,现场更突然所以更有惊艳感。最后,年轻歌手可以一起听听老一辈艺术家是怎么和声的,多学点,不吃亏。
《暗号》(夏日入侵企画):我得说,这是本期我觉得最糟糕的一首歌。我很同意@五毒毒 老师说的,这首歌现场我们听到的还要好一点,在现场至少我听到的感觉,就是“夏日入侵企画”成功的把一首周董的经典作品,唱的竟然完全没有周杰伦的味道。而这次播出再听细节,整个人声就是因为拖沓和不干脆,导致整首歌曲都是糊状。还我《想去海边》、还我《愿望交换商店》、还我《南风过隙》,还我周杰伦……所以,我又怀念马嘉祺这种本本分分把一首歌捋顺的唱法了……
《他夏了夏天》(陈粒):这首歌挺让我意外,之所以意外,是因为之前对陈粒并没报太多期望,因为陈粒属于灵气型歌手,她在翻唱作品时,有时候要看缘份,即看她和这首歌曲的缘份。那天录制时陈粒的现场状态超级好,其实我甚至觉得这首歌曲的现场感,是视屏不能体现的,而且视频端这次的处理,伴奏声比例比较大,有点盖过她的一些声线细节。不过,还是得说,陈粒唱青峰创作的歌曲是很对路的,他们都很灵。
《一定要幸福》(华晨宇):花花这首歌,如果再挑剔,我觉得就没道理了。这首歌曲里,他有情绪爆点的部分,但大部分的时候又是克制和节制的,尤其是一步步将内敛的情绪累积,直至最后情绪的爆发和破格。还有,就是这首歌曲虽然是钢琴+大提琴的配置,但编曲和人声的组合及设计,真的让歌曲有了一种音乐剧的味道。这首歌曲以我的回忆,现场基本就是这样的。
《遇到》(陈卓璇):陈卓璇这首歌其实和方雅贤的原唱,重叠度还是挺高的,基本算是一个原味翻唱,现场观众反应最为强烈的,是《恶作剧之吻》采样画面的出现。
《暧昧》(陈立农):又是一首台剧歌,个人觉得这首歌曲,播出版比现场更好听,这个好听可能也是包括视频欣赏时,结合表情等因素,让表演更完整。整首歌曲,虽然演唱上中规中矩(讲真这Part的歌曲调性,都是很难翻唱出彩的),便感性和深情这两个都是到位的。
《心愿便利贴》(陈立农,陈卓璇):这种歌吧,其实本身就不是用来听的,而是用来感受的,因为你用唱功之类的东西去分析,那就是有力无处使。整首歌曲,其实两个歌手唱出了甜度,再加上陈立农那眼神的“挑逗”,就够了。
《遗失的美好》(张韶涵):我之前在录制完后的微博曾经说过,这一场有两位录之前让我担心现场发挥的女歌手,最后表现的都很好,她们一个是陈粒,另一个就是张韶涵。这首《遗失的美好》,其实现场的感受要更刺激,尤其是开场的部分,因为是原音直输,稍微有些失控都会很难听,但并没有。张韶涵这次的处理真的很好,这几年内地音综的历练,似乎让她越来越习惯大场面,也让她更适应这种大舞台的场面。
《你啊你啊》(魏如萱):虽然歌还是那首歌,但其实魏如萱这次在现场是换了一种唱法。因为原曲是那种极度自赏的歌曲,是属于那种卧室型“疯魔”的作品,而现场肯定不能用这种呢喃的唱法演绎,所以在哼唱段落,魏如萱其实也是换了一些发声方式。不过从卧室到现场,娃娃的音准和控制完全在线,等于把这首歌曲做成了一个现场强化版,把内敛与张力做了更大动态的处理。我很喜欢这个版本。
《爱情你比我想的更加伟大》(坏特?te):这首也是我首期节目里另一首并不喜欢的演绎。整首歌曲缺少变化,尤其在律动部分,声线也没对应对太大的变化。而且坏特的声线虽然很低音很沉,但却不像“茄子蛋”那样沉得沧桑、有层次和故事感,属于那种很平的低沉。其实这次我也觉得很奇怪,“夏日入侵企画”和坏特?te,之前都是我非常喜欢的Indie音乐人,但这次两首我都觉得没处理得好,主要是既不“夏日入侵企画”和坏特?te,又没有经典传承的味道,两边都没沾上。其实我还是希望他们这种类型的音乐人,用自己的风格去覆盖经典,创造出新东西来。
《Forever Young》(艾怡良):这首歌曲其实已经不需要再说了,这首歌曲属于只要艾怡良自己不犯错,那么就无解了的作品。而这首歌曲在现场,是有无数人陷进去、走不出来了,
《想见你想见你》(张杰):不管你喜不喜欢张杰,张杰的现场真是无可挑剔,我那天在现场听的时候,就觉得如果是我做后期,那我直接就偷懒了,拿现场录音直接用就可以了。张杰,真的是一个可以让修音师失业的歌手。不过再说一个对这首歌曲的体验差,我个人觉得这歌的现场更好,可能编曲本身就做出了一种很强的互动感,所以现场体验更立体,播出时反而有种晚会的效果,有点扁平化了。
《我的未来不是梦》(合唱):我个人觉得,这首歌曲并不太合适做合唱,因为无法将很多歌手的人声差异化,尤其在音域的兼顾上,很难处理的好,甚至是那姐的声音在这首歌里也无法突出。而在现场我印象最深的两个能够突出于其他歌手的人声,一个是张信哲,一个是张杰,就是辨识度到很容易辩认的,而像娃娃、杨宗纬这些声线很有特色的歌手,在这首合唱曲里体现的都不明显,我还是觉得这首歌不太合适合唱。
大概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