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栏 | 关山远:我们能征服太空,为何不习惯仰望星空?

2016-10-26 关山远 新华每日电讯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只有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眼下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然而,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很容易砰然坠地,因为现实的引力实在太沉重。


作者 | 关山远

来源 | 新华每日电讯

投稿 | xhmrdx@163.com


专栏 · 时空走廊



神舟飞船再次升空,又一起激发了国人对浩瀚太空的想象。万有引力让地球万物得以根植大地,但昂起的头颅总是无意识或有意识地仰望星空。


自从人类有历史以来,有很多关于飞天的记载,这些居住在地球上的最有智慧的生命,做出各种努力,想冲破束缚,飞向太空。


1人类的飞天想象或实践,大都以悲剧结局

从用蜡粘羽毛试飞的伊卡洛斯,到造火箭升天的万户 


地球上,鸟类的历史远远长于人类,世界上有多个民族的图腾是鸟,可见远古人类对飞翔的渴盼。《庄子·逍遥游》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鱼,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意境之壮美,想象之雄浑,至今令后人惊叹。

 古希腊神话里,代达罗斯给自己和儿子伊卡洛斯各做了两只翅膀:收集羽毛,然后用蜡固定。飞行之前,父亲告诉儿子:“必须在半空中飞行。你如果飞得太低,羽翼会碰到海水,沾湿了会变得沉重,你就会被拽在大海里;要是飞得太高,翅膀上的羽毛会因靠近太阳而着火。”两个人鼓起翅膀渐渐地升上了天空。


这是人类神话中令人向往的一幕,虽然最后以悲剧收场:父亲飞在前头,他像带着初次出巢的雏鸟飞行的老鸟一样,小心地扇着翅膀,不时地回过头来,看儿子飞行得怎样。开始时一切都很顺利。但伊卡洛斯兴高采烈,他感到飞行很轻快,不由得骄傲起来。


于是,他操纵着羽翼朝高空飞去,可是惩罚也终于飞来了!太阳强烈的阳光融化了封蜡,用蜡封在一起的羽毛开始松动,最后他掉在汪洋大海中。父亲后来在一座岛上掩埋了儿子的尸体。为纪念他的儿子,从此,埋葬伊卡洛斯尸体的海岛叫做伊卡利亚。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飞天故事,阿拉伯有飞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飞天故事,则是嫦娥奔月,所以这次神九飞天,中国第一个女宇航员刘洋自然而然地被冠以“嫦娥”头衔。在世界航天界,最有名的中国古人却是一个名叫“万户”的明代士大夫,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提到:“约14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万户飞天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这位为自己的梦想而献出生命的中国人。原苏联两位火箭学家费奥多西耶夫和西亚列夫在他们的《火箭技术导论》中写道:中国人不仅是火箭的发明者,而且也是“首先企图利用固体燃料火箭将人载到空中去的幻想者”。一直到今天,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 

无论是伊卡洛斯还是万户,人类飞天的想象或实践,都以悲剧结局,而活着的嫦娥,其形象也是幽怨清冷。这或许寓示着未知的太空对人类雄心的惩罚,但不容否认的是,悲剧是崇高的。


2在外星人看来,篝火、纳米材料属同一层次

人类对外星生命充满好奇,但外星生命远飞人类能想象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部长仅12分钟的短片曾引起热烈追捧,这部短片名叫《月球旅行记》。当时是《月球旅行记》诞生110周年,那次电影节放映的是彩色修复版。这不仅是乔治·梅里埃的代表作,也是与卢米埃尔兄弟《火车进站》齐名的影史开山之作,同时也是科幻片鼻祖。


《月球旅行记》改编自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与威尔斯的小说《第一个到达月球上的人》。它描写了一群天文学家乘坐炮弹到月球探险的情景,包括“科学大会”、“制造炮弹”、“月球登陆”、“探险者之梦”、“与月球人搏斗”、“海底遇险”和“凯旋而归”等段落。

 

这部电影堪称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它使得电影上升为施展幻想的平台和提供娱乐的工具。梅里埃生前或许不知道,他和他的电影将会被永远怀念的,孩童时代的雀跃感在成年后如此的稀罕,人们不会忘记,属于电影的最初记忆。


 

月球人是人类电影史上首次出现的外星人形象。在影片中,月球人(英文名Selenite),一种生活在月球上的外星人,显然是半人半虫——出现了,但他被一名天文学家轻松消灭(“月球人”被棍棒或伞击打后就会爆炸)。但更多的塞勒尼特人出现了,由于数量太多,天文学家们已难以招架。


这些外星人将天文学家们押解到他们的首领面前。一名天文学家冲到首领面前,从宝座上揪下,并把它摔到地上,使其爆炸。后来天文学家们跑回了他们的太空舱,一路上还在消灭追赶他们的“月球人”……这也是电影史上首次表现人类与外星人之战。

 在后来的电影中,人类对抗外星人的影片,不胜枚举,相形之下,描写人类与外星人友好的影片,要少得多。可见人类对外太空生命的好奇与恐惧。人类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塑造各种外星人形象,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外星人”展览,这是由英国大英博物馆与英国伦敦生命科学与媒体公司共同推出的以探索和解密外层空间生命科学为内容的科学展,外星人基本上都拥有一个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大得惊人的头颅,还有一双大眼睛。 但外星人的标准照,人类至今仍不知道。从能够摆脱地球引力开始,人类就试图寻找太空中其他生命。1977年,美国宇航局的“旅行者1号”搭载在一枚泰坦3号E半人马座火箭上发射升空,从此开始漫长与孤独之旅,至今已经30多年。此前,科学家通过分析来自“旅行者1号”的数据得出结论:这艘航天探测器正位于太阳系边缘,即将飞往星际空间,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颗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探测器。 

“旅行者1号”上携带了人类向外太空文明的问候:其中包括115幅图像,以及多种大自然的声音。包括滑浪、风、雷以及包括鸟鸣及鲸鱼的歌声在内的动物叫声等;用55种人类语言录制的问候语和各类音乐,旨在向“外星人”表达人类的问候。55种人类语言中包括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得语等非常冷僻的语言,以及四种中国的方言(普通话、粤语、闽南语、吴语)。问候语为:“行星地球的孩子(向你们)问好”。


还有一个90分钟的声乐集锦,主要包括地球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以及27首世界名曲,其中有中国古琴曲《流水》、莫扎特的《魔笛》和日本的尺八曲等。其中还包括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问候,内容是:“这是一份来自一个遥远的小小世界的礼物。上面记载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科学、我们的影像、我们的音乐、我们的思想和感情。我们正努力生活过我们的时代,进入你们的时代。”

 

带着人类良好祝愿的问候,能否被人类之外的文明获知?现在还是未知数。太空实在太大,一旦进入星际空间,“旅行者1号”将需要4万年的时间才能抵达下一个行星系。而这个飞行器上的电池,只能够保证它继续飞行至2025年,之后,它将与人类失去联系,在无穷无尽的太空中漂游。



 

看过科幻小说《三体》的读者,或许会对“旅行者1号”的使命感到毛骨悚然。书中提出了“黑暗森林”的概念:“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猎人,不管是天使还是魔鬼,不管是娇嫩的婴儿还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还是天神般的男神,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


“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但黑暗森林中有一个叫人类的傻孩子,生了一堆火并在旁边高喊:我在这儿!我在这儿!”

 

外星文明或许并非人类所能想象,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曾发表的题为《超级战舰地球》,披露美国五角大楼拟用来对付外星人的“十一般”太空武器的文章。


或许在外星文明眼中,不值一提,正如《三体》中表述的那样,“自以为历经沧桑,其实刚刚蹒跚学步;自以为悟出了生存竞争的秘密,其实还远没有竞争的资格。”“在宇宙间一个更高级的文明看来,篝火和计算机、纳米材料等等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同属于一个层次……”

 

3我们为什么不习惯仰望星空?

一个只关心眼下脚下事情的民族,没有未来 



神舟飞船升空,能激发国人的科学热潮吗?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很容易砰然坠地——因为,现实的引力实在太沉重。

 

“仰望星空”这四个字,已耳熟能详,其典故出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故事。泰勒斯号称“科学之祖”,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他四处游学,不置产业。他曾用气象学知识预测当年橄榄会丰收,租下全城榨油机器做了一次投机生意,赚了一大笔钱,用以向人证明哲学家的智慧用来致富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哲学家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相传,他晚上走路,头望星空,看出第二天有雨。但一不小心,一脚踏空,掉进泥坑,后被人救起。第二天果然下了雨。有人讥笑哲学家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

 距离泰勒斯生活的年代,已有2000多年了,但对仰望星空者的讥笑,仍然没有消失。而很多人的一生,从不会朝与他没有直接利益相关的遥远的星空,望上一眼。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只有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眼下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50多年来,中国航天科技在艰苦的环境中,在较短的时间里,创造了以“两弹一星”、“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和“嫦娥1号”卫星为标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不仅实现了飞天的梦想,而且进入了世界航天大国之列。


 笔者以前读过邓稼先的故事,至今回忆,依然感动:戈壁滩上,某次核弹点火后未爆炸,众人面面相觑,邓稼先说了句“我是总指挥”,然后只身走进实验场双手捧出哑弹;邓稼先有一次开会在西湖,他拉着同仁在“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盎然的字前照了一张相片。他从来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 当看着电视里层出不穷的“宫斗戏”时,当看着美国人想象力丰富的科幻电影时,笔者总会想起明代的那个万户来,他没有在历史上留下过清晰的面孔,他后来在巨大的爆炸中粉身碎骨,他是一个家境优越、智力超人的士大夫,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我们只能猜测,万户仰望星空的时候,并非满心悲凉。©


监制:易艳刚

责编:张慧 

备注:本文首发2012年6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


微信公号:caodi_zhoukan

微博: @新华每日电讯社

订报:请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