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方政府“耍赖”,也该进失信“黑名单” | 每日一评

韩振 新华每日电讯 2020-01-30

首发:12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韩振


近年来,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各级政府诚实守信,尊重与民营企业签订的合同,不能“新官不理旧事”,但依旧有个别地方当作“耳旁风”,导致当地营商环境差,民营企业不敢来投资,担心被“关门打狗”。这些地方政府“耍赖”的行为,究竟谁来管,又该怎么管?


不久前,重庆的一家新材料科技公司负责人向记者“吐槽”:几年前公司以6000万元的价格,在西南某省拍得一处矿产,由于跟当地国土部门在付款方式上存在分歧,双方便签订了延期支付采矿权价款的协议,约定异议消除后再另行签订协议。谁知过了一段时间,当地国土部门一纸“行政命令”,要求该公司在限定时间内一次性支付价款,否则便对矿产另行拍卖。任企业如何讲“行政命令不能大于法律”的道理,对方就是不听。现在,该企业面临采矿权流失的风险。


地方政府不讲诚信,除了会给民营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还有可能让民营企业家遭受人身威胁。不久前,西部某市的一名民营企业家在区县投资时,遭遇了一场“惊吓”:该区县单方面将原本划拨给该公司作为农资物流园区的土地,划拨给了另外一家钢材交易企业,导致农资物流园区无法实现功能,前期上亿元投资打了“水漂”。该企业找当地政府协商,当地政府不予理会。企业没办法,只能按照双方合同规定,找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谁知,当地政府竟以“敲诈勒索”为由,对企业进行调查,威胁企业必须撤销仲裁。


地方政府手中掌握的行政资源,就足以令民营企业心惊胆战,更别说采用“组合拳”了。多数情况下,民营企业只能“哑巴吃黄连”,把苦往肚子里咽。如果政府“耍赖”威胁民营企业生存,企业无路可退时,才不得不跟政府“较真”,通过信访或者寻求法律救济,以期找到公平正义。


有些民营企业叫苦不迭,“你想走法律程序,当地法院往往不受理;你想写举报信,信转来转去,最后转给了当地。”被逼无奈的民营企业,最后还得求当地政府。这样一来,民营企业更加被动。


从表面上看,某些政府确实很“威风”,让民营企业唯命是从。然而,“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一家企业在这里栽了跟头,其他企业没多久就会知道,传来传去,最后谁都不敢来这里投资了。


“聪明反被聪明误”,投资跟不上,产业发展不起来,贻误发展时机的还是地方。民营企业受伤后,难免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投资时,必然会慎之又慎,乃至“宁可守成,不愿拓土”。


地方政府讲诚信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政府诚信,更关乎经济发展。在一些地方,因为缺乏有效监督,政府就像“脱缰的野马”,折腾了当地民营企业,又耽误了当地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诚信体系日趋完善,个人“耍赖”,将被列入“黑名单”,日常出行、消费都将受限。企业“耍赖”,也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融资贷款、投资投标等也会受到限制。在一些地方,失信的地方政府也被列入了“黑名单”。但更多时候,地方政府“耍赖”,民营企业却没有太多办法,只能“头疼不已”。


2018年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家成长。不久前,中央又出台意见,提出建立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建立政府失信责任追溯和承担机制,要求各级政府认真履行在招商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活动中与民营企业依法签订的各类合同,对民营企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改变政府承诺和合同约定而受到的损失,要依法予以补偿。


这些具体要求,切中了改善营商环境的“痛点”,也击中了个别地方政府“耍赖”的要害,相当于给“野马”套上了“缰绳”,让不少民营企业备受鼓舞、信心百倍。


一些民营企业家说,政府守信是最重要的营商环境。当务之急,要将这些具体要求转化为具体措施,将具体措施转变为具体行动,让民营企业看得到实效、感受到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提振其创新发展的信心,创新发展的信心才能转化为推动经济进步的动力。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面对当前国内外风险挑战上升,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局面,充分释放民营企业的活力势在必行。


“城门立柱”的故事告诉人们,欲立规矩必先立信誉。有关方面不妨将一些“耍赖”的地方政府当作反面案例予以公布,这既是立信、也是立规矩,让一些抱着侥幸心理的地方政府打消念头、收起性子,老老实实遵守契约精神,扎扎实实改善营商环境,踏踏实实服务经济发展。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张慧 | 校对:赵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