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芳华·往昔如昨|刘练军:追忆芳华 感怀母校
【编者按】悠悠七秩芳华,漫漫征程如歌!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南昌师范学院建校70周年。70年来,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谱就了华美的篇章。关于母校,那里有校友们最美好的年华。携一纸信笺,书一份曾经的母校与我。学校特开辟【七秩芳华·往昔如昨】专栏,殷殷讲述校友们的往昔故事。
本期校友
刘练军,江西都昌人,1999年考入江西教育学院(南昌师范学院前身)政法系,2000年9月进入浙江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13年9月—2014年3月在英国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为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公法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主要集中于宪法审查、基本权利、中国宪法史及司法制度等领域,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在各类报刊上发表评论文章80余篇,曾被中国法学创新网列入高产作家排行榜。主要作品有《消极主义:宪法审查的一种哲学立场》(入“宪法审查的原理与技术”丛书,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司法要论》(入“司法文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法治的谜面》(入“独角札丛”,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4年版)等。作品曾获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中青年优秀成果奖、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法学会研究课题等多项法学科研项目。主要兼职: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社会法研究会副会长等。
前不久,在江西教育学院进修时的班主任——肖良平老师给我来电,叫我写点回忆母校的文字,致母校70周年校庆。我深知自己只是东南大学法学院的一名普通教授,在英才辈出的母校我只是普通的一员,但得班主任“钦点”,我的思绪开始慢慢飞回22年前,想想在江西教育学院进修的那一年,或许用“成功上岸”来形容,可能是再适合不过了。
1999年8月底,我从家乡都昌县城坐船,由北向南穿越鄱阳湖来到了南昌,正式开始在江西教育学院进修本科学历的人生历程。此前,我已经在都昌县第二中学任教两年,并以同等学历的身份报考过硕士研究生,且过了初试分数线,只是由于当时人在乡村中学信息不通,没有得到调剂的机会。来江西教育学院进修,主要是为了脱产考研,同时也是做两手准备,万一考研不顺,也提升了本科学历。
江西教育学院位于南昌市青山湖区学院路158号。校园不大,半个小时差不多就可以逛个遍。这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的成人教育院校——有太多人通过在此进修而成功考研,我实乃慕名而来。当时我注册入学的是1999级政教本科脱产班。班上人不多,记得好像只有19个同学,绝大多数都是男生。大家都是来进修的,有些人是刚刚拿到大专文凭就来进修,而有些人则在中学当了多年的“孩子王”,所以,在年龄上大家有一定的差异。那些年纪比较大的,都是奔着本科文凭而来,像我这种有志于考研的,也有不少,像凌学武、王刚、周纯义、詹国彬、李灿光、王金豹、李继民、李向阳等人都是,当时班上考研氛围是相当的浓厚。
当年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除了讲授思想政治教育概论的肖良平老师,还有讲授马克思主义原著的杨金福教授、讲授政治经济学的林容老师、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的邓爱红老师、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徐斌老师、讲授西方哲学史的刘瑞享老师等等。记得刘瑞享老师最年轻,大学毕业刚刚分配过来。杨教授给我们讲了很多西方原著,印象最深的是恩格斯的经典名著《反杜林论》,他曾用好几节课的时间来解释《反杜林论》中的著名论断——价值规律正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诸位老师的授课都十分精彩。
当时由于自己专心考研,所以跟老师们的私下接触也颇为有限。当年我报考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曾向邓爱红老师请教过学习中国历史的经验。记得邓老师是南昌大学历史系毕业的高材生,为了借书,我还专门去过她家。但第二年考研录取后,书怎么还她的,甚至书有没有还她,现在都想不起来。每念及此,都特别惭愧,太对不住邓老师的提携与指教了。
那年考研,我报考的是浙江大学。因为一边进修一边考研的机会来之不易(当年都昌二中不少同事对我脱产考研不理解,我亦感觉自己是在破釜沉舟),所以,不能不倍加珍惜。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年是我思想特别单纯的一年。单纯得只想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全力复习五门考研科目,其余的一律放下。
人要快乐的理由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单纯一些,人过得越单纯,其快乐可能就越多。回首过往的人生岁月,我愈来愈发现在江教复习考研的那段日子,给我留下了诸多的宝贵财富。
一是让我切身体会到做一个相对单纯的人,乃是人生的最佳选择。在江教复习考研的那一年,我完全是过着“宿舍-食堂-教室(或图书馆)”这三点一线的生活,基本上没有社交。如果说有,那就是周末到当时班长周纯义租的房子里打打牙祭,大家买点菜,一起做饭、聊天。此时,应该是最放松的时候。我们当初在一起做饭吃,之所以是那么的开心快乐,根本原因还在于它不是社交应酬,更不是商业宴请。
二是人生的起点由不得自己,但人生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可以做主且应当做主。我们当年来江西教育学院进修,起点并不是很高,堪称是大家社会人生的真实写照。不过,人生起点如何并不完全决定自己的未来,经过自身的努力,都有可能抒写出灿烂篇章的人生终点。不被起点束缚住的人生,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在这方面,当年来江西教育学院进修考研的同学都是鲜活的案例。就拿我们1999级政教本科班来说,当初立志考研的绝大多数人,都考上了自己如意的大学和专业。像凌学武考的南京大学硕士、王刚和詹国彬考的厦门大学硕士、周纯义考的福州大学硕士等等,后来他们又都先后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都在南京、南昌、厦门等城市的大学任教,我也一直攻读到博士学位。人生起点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重要的是终点。
三是在真正关心自己成长的人群中,班主任老师始终是特别坚定的一位。不言而喻,从小学到大学,我经历了很多的班主任,但至今仍有联系的不多,而经常保持联系的就一位,那就是肖良平老师。当年在江教边进修边复习考研,肖老师对我关爱有加自不待言,就是后来硕士毕业后的工作去向,再到后来的考博,以及博士毕业后的职业规划等等,肖老师始终给予了我宝贵的鼓励与支持。成功上岸之后,肖老师和我一直保持着联系。我取得的任何大小成绩,都会第一时间与肖老师分享,而遇到任何的困难或困惑,也都会向肖老师诉说。尽管我与肖老师之间的关系源于师生,但其实早已超越师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肖老师曾经是班主任,但他在班主任工作结束后,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并未终止,而是一直延续了下来。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肖老师从未要求学生如何,这么多年来我更是没有为他做任何事情。借此机会,我向肖老师致以由衷的谢意。我走到哪里,您的关心和鼓励就送到那里,您始终在鼓舞着我前进,是激励我积极向上的持久动力。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江西教育学院改制更名为南昌师范学院,奠定了学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尽管如今主校区在昌北,但青山湖区学院路158号始终是我们这些学子的根脉所在。不管在哪座城市工作和生活,我都会常常想起,我在母校成功上岸的那一年。我会继续用母校给予我的人生经验,不断激励自己前行,并由衷祝福母校越办越好。
@全体党员:一起学习新党章
点击上方图片学习
(来源:共产党员微信)
-ncsfxy-
-南昌师范学院-
党委宣传部 · 大学生记者团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张悦灵
责编|万利萱
审核|常颖 谢梦君 戴达峰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NCNU_GFd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