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贡嘎?

星球研究所 新华每日电讯 2019-03-28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授权转载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横跨仙界人间

文 | 星球研究所



对于多数中国人而言

贡嘎

并不是一个熟悉的存在

许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过它的名字

更不知道它身在何方


但是当你打开一幅中国地图

找到海拔7556米的贡嘎

你会发现

在它以东

人口稠密、城市繁华

名山大川也不过两三千米之高

处处呈现着人间烟火

(贡嘎以东山岳,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在它以西

青藏高原赫然耸立于地表

囊括了世界上绝大部分

7000米级、8000米级山峰

人烟稀少,雪峰林立

一派雪国仙境

(除天山主峰托木尔峰以外,地球上所有海拔超过7000米的山峰都分布在青藏高原,贡嘎是最靠东的一座,这里仅标注部分主要山峰;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贡嘎

就位于两者的分界线上

横跨仙界人间

(贡嘎位置图,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是的

横跨仙界人间

这正是贡嘎最大的魅力

它体现为三个方面

每个方面都会让你对它刮目相看




冰雪天梯


6500万年前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

青藏高原开始隆升

并不断向东方挤压

而位于东方的扬子板块

却固守不让


两者相接之处大地隆起

一系列极高山出现在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的交界处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航拍青藏高原群峰与四川盆地,最高者为贡嘎,摄影师@姜曦)


其中最为醒目者便是

贡嘎峰群

(从西昌机场上空拍摄贡嘎,摄影师@7556米)


它由北而南一字排开

有如一组巨大的“屏风”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贡嘎峰群全景,拍摄于黑石城,摄影师@天书,标注@风沉郁&张靖)


在夏季

“屏风”阻挡了

一路穿越中国腹地而来的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也透过横断山脉的沟谷呼啸而来

两大季风在贡嘎交汇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对贡嘎的影响示意,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山地间云量大增

云海频发

(田海子山云海与布罗肯现象,俗称“佛光”,摄影师@姜曦


旗云、帽子云等特殊云

也屡见不鲜

(贡嘎帽子云,摄影师@南卡


于是

即便夏季温度比冬季更高

但因为季风带来的充足水汽

再加上足够高的海拔

贡嘎雪线以上的降雪异常充沛

年降水量可达3000毫米

以1:10的比例换算

相当于理想状态下的积雪深度


30米


这些积雪不断压实

形成冰川

与气候严寒、降水稀少的“大陆型冰川”不同

贡嘎冰川相对温暖、降水充沛

被称为“海洋型冰川”

(贡嘎小贡巴冰川,摄影师@善友;降雪量是按雪融化成水后测量的,还原成积雪深度要乘以7-15不等的系数


如今

贡嘎区域拥有冰川76条

冰储量24.6立方千米

按照体积计算

相当于三峡水库总库容量的


62%


(贡嘎现代冰川分布图,依据@张国梁《贡嘎山地区现代冰川变化研究》,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底图@Google Earth)


如此巨大体量的冰川

从最高海拔7556米处

直奔最低海拔2979米处

中间相差4500多米

如同一道道接天连地的“冰雪天梯”

(海螺沟冰川卫星图,数据来源@第二次冰川编目,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底图@Google Earth


海拔高处白雪皑皑

一片纯净

(贡嘎主峰西南方向的一座卫峰,因冰雪覆盖而山体浑圆,摄影师@岩羊户外


冰川沿着山谷

蜿蜒下泄

(磨子沟冰川,摄影师@善友)


遇到陡峭的坡谷

还会形成冰瀑布

(海螺沟大冰瀑布,摄影师@仇梦晗


贡嘎东坡的海螺沟大冰瀑布

是中国已知最大的冰瀑布

落差高达1050米

气势磅礴

(海螺沟大冰瀑布,摄影师@姜曦


冰崩雪崩也是随时发生

尤其是夏秋时节

小型冰崩雪崩每天可达上千次

天籁轰响动人心魄

(贡嘎北坡的雪崩,摄影师@自由之巅&加号文化


一边向下奔流

一边新的冰川还在大量产生

雪从天空降下、从山体滑落

聚集在山间洼地

形成巨大的粒雪盆

这里正是冰川的补给站

(勒多曼因峰的粒雪盆,摄影师@善友


强大的补给

使得贡嘎冰川的流动速度

最大可达205米/年

而一般大陆型冰川年流速不过几米到几十米

快速流动的冰川

产生了强大的侵蚀能力

可以将岩体磨平、磨光

或者刻出槽痕,直至破碎解体

(海螺沟观景台对面的磨光壁,摄影师@李伟/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冰川裹挟着碎石一同向下

色彩也愈发“接地气”

“仙界”的白色逐渐减少

杂乱的土色越来越多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海螺沟冰川,以画面下方的人作为参照物可知冰川规模;冰川表面的沙石被称为表碛qì;海洋型冰川因温度高,流速快,会剧烈侵蚀山地,夹带泥沙,形成大量覆盖于冰川之上冰碛物,给人一种“脏”的感觉;摄影师@仇梦晗


在贡嘎西坡贡巴冰川的末端

冰川表面已经完全被土石掩盖

形如一条有着护栏的“高速公路”

(小贡巴冰川,末端几乎全部被冰碛物覆盖,有明显的表碛与侧碛,冰川末端融水汇聚还形成了数个冰碛湖,摄影师@岩羊户外,标注@风沉郁)


东坡海螺沟冰川的末端

更是伸入绿色的“人间”长达6千米

这是一片由峨眉冷杉组成的亚高山针叶林带

冰川与森林共存

形成了少有的

冰川森林

(海螺沟冰川末端,两边为森林,近处沙石覆盖的是冰川,摄影师@蔡敏)


当冰川到达如此低的海拔

也使得它们非常容易被人接近

冰川在太阳的雕塑下

呈现千姿百态

融化的冰裂缝夹着巨石

(海螺沟冰川冰裂缝,摄影师@金闪闪的我


宽大的冰洞

形如冰宫之门

人类观赏者已经纷至沓来

(海螺沟一二号冰川汇合处,摄影师@谭骏吉


当冰雪天梯搭建完毕

贡嘎还要为我们呈现

360°无死角的天庭观景台




天庭观景台


贡嘎主峰拥有四条大型冰川

分别位于东、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在它们的侵蚀下

主峰呈现为一四棱锥体

包括四个壁面、四条山脊

不同的壁面和山脊

风景各异、殊为不同

(贡嘎主峰地形图,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底图@Google Earth


另一方面

贡嘎作为最靠近东部的7000米级山峰

如果以它为中心画一个圆

你会发现方圆600千米内

贡嘎的海拔无山能及

(贡嘎周围山岳分布,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底图@Google Earth)


这样的高度

再加上相对容易接近

贡嘎让我们有了更多从人间仰望的机会

它的观景台多到可以环绕一圈

从不同的位置眺望

又可以看到不同的壁面和山脊

景观丰富度大为提升

(贡嘎周围部分观景台分布,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底图@Google Earth)


牛背山轿顶山峨眉山等处

可以眺望贡嘎东壁

日照金山、云海蒸腾

磨子沟冰川有如一把弯刀

(从牛背山看贡嘎,摄影师@山风)


康定机场

可以看到贡嘎北壁

飞机在雪山下起降

高大的贡嘎呈现出完美的金字塔形

(从康定机场看贡嘎,摄影师@小队长)


远在100千米外的剪子湾山

还可以同时看到贡嘎的北壁西北壁

(剪子湾山318国道看贡嘎,摄影师@小队长)


子梅垭口那玛峰等地

则可以同时看到贡嘎的西北壁、西南壁

(从海拔5588米的那玛峰眺望贡嘎主峰,摄影师@桂圆)


在不同观景台

贡嘎的卫峰也同样精彩夺目

比如在斯丁错附近看到的嘉子峰

(摄影师@嘉楠)


从子梅垭口看到的朗格曼因

(朗格曼因,摄影师@高江峰)


最突出的则是从四川盆地仰望

在四川蒲江县

即便已经是160千米开外

贡嘎山形依然高大巍峨

(从蒲江看贡嘎,摄影师@向文军)


而在230千米外的成都市区

贡嘎更是缥缈天际间

(从成都市区看贡嘎,摄影师@王马彬)


除此之外

还有另外一种特殊的观景台

即由冰川创造的湖泊

分布于贡嘎各个方向

(冷噶错,摄影师@邓飞)


在湖泊的倒映中

贡嘎或霞光四射

冷噶错,摄影师@王刚)


或云雾翻腾

(冷噶错,摄影师@逸思)


或一排雪山纵队集体出镜

一览无余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冷噶错,摄影师@桂圆)


当我们在人间仰望

一群生命也已进入雪山脚下




垂直花园


强大的冰川运动

在贡嘎切割出各种沟谷

如海螺沟、燕子沟、磨子沟等等

(贡嘎沟谷分布,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底图@Google Earth)


沟谷的海拔大为降低

许多只有2000米左右

(海螺沟冰川塑造出巨大的U型谷,可见力量之强,摄影师@神仙也庸俗)


沟谷中还发育出诸多河流

如田湾河、磨西河、榆林河等

(田湾河中的海子巴望海,摄影师@姜曦)


地下水则被活跃的地质活动加热

在雪域形成大量温泉

(贡嘎山下的温泉,摄影师@姜曦)


另一些泉水带来大量钙质沉淀

形成五颜六色的钙华景观

(泉华滩,摄影师@张扬的小强)


这些流水大部分都会汇入

贡嘎东侧的大渡河

这里与主峰相距只有29千米

却处于海拔只有1000米的亚热带

两者高差超过6000米

(贡嘎的垂直地带,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底图@Google Earth)


这让贡嘎拥有了非常典型的垂直自然带

东坡自然带数量多达7个

西坡则有5个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贡嘎的垂直自然带,依据1999年钟祥浩/张文敬/罗辑《贡嘎山地区山地生态系统与环境特征》,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正所谓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海螺沟,对面为三连峰,摄影师@周华明)


山谷中气候暖湿

森林茂密

(海螺沟,摄影师@木西)


棕榈树也甚为常见

(海螺沟的棕榈树,摄影师@周华明)


花岗岩为主的山体

加上绿树彩叶、瀑布飞流

仿佛置身于东部名山之中

(燕子沟,摄影师@姜曦)


再往上

密密麻麻的高山(lì)

挂满了松萝

(贡嘎高山栎林,摄影师@邹滔)


就连海螺沟海拔4000多米处

两岸也被绿色植被占据

(海螺沟大冰瀑布附近的绿色,摄影师@向文军


丰富的垂直自然带

使得贡嘎拥有维管植物超过2500种

纷繁葱郁、百花争艳

有如“垂直花园”


这其中包含了大量远古物种

因为当冰期来临时

生活在较高海拔的植物

可以向温暖的低处迁移

当冰期结束气温回暖时

又可以往凉爽高处回迁

一下一上之间让古老物种得以延续

(生物避难迁移示意,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例如木兰属植物

贡嘎不但将木兰保留至今

还诞生了贡嘎特有种

康定木兰

其花朵硕大

单个可达20厘米

(康定木兰,摄影师@邹滔)


其中一株树龄达400多年

树高数十米、胸径近2米

被人称为康定木兰王

每当花期到来时

在皑皑雪山的映衬下

灿若云霞

(康定木兰王,摄影师@邹滔)


贡嘎多样的自然环境

还为植物的分化创造了条件

是当今世界植物分化最显著的地区之一

杜鹃花属就多达68种

如紫色的雪层杜鹃

(雪层杜鹃,摄影师@善友)


淡红或白色的亮叶杜鹃

(亮叶杜鹃,摄影师@邹滔)


附生在其他树种上的树生杜鹃

(树生杜鹃,摄影师@周华明)


贡嘎许多科的植物在全国占比非常高

(liǎo)全国约有120种

贡嘎有22种

占比18.3%

(数据引自《贡嘎山植被》,以下同;下图为苞叶大黄,蓼科,摄影师@逸思)


紫堇(jǐn)全国约200种

贡嘎有32种

占比约16%

(紫堇,摄影师@唐影妍)


报春花全国有约300种

贡嘎有超过30种

占比10%以上

(紫花雪山报春,摄影师@邹滔)


凤毛菊属占比也在10%以上

雪莲以及它的近亲雪兔子

都是该属的成员

(水母雪兔子,摄影师@邹滔)


另外

龙胆属绿绒蒿属

在全国占比也非常高

(第1张龙胆,摄影师@唐影妍;第2张全缘叶绿绒蒿,摄影师@善友)



还有许许多多的植物

千姿百态

桃儿七

(桃儿七,摄影师@邹滔)


流苏虾脊兰

(流苏虾脊兰,7月的贡嘎东坡格外潮湿,茂密的林下光线阴暗,但一团紫色格外醒目,偶遇这丛流苏虾脊兰让摄影师不停拍摄了一个多小时;摄影师@邹滔)


最为特别的植物则是一种藻类

约利橘色藻

它们附着在岩石上

将岩石染成红色

(雅家梗的红石滩,摄影师@小队长)


约利橘色藻尤其偏爱

没有被其他生命“污染”的“处女”岩石

而贡嘎冰川从“仙界”裹挟下来的碎石

恰好满足这一条件

“新鲜”的石头一出现

藻类就会蜂拥而上

染红沟谷

(燕子沟红石滩,摄影师@谭骏吉)


染红溪流两岸

(雅家梗红石滩,摄影师@周华明)


繁盛的垂直花园

又为动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贡嘎的珍稀动物非常多

包括雪豹、狼、赤狐、貉子、豹猫、水鹿等

(第1张为狼,图片源自@周华明;第2张为300多只岩羊组成的岩羊群,摄影师@邹滔)




尾声


冰雪天梯

天庭观景台

垂直花园

这就是贡嘎


它曾经长期被忽视

在藏地

它并不算著名神山

在汉地

无数古人曾登临峨眉等众多蜀山

也一定能望见高大醒目的贡嘎

却都视若无睹

(语出自民国藏学家任乃强《西康图经•地文篇》)

“乃数千年来,汉人熟视若无睹也”


贡嘎现代意义上的探索认知

完全由西方人开启

从1877年起

西方探险家、动植物学家来到贡嘎

进行了大量研究

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拍摄的贡嘎,发表于美国《国家地理》1930年10月)


1932年

美国人理查德·波德塞尔(Richard Burdsall)

甚至和同伴一道完成了贡嘎的首登

(波德塞尔一行从北西山脊向木雅贡嘎主峰推进,发表于美国《国家地理》1943年5月)



中国人

先是在1930年跟随瑞士学者

中山大学地质学家李承三等人参与考察

他们命名了贡嘎地区的诸多山峰

包括以孙中山之名命名的中山峰

以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命名的戴山

以副校长朱家骅命名的朱山

(中山大学考察队一行地质组合影,海姆、李承三、徐瑞麟、古力齐等,源自A.Heim《Minya Gongkar》,转引自Radium《贡嘎山早期探险考察史》)



1935年

长征中的毛泽东

入住贡嘎山脚下磨西镇的天主堂

还享用了由传教士准备的一份西式早餐

但他匆匆离开

没有留下关于贡嘎的任何描述

(天主教堂,摄影师@小队长)


直到1957年

新中国组建的登山队

才完成了中国人对贡嘎的首次登顶

(中国登山队登顶照)



更全面的科学考察

则直到1982年才启动

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

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

对贡嘎地区的地理、地质等诸多方面

做了深入的研究


今天

贡嘎仍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山峰之一

它攀登难度极高

2018年中国登山者李宗利、童海军时隔61年再度登顶贡嘎,图片源自@自由之巅&加号文化


截至2018年10月

共有27人登顶,21人遇难

死亡率高达77.7%

2018年李宗利、童海军登顶过程中拍摄的贡嘎投射在大地上的巨大影子,图片源自@自由之巅&加号文化


贡嘎也面临着诸多难题

它的冰川正处于持续退缩之中

海螺沟冰川后退速度达20.5米/年

大小贡巴冰川分别为2.5米/年1.25米/年

(嘉子峰冰川谷10年前还是冰川覆盖之地,摄影师@神仙也庸俗)


人类所产生的垃圾

也在威胁贡嘎的生态环境

(上日乌且营地垃圾,摄影师@远山)


继续对贡嘎进行科学研究

也许是必须之举

只有正确了解它的美丽、它的珍贵

才能更加尊重它爱护它

这也是我们的愿望

愿贡嘎保持它最美的模样

横跨仙界人间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贡嘎远眺,田园、牧场、村庄、雪山,摄影师@靳卫)


P.S.  学术审校:风沉郁;特别感谢Radium提供信息

P.P.S. 主要参考文献: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贡嘎山地理考察》、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贡嘎山植被》、张国梁《贡嘎山地区现代冰川变化研究》、王杰《贡嘎山东坡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冰川作用年代学研究》、中国科学院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贡嘎山高山生态环境研究》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延伸阅读

基层问责泛滥:标点写错扣绩效,看手机挨处分

习近平: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河北张家口发生爆炸事故,已造成22死22伤

神操作!开颅做一半,患者被叫醒用三国语言答题

警惕“指尖形式主义”:政务APP太多,每天要留痕

科技部回应“基因编辑婴儿”:明令禁止,将处理

官方回应“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已启动伦理调查

“80后白发书记”现身:我们不怕累,怕不被理解


声明:“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63076340,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也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按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赵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