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逆行”支教教师周正文:带给孩子们开心而不是“苦哈哈”
一场大雪过后,他带着孩子们一起点蜡烛学习 、一起烧柴洗脚 、一起围着操场玩老鹰抓小鸡、一起摇着白雪覆盖的翠竹到处奔跑……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平
得知一所只有6名学生的小学,因缺老师孩子们面临失学时,他辞去公职到深山教学。家中独子且在城市有稳定工作的他,当起了6名学生的老师。
两年的坚守、两年的改变,这个曾破败不堪、漏风漏雨的边远小学,不仅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也成为村民守望相助的灯塔。
因为他的到来,这座建校40多年的贵州边远小学,第一次有了升旗礼、第一次有了水彩画、第一次有了足球运动……
近日,记者驱车近3个小时走进这所山区小学,感受特岗教师周正文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逆向而行”进山村
两年前,遵义赤水市教育局举办的一场特岗教师招聘会,让30岁的周正文改变了人生轨迹。
“我当时在遵义市红花岗区教育局工作了5年,原本觉得日子会这样不咸不淡地过下去,娶妻生子,陪伴父母。”周正文说。
赤水市教育局机关党委副书记聂军说,当时教育局招聘1名志愿到杨柳教学点工作的特岗教师,前后有20多人报名,最后留下来的是在城里有稳定工作的周正文。“我们告诉他不用着急答复,希望他与家人好好商量后再做决定,毕竟之前招聘的特岗教师,看到那里的艰苦环境后,有直接哭着离开的。”
“我之前在红花岗区当过3个月的初中物理老师,喜欢教学,喜欢与孩子们在一起。如果我不去,这6个孩子可能面临失学,我也想挑战自己,看看什么样的环境还有这样的教学点。”周正文决定听从内心的声音。
2014年8月底,没与父母商量,周正文辞去公职,带着棉被、衣服、洗漱用品,来到赤水市长沙镇长兴村杨柳小学。
“这哪里是学校?我还以为是村民堆放柴草、农具的废弃房。”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来到杨柳小学,迎接他的是一栋没有旗杆、屋外都是杂草、屋内满是泥水的土坯房,周正文的心被砸疼了。
“坚强地面对,带领小伙伴们走向属于他们的快乐小屋……”一夜难眠的周正文,2014年8月31日发出一条微信。
9月1日一大早,周正文拿起锄头、扫帚,开始清除学校周边的杂草、房后的边沟和打扫霉味刺鼻的教室。
学校打扫干净了,孩子们开学了。周正文也艰难地适应着这里的环境。他在微信里这样描述居住环境:“楼下肥猪为我打节拍、床边老鼠为我跳舞、无数的蚊虫陪我一起听蛐蛐的优美歌声,连远处的小溪也耐不住寂寞跟着欢唱起来……”
两年下来,这个曾经140多斤的帅小伙,整整瘦了20多斤。
让孩子们开心上学
刚来杨柳小学时,周正文发现6个与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儿童内向、怕生、自卑、厌学。
周正文决心改变。
首先是把课讲得生动有趣。为让学前班儿童和一年级学生学会数数和简单的加减乘除,周正文用手臂蚊虫叮咬的疤痕,教学生数20以内的数字和简单的加减乘除。
“杨柳小学既有三年级学生,又有学前班儿童,每个年龄阶段的教育方式都不相同。比如一堂40分钟的课,前20分钟给三年级上语文,后20分钟给一年级上数学,学前班儿童则安排看图书画画等。”周正文说,对于理解慢的小孩,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消化学习内容。
农村小学,课堂之外的教学远比课堂之内丰富。冬日里,当积雪覆盖层层山峦时,周正文带着孩子们到竹林堆雪人、打雪仗、挖冬笋。今年10岁的王婷至今还记得去年12月一场大雪过后,周老师带着他们一起点蜡烛学习、一起烧柴洗脚、一起围着操场玩老鹰抓小鸡、一起摇着白雪覆盖的翠竹到处奔跑……学校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9月初,正是村民收割水稻的时节。由于缺劳力,周正文带着孩子们轮流到学生家中干农活,大一点的孩子帮忙割水稻、背稻子,小一点的孩子帮忙拾稻穗,他自己则成为村民家中的一个青壮劳力,割稻子、打谷子、背谷子等,样样都干。
周正文认为,参与村民生产生活是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懂得物力维艰的重要方式。“学校教育其实只占学生人生教育的30%,更多需要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教学生自立自强,比如带着学生们帮爷爷奶奶割水稻,让他们体会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也更懂得感恩爷爷奶奶的辛勤付出。”
大山里生活,除了诗和远方,更多的是劈柴、做饭的琐碎。当留守的老人忙农活、赶场时,周正文带着6个孩子一起生火做饭,一起刷锅、洗碗。两年下来,6个5岁至10岁不等的小孩犹如小大人般,学会了自我照顾和互相照顾。
今年5岁的夏开泉对记者说:“叔叔,我非常喜欢到学校上课,这里有奶粉喝,有饼干和水果吃,还有哥哥姐姐陪我玩。”杨柳小学孩子普遍营养不良、个矮、衣着单薄。周正文自掏腰包为孩子们改善营养:买奶粉、水果、饼干。
从2014年9月到2016年8月的学生身高统计表中,记者发现这些孩子两年来身高普遍增高11厘米。
“哇,五星红旗飘起来了!”
2015年,是周正文最繁忙也是最开心的一年。
这一年,他在这所建校40多年的深山小学,升起了第一面红星红旗。当孩子们第一次唱着国歌举行升旗礼,高喊“哇,五星红旗飘起来了”,周正文一辈子都忘不了。
“2015年10月4日,冒雨组织大家(20多名留守老人)来修操场,第一车水泥罐车上崎岖山路时就陷着,第二车第三车(陷车后)挖掘机帮忙推上来,第四车爆胎,第五车第六车直接半路侧翻了,纵然修得这么艰难,大家还是想尽各种办法在雨中在泥泞中奋战……”就在这一年,在社会爱心人士帮助下,周正文和乡亲们一簸箕一簸箕地挑水泥,硬化了100多平方米的操场,粉刷了三间小教室内壁。从此,即使在雨后,孩子们也可以在操场上跳绳、打羽毛球、玩足球了。
这样的好老师,也离不开村民们对教育的支持。2015年4月9日,当一位上海朋友带着儿童读物和学习用具驱车到杨柳小学时,一段近千立方米的塌方阻断了道路。周正文一个电话,10多名留守老人硬是走了一个多小时山路,扛着锄头、铁锹,担着簸箕,到塌方点排险修路。
周正文的忙和累,村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次偶然机会得知周正文老师因选择大山支教至今单身时,长兴村村支书赵光友还请分管杨柳小学的长沙镇中心小学校长涂世平帮忙,让他给周正文找个对象。
赵光友动情地说:“现在年轻人都向往城市,有几个想留在农村沾泥带露的?周正文老师来到这所大山小学,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知识和力量,更温暖着村民的精神世界。”
将周正文看成亲人的村民夏永昭说:“去年5月份雨季来临时,周老师专门背着行李住进了我家,每天宁愿多走两个小时山路,也要带着三个小孩上下学,这样用心用情的老师我活了50多岁第一次遇到,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他。”
尊重村民意见不撤教学点
长沙镇中心小学校长涂世平告诉记者,原本今年想把周正文调到中心校当老师,但杨柳小学一直招不到顶岗教师,只能让他在这里继续坚守。
据赤水市教育局副局长付强介绍,像杨柳小学这样的边远教学点,赤水市还有45个,涉及3000多名学生。而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和自然的城镇化过程,每年将减少3到5个教学点,但长期还将存在30个左右的教学点,涉及2000多名学生。如果加上22所边远的村级小学,赤水市长期存在52个教学点(村级小学),涉及6000多名学生。
为破解边远教学点困境,行政性撤除一些教学点、统一实行集中式办学是否可行?赤水市教育部门表示,一所边远教学点的撤还是留,最终须尊重村民意见,只要还有一个孩子读书,政府就要兜住义务教育的底线,决不让一个孩子因教学点的撤除导致失学或大龄就学。
在周正文看来,中国这么大,各种情况都有,总有一批撤不走的教学点需要教师的坚守,而他就愿意做其中的一员。
“因爱我们相遇,老师将与你们共成长,一起加油!”周正文这样总结他的大山支教生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和价值大小有很多方式,陪伴大山里的孩子成长、给予他们知识和快乐,也是一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