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离开义乌30多年,这位退休厅官为何仍有这么好的口碑?

2018-01-18 谢云挺 新华每日电讯

首发:新华每日电讯(ID:xhmrdxwx)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谢云挺

2017年岁末,新华社刊发记者采写的《义乌老干部谢高华勇于担当获百姓赞誉》的材料,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义乌今天能有全球第一大市场,离不开义乌原县委书记谢高华当年冒着丢“乌纱帽”的风险,果断决策开放第一代市场,支持农民经商。


富裕起来的义乌百姓也从未忘记他,从1995年起,每年的义博会期间,都有数百名市民自发组成浩浩荡荡的车队在义乌高速公路出口处,举着横幅、手摇拨浪鼓迎候谢书记“回家”的感人场景,引起浙江省主要领导的关注,并作出批示,称赞他是“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好干部,并指出,“新时代新作为同样需要我们的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2017年10月19日,义乌学校的学生替谢书记戴红领巾。


近日,浙江省主要领导在新华社的报道上对义乌老干部谢高华的先进事迹作出批示,要大力选树一批像谢高华同志这样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干部。1月11日,《浙江日报》头版刊发评论员文章:新时代呼唤更多的“谢高华”。 


今年87岁的谢高华同志,曾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浙江义乌县委书记。当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可国家对能不能搞自由市场还没有明确的政策,在这种历史环境下,谢高华认真吃透中央精神,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碰到的现实问题出发,毅然拍板给正被当地一些职能部门打击的路边摊市场开放绿灯,催生了如今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2017年岁末,新华社刊发记者采写的《义乌老干部谢高华勇于担当获百姓赞誉》的材料,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义乌今天能有全球第一大市场,离不开谢高华当年冒着丢“乌纱帽”的风险,果断决策开放第一代市场,支持农民经商。富裕起来的义乌百姓也从未忘记他,从1995年起,每年的义博会期间,都有数百名市民自发组成浩浩荡荡的车队在义乌高速公路出口处,举着横幅,手摇拨浪鼓来迎候谢书记“回家”的感人事迹,引起浙江省主要领导的关注,并作出批示,称赞他是“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好干部,并指出,“新时代新作为同样需要我们的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谢高华(中)担任义乌县委书记时的资料照片(1982年摄)。


敢于担当,冲突藩篱,率先开放义乌市场


谢高华开始对义乌群众摆地摊等经商情况进行调研,越调研越觉得搞活市场符合中央的精神原则,政府需要顺应民意给地摊市场松绑。为此,谢高华明确表态,“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出了问题我负责,我宁可不要乌纱帽!”


谢高华当义乌县委书记是在1982年到1984年期间。当时的义乌,主城区不到3平方公里,当地人以“县城一条街,一个高音喇叭响全城”自嘲。改革开放后,已经包产到户的义乌农民开始从事能使自己增收的各种副业,在城里逐渐自发形成了小规模的路边摊市场。


一方面,是广大群众已经行动起来求变求富的干劲。另一方面,机关部门还是比较保守,虽然,看到了自发形成的路边摊市场利国利民,但因上级没有明确定论,仍把它视为“投机倒把,走资本主义道路”进行打击。


1982年5月的一天,在县城摆摊经常被相关部门“围堵”的农妇冯爱倩,在县委机关大院外拦住了谢高华,责问政府为什么不让老百姓摆地摊。当时,谢高华到任义乌才一个多月。


农妇冯爱倩这句问话让他深受触动。之后,谢高华就开始对义乌群众摆地摊等经商情况进行调研。又带队去温州考察,越调研越觉得搞活市场符合中央的精神原则,政府需要顺应民意给地摊市场松绑。


然而,要为市场松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当地不少干部怕担责任,顾虑重重。


为此,谢高华在一次县机关大会上明确表态,“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出了问题我负责,我宁可不要乌纱帽!”在谢高华一锤定音之下,义乌县委班子也集体表态,开放义乌市场。


1982年9月5日,义乌县委作出开放位于当地稠城镇的湖清门小商品市场。一时间,周边县市被“围堵”的摆摊人便像潮水一般涌到义乌去了。


市场一开放,就意味着解除了套在农民身上的束缚。义乌小商品市场也因为在全国率先开放而抢占了商机。到1982年底,市场就有30多个大类2000多种小商品,吸引了国内10多个省份的客商前来采购。


在此基础上,义乌县委、县政府又发出通告,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农民进城,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多渠道竞争。后来又提出“兴商建县”的发展战略。2006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在义乌发展经验六大内涵中,第一点就是兴商建市。


义乌这30多年来,经历了11位市委主要领导更替,“兴商建县”变成“兴商建市”,但这个发展战略从来没有改变,并在内容上不断与时俱进。


谢高华在入党誓词前合影。


“当官为民”积极作为,淡泊名利,福祉留百姓


谢高华坦言,“当时,只想着对老百姓有益就好,要打破条条框框,我们干部自己的得失又有什么关系?”记者了解到,至今,不仅义乌市场仍在沿用谢高华当年确定实施的计税办法,而且被多地借鉴


谢高华是浙江衢州人。在去义乌当县委书记之前,就因“助长高价买卖橘子”而挨过批评。


“当时国家对橘子实行统购统销。农民统购上交的任务重,特别是在老橘区,有的农民还上街要饭,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谢高华回忆说,在一次会议上大胆提出,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允许农民把多余的自留橘,哪里价格高就卖到哪里去。


在他的拍板下,外地人纷纷来衢州收购橘子,农民收入多了起来。“之前挨了批评,后来也因农民增加了收入,大大调动了农民种橘积极性,又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义乌小商品市场开放后,当时的税收,仍实行对工商业改造时的八级累进税,即经营得越好,税就越高。在市场小本经营的商贩们面对税收干部像抓贼一样打击逃税怨声连连。


“政府想多收点税收,却打压了经商户的积极性”,谢高华深入调研后,支持税务部门试行“定额计征、源泉控管”的创新计税办法,即对每个摊位设固定的计税额,目标额度之外的营业收入不再计税。该办法不仅简便易行,推出后受到广大经营商户的欢迎,而且政府大大增加了税收总量。


然而,不久有人以违反规定告到了北京,引发一场“税改风波”。最后,调查结论是,义乌推行的税收办法可行,但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984年12月,谢高华离开义乌调任金华市地委农工部部长。有人认为他的调离与税收风波有关。回忆曾经曲折,谢高华坦言,“当时,只想着对老百姓有益就好,要打破条条框框,我们干部自己的得失又有什么关系?”记者了解到,至今,不仅义乌市场仍在沿用谢高华当年确定实施的计税办法,而且被多地借鉴。


“他就是这种敢想敢试,积极作为的基层领导干部。”“三农”问题专家、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三农发展部部长顾益康说,谢高华为人为官在知晓的浙江干部群众当中有很好的口碑,背后承载了他“当官为民”的最朴素的仕途理想。他不仅是开创义乌市场的功臣,后来从金华调任衢州市常务副市长期间,又做了不少大事。其中,被誉为“江南红旗渠”的乌溪江引水工程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了解到,从1970年开始,衢州就想搞乌溪江引水工程,以解决农村地区干旱缺水影响农业生产问题。但工程要拦江筑坝,要修横跨衢州、金华两市五县83公里渠道。其中衢州段53公里渠道,要拦截乌溪江,架过灵山江,跨越10条溪,打穿18座山,并且要建30处大型建筑物。由于受资金和工程难度等条件限制,这项虽得到上级部门批准的工程一直未能付诸实施。


1985年,谢高华到任衢州市常务副市长后,积极推动引水工程建设上马,并且主动担起工程建设总负责人。


“在工程建设中,他不仅经常与建设者一起吃在田头、住在工棚。一双解放鞋、一顶斗笠、一把雨伞、一双套鞋,是他必备的‘四大件’。”时任衢州市水利局副局长佘治平说,如果没有谢高华的执著努力,乌溪江引水工程肯定做不下来。


1994年8月4日,工程全线竣工通水,彻底解决了数代衢州群众的干旱困扰,谢高华这才功成身退。


曾任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杨守春回忆说,谢高华曾在义乌多个公开场合强调: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封建官吏尚能如此,何况我们共产党的干部。“谢高华至今在义乌没有一处房产,没有一间商铺,也未持有任何义乌企业的股票。就连在上海工作的小孙女说想到义乌考察市场。他也一再叮嘱,不准打着我的旗号在义乌谋便利。”杨守春说,他淡泊名利,严于律己。


在他身上可以感受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主动及时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以及不把自己荣辱升迁放在心上的为官品质,是谢高华从义乌已离任三十多年后,依然被老百姓记得,至今深受群众爱戴的重要原因。


这是义乌货郎“鸡毛换糖”的资料照片(摄于上世纪70年代)。


省主要领导点赞,新时代呼唤更多“谢高华”


他以群众需求为第一导向、以改革发展为第一要务,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精神,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高度契合,与“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一脉相承


1995年,谢高华退休。2017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谢书记”的原型,就是谢高华。


记者采访了解到,早在1992年,义乌小商品市场创建10周年时,一些农民商贩们自发集资,扛来整整一麻袋的现金,要求为谢书记塑尊铜像,被他婉言谢绝。


面对义乌群众一直延续至今的感激之情,谢高华老人却十分谦逊。他对记者说,“每次到义乌就像回家一样,特别亲切。自己当年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这是当时义乌县委的集体智慧,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近日,《浙江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浙江省委在这个时候大力提倡向谢高华学习,深意不言而喻。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纵观谢高华奋斗的历程,他以群众需求为第一导向、以改革发展为第一要务,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精神,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高度契合,与“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一脉相承,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的生动写照。当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正需要大力弘扬这种改革担当精神,选树一大批“谢高华式”的党员干部,让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改革创新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评论认为,历史从来都眷顾那些与时偕行的奋进者、直面挑战的勇敢者、善作善成的实干者。


回首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浙江干部群众正是凭着一股闯劲,敢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干成了许多大事业,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而今,浙江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领跑,有越来越多的“无人区”等着我们踩下第一个脚印。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大力发扬敢闯敢冒的精神,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利弊权衡的重大关头敢于决断,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豁得出去,当好改革的实干家,接力探索、赓续奋斗,把既定的改革部署进行到底,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改革业绩。


2017年11月8日,在浙江义乌西站,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即将启程。新华社发


记者了解到,1月2日新年首个工作日,浙江就召开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会。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能够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小县,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成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这与谢高华任书记时的县委正确领导及之后的历届县(市)委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敢于担当和积极作为密不可分。在加快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新征程中,义乌会把‘谢高华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再创义乌新辉煌!”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盛秋平说。


相关阅读


谢高华老书记的二三事


来源:《义乌商报》

作者:何建农


1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第5版刊发整版长篇通讯《离开义乌30多年,这位退休厅官为何有这么好口碑》,新华社新闻客户端平台发布该文不到十小时,点击阅读量就超过100万人次,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那句富有哲理的名言:“一个有希望的 49 40684 49 20143 0 0 3404 0 0:00:11 0:00:05 0:00:06 4273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也印证了电视连续剧中那句饱含深情的歌词:“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只要对义乌发展有利,我签”


上世纪80年代初,笔者在义乌县邮电局担任报务员,业余时间喜欢写点小文章、小报道,感谢报社抬爱,曾连年被《浙江日报》《金华报》评为优秀(积极)通讯员。


1983年8月3日晚上,本人写了一篇关于义乌书记、县长带领100多名机关干部深入抗旱第一线的报道,于次日上午拿到县委办公室审核盖章,办公室工作人员以“我们有自己专业报道人员可以报道”为由婉言谢绝,我于心不甘就直接闯到时任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办公室,请求审核签发,他耐心仔细看过后,一字未改,在稿子右上角签了“属实,同意发稿”,并鼓励说,“只要实事求是,只要对义乌发展有利的文章和报道,我签”。


该稿通过邮电局寄发后,《浙江日报》1983年8月7日头版显著位置刊登。



谢高华同志在义乌担任县委书记时,对科教和文化事业十分重视,1984年7月15日,义乌县科普创作协会(现义乌市科普作家协会前身)在谢高华书记和时任义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守春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不久又以我们年轻的科普创作协会会员骨干为主体,专门组成了“纪念吴晗同志活动”筹备组。


县委宣传部领导亲自出面把我从邮电局借了出来,在县政府大楼集中办公,我们筹备组报送的活动各类文件材料若需要谢高华书记签发的,他都立即签发,立等可取,记得我和文友王建明起草的中共金华地委副书记马际堂同志在纪念活动大会上的讲话稿送给谢高华书记审阅,他仅看了一遍就在稿子上签了“同意打印300份——谢高华”。


他动情地鼓励我们说,“我文化程度低,你们文人秀才写的文章就是不错嘛”,“我50多岁了还来义乌工作,来义乌为人民服务,你们小青年有文化、条件好,更应该为义乌发展多做点贡献。”在谢高华书记、杨守春部长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由北京历史学会和义乌县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吴晗同志纪念活动”非常成功,通过北京和义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活动筹备期间收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彭真和乌兰夫等同志为吴晗题字、题词。


活动中有一个细节非常感人:在吴晗故居吴店苦竹塘村,活动筹备组同志提出将“苦竹塘学校”以吴晗(原名吴春晗)名字命名 “春晗学校”的建议,谢高华书记当即拍板表态“同意,就这么定了”,并指示县委办公室负责人现场起草命名文件,书记现场签发。于是中共义乌县委(县委发【1984】23号)作出了关于“春晗学校”命名的决定,谢高华书记办事雷厉风行,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令人肃然起敬 。



 

“只要对义乌发展有利,我干”


2001年春天,组织上将笔者从忙碌的义乌工商学院筹建办副主任、学院副院长岗位上调到了镇街工作,街道领导特别照顾我这个机关 “老童生”,让我承担撰写《义乌市志·稠城篇》、信访等一些较轻松的文字和群众工作。


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我担任过《义乌县志·邮电篇》的主笔,还担任过《小商品世界报》的负责人,故所分担工作轻车熟路,业余闲暇时间就多了起来,根据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末全国第一个创办的市场研究团体——“义乌市场研究会”担任过“秘书长”的经历和对义乌市场研究的情感,就主动联合齐端章等几位对市场发展研究有所建树的老前辈、老同志,组建了一个“中国市场研究策划团队”。


同时我们也想到了一直关心义乌发展、关心市场建设,退休在家的谢高华老书记,于是通过电话联系,登门拜访,请求谢老担任我们团队的顾问。


问清谢老退休居住地 “浮石小区”后,我们团队一行4人就驱车前往衢州,到了“杭金衢”高速衢州东出口,使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谢高华老书记夫妻俩怕我们走冤路,早已在出口处迎候,更没想到的是,谢老听完我们来意后,欣然答应我们的请求:“只要对义乌发展有利,我干”。


在谢老家用餐后返程时,老俩口还冒雨送我们到高速公路进口,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从那时到如今,我们编送的义乌市经济发展和市场建设方面的书籍材料谢老必看,我们义乌改革和科学发展的建议、想法谢老必听。


2003年初由笔者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义乌之第一》一书,谢老要了一本又一本,他说“这是我了解义乌的工具书,这是我们义乌发展的翔实图”,“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是的,作者自己也认为真的很简单,连小学生也能编写。



在谢高华老书记的鼓励下,10多年来,义乌市场发展研究团队联合同济大学市场经济研究所坚持对义乌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拓展进行不懈探索和研究,主编出版了中国高校“十三五”规划教科书《批发市场概论》,完成了关于义乌市场转型发展的五大课题,连续四年承办了国家商务部在义乌对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商务官员“小商品市场建设”培训班(共7期)的培训任务,得到市委主要领导和同济大学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评价。



“只要对义乌发展有利,我做”


2006年,笔者经历了五年的基层锻炼又回到了机关——义乌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因为谢高华老书记是从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休的,又和我这个机关“老童生”比较熟悉,于是每年“义博会”邀请接待谢老任务就自然落在了笔者头上,一干就是十多年,每年多次往返于义乌和衢州之间,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2013年10月,谢老来义乌参加博览会时突然提出你我他(原义乌市机关核算中心党支部书记华旭亮)成立一个临时党小组,要笔者担任“小组长”,并表态小组长布置的工作“只要对义乌发展有利,我做”。


于是每年来义乌,谢高华老书记要求行程都排得满满的:走市场、访商户,到工厂、进车间,跑乡镇、寻农家,十多年来,他几乎把义乌各乡镇又重走了一遍,光学校就走访了“义乌中学”“义乌二中”“稠州中学”“宾王中学”“江东中学”“春晗学校”等十几所,他非常高兴地说“我在义乌工作时,让学校成为建筑最美、设施最全、环境最好的场所愿望通过多年努力终于实现了,这是我最开心的事”。


谢老还连续多年冒着严寒在义乌参加由科普作家团队组织的“迎新年、送春联”活动,为义乌市民送“福”,许多市民为了得到谢高华老书记的祝福,早早排队等候自己心目中崇拜老书记的赐福。


2017年义博会期间,谢老还为稠江街道城市有机更新和义乌博物馆新馆建设辛勤工作,排忧解难。他说:“不在位不谋其政,但作为第二故乡的一员,力所能及的余热还是要发挥的”,“因为义乌人民对我太热情了,我也要想着如何回报义乌人民。”


谢高华长年坚持在义乌街头为当地市民义务写春联。


是啊!谢高华老书记不止一次和笔者说:“义乌市场是靠义乌人民勤劳智慧创造的,我只不过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义乌是个干事业的地方,谁来担任书记都应该干的很好,因为义乌人不排外,非常热情善良,吃苦耐劳”;“当年义乌人民办市场的热情就像一堆干柴,我只不过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如果没有这堆干柴,我即便是100根火柴、1000根火柴也点燃不起义乌市场经济的熊熊烈火”。


作者何建农,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文化交流委员会主任委员、义乌市市场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延伸阅读

我卖掉北京500万房产,回老家生活2年,结果…

领导会重点培养的6种人,你在列吗?

金圣叹:坚守内心,保持清醒,真的“好疼”!

“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其实你对女博士一无所知

近期肆虐的流感病毒到底是什么东东?看完已笑趴

教会孩子从“追求赢”到“学会输”,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韩寒《我所理解的教育》,引发1000多万人围观!

豆瓣9.4分,央视最新国宝纪录片,看笑所有人!

中央机关政研室主任谈写稿心得,只有六个词语!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赵岑 

让人尊敬热爱的老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