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次我们敢拍胸脯说世界第一!党中央国务院发来贺电!

2017-05-18 新华每日电讯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刚刚在南海宣布,我国成功在南海完成一种超级能源的试验开采工作。我国也由此成为世界第一个实现稳定开采海洋超级能源的国家!



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你知道意义有多重大,对你生活影响多大吗?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科协等

作者:新华社记者孟含琪、王攀


5月18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蓝鲸一号”钻井平台宣布: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


这是一个历史性突破!中央发来贺电!


贺电全文↓↓↓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的贺电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并参加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任务的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


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参研参试单位和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经过近20年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工程、装备的自主创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在掌握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国人民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关键一步,后续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希望你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向地球深部进军的重要指示精神,依靠科技进步,保护海洋生态,促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产业化进程,为推进绿色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


中共中央     
国务院      
2017年5月18日



可燃冰是什么?很厉害吗?


简单说,可燃冰是一种能源,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污染小、能量高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点燃采集的可燃冰。(资料图片)


可燃冰或者说甲烷水合物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被称为“未来的清洁能源”


但是,可燃冰的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小很多,但能量高出十倍。


按照央视的说法,这“可燃冰”就像《变形金刚》中机器人们所争夺的“能量块”那般牛:其体积虽然小,但蕴含的能量却不可估量,1立方米“可燃冰”就可以分解释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


此外,可燃冰储量巨大,所含有机碳资源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

 


央视还举了个例子:一辆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一次加100升天然气能跑300公里的话,那么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这辆车就能跑5万公里!

 

我国海域的可燃冰资源量,按照官方预测已经达到八百亿吨油的当量,非常具有潜力,是短期内可以接替常规油气资源的一种清洁能源!


详细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023zedy8k&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可燃冰还有哪些详细信息?

看下面详细图解↓↓↓



报道称,可燃冰目前已在100多个国家发现,通常都埋在北极的永久冻土或海底下。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人们一直在寻找能够替代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新型能源,可燃冰就是一种让科学家如获至宝的能源。


中国这次可燃冰的试采成功不仅标志着在开采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未来可燃冰替代传统能源取得的重大进展。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179qyzq10&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来源:中国科协


这事儿为什么受到如此重视?



兴奋的网友们感慨说:初中的时候地理老师还说可燃冰开采技术没有突破,今天居然就被我国实现了!科技工作者太厉害了!实干家!



可燃冰储量巨大,据估计可燃冰中所含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是世界重要的战略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也意义重大。


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天然气水合物的试开采一直是一项世界性难题,而中国也并不是第一个进行这一尝试的国家。


全球可燃冰研发活跃的国家主要有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和印度等,各国竞相投入巨资开展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竞争异常激烈。


美国、加拿大在陆地上进行过试采,但效果不理想。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对可燃冰样品进行实验。

 

2013年,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曾经尝试开采可燃冰。当时虽然他们成功开采产气,但6天之后,由于泥沙堵住了钻井通道,他们的试采被迫停止,最终他们在6天的时间里从可燃冰中提取了12万方的天然气。

 


而根据外媒的报道,就在今年5月4日,日本人重新开始了第二次尝试,并于当日再次成功产气。但这次尝试在5月15日再次被迫中断,原因同样是钻井通道一直有泥沙灌入,不断干扰开采工作。最终他们在12天的时间里从开采的可燃冰中提取了3.5万方的天然气。

 

截图自日本“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物资源机构”信息


今天我们之所以敢宣称世界第一,不仅是因为我们实现了日均稳定产气超过一万方,而且已经持续超过一周连续产气,总共更是已经挖出12万方的可燃冰,可以说已经打破了日本的记录。

 

更令人感慨的是,2013年当日本首次开采可燃冰时,曾经有中国的媒体担心地表示 “中国可燃冰研究开发已落后日本十余年”。



我们的科学家没有因为当年日本的成绩而灰心丧气,仅仅在4年后我们就超越了他们!

 


此外,韩国、印度、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制定了可燃冰试采计划。


我们的科学家如何取得如此高大上的突破,请看下面这段新闻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023ycvy6y&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次试采成功是我国首次、也是世界第一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全球占比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为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商业性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储备,积累了宝贵经验。


与日本试采的可燃冰矿相比,我国海域主要属于泥质粉砂型储层,这也是占全球90%以上比例的储藏类型。


砂细导致渗透率更差,同时我国的可燃冰水深大、储层埋层浅,施工难度更大。


我国的突破,对于全世界而言更具有可参考和借鉴的价值。


工作人员合影庆祝试采成功。


此前,吉林大学研究团队在海拔4000米的青海省木里盆地,首次钻获了我国陆地可燃冰实物样品,成功实现了陆地可燃冰试开采,填补了我国陆域可燃冰钻采技术的空白。(详细报道见“延伸阅读”)


中国可燃冰资源储存量约相当于1000亿吨石油,其中南海海域是我国可燃冰的主要分布区,有近800亿吨储量,突破海域可燃冰钻采技术意义更为重大。


夹杂着白色颗粒状“可燃冰”的海底沉积物放入水中随即冒出大量气泡(2007年6月17日摄)。


延伸阅读


 中国可燃冰储量丰富,除了大海,高原也有 

 

新华社北京2009年9月25日电(记者王立彬)国土资源部25日宣布,我国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


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25日在此间宣布,2008年11月,国土资源部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海拔4062米)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2009年6月继续钻探,获得宝贵的实物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室内鉴定,获得一系列原始数据。这是我国继2007年5月在南海北部钻获天然气水合物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据介绍,2008年11月5日发现并成功钻取的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具有天然气水合物所具有的独特标志,岩心表面见白色棉絮状晶体,能直接点火燃烧,岩心不断冒出气泡和水珠,伴生晶型完好的自生碳酸盐和黄铁矿,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后岩心呈蜂窝状构造。


在此基础上,2009年6月再次钻获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经现场红外热像仪检测证实为水合物的矿层,并经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拉曼光谱仪检测,显示出标准的天然气水合物特征光谱曲线,其特征与墨西哥湾实物样品和我国合成样品完全一致。目前,地质工作者仍奋战在雪域高原第一线,确保全部任务的完成。


首次在我国陆域发现天然气水合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也是继加拿大1992年在北美麦肯齐三角洲、美国2007年在阿拉斯加山北坡通过国家计划钻探发现天然气水合物之后,在陆域通过钻探获得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第三个国家。


这一重大突破,证明了我国冻土区存在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对认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规律、寻找新能源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再次证明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与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可燃冰商业前景广阔,但是还有一些难题待解


 “近海海底”这四字是否意味着可燃冰与人们近在咫尺?这种燃料能否将现有能源死结一并解决呢?


针对这些问题,南非大学化工系研究员刘歆颖博士对记者说,可燃冰的形成条件比较苛刻,所以只要破坏若干形成条件,就有望使可燃冰中的甲烷释放出来。


对此,研发人员主要提出三种开采思路


一是通过打井,把可燃冰储层的压力直接释放,从而导致可燃冰分解,气体通过管道收集。


二是向井下灌注热水导致可燃冰分解释放甲烷。


三是添加盐、醇等化学制剂来破坏可燃冰的形成条件。不过这些方法绝大多数仍处于模拟阶段,很少实际应用。在这方面,资源匮乏、海疆丰富的日本确已走在前列。


不过只有在可接受的成本基础上开采资源才是可利用的资源。开采可燃冰面临不少技术难题。


由于形成条件的限制,海底可燃冰资源都分布在水深至少数百米,埋藏深度又是几百米的沉积层下面。海底的温度、压力、海水的腐蚀等等都是需克服的技术问题。


特别是目前发现的储量丰富、富集度适当的海底可燃冰资源,大多分布在大陆架边缘向深海过渡的地方,这就给开采设施的安装、运行及管道铺设也带来不少麻烦。


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通过长时间工业实践来积累经验,从而逐渐找到降低开采成本的方法,使得可燃冰开采具有经济性。


  刘歆颖指出,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已导致海量二氧化碳排放。甲烷是可燃冰中的主要有用成分。如果以百年为限,甲烷在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效应强度是二氧化碳的二十几倍。如果人类开采可燃冰造成甲烷大量泄漏,显然会加剧目前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


此外,有研究人员推测海底沉积层内的可燃冰对于沉积层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可燃冰早已成为海底结构的一部分,有的甚至起到骨架支撑作用。如果发挥关键支撑作用的可燃冰被开采,那就有可能导致海底结构破坏,引发地震。同时海底结构被破坏后有可能导致周边地区的可燃冰不稳定,导致大量甲烷释放。


刘歆颖表示,可燃冰仍然是化石能源,即使能确保开采时不发生甲烷泄漏,也存在可燃冰燃烧后依然排放二氧化碳等问题。综上所述,如果大规模开发可燃冰的相关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其商业化应用的时间拖到四五十年后甚至更久,那么在化石能源走向终结的末班列车上,很可能不会看到可燃冰的身影。(新华社记者栾海 ) 


厉害了,我的国!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赵岑

必须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