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新华社记者曾带着质疑采访黄大年,谈起孩子满眼泪花 | 非常女记者
她是人们印象中最典型的新华社记者形象:多次参加全国两会等重要会议,参与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改革开放等重大报道,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等奖项,数篇代表作影响深远。
她带着质疑采访黄大年,从震撼、感动到信服;她回首记者生涯20年,觉得自己强大又年轻;而谈到家庭与孩子,她的眼里泛起了泪花……
吴晶:一个“典型”新华社记者
背后的故事
本期嘉宾:吴晶
新华社国内部央采中心政文采访室副主任文化教育领域首席记者曾获多项中国新闻奖、省部级新闻奖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国务院“两基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代表作有《不朽的丰碑 永远的怀念——改革开放30年之际告慰小平》《永不褪色的板书——献给汶川地震中的英雄教师》《大地之子黄大年》等主持人:薛园
主持人:人物报道是新华社公认的金字招牌,您采写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同志的长篇通讯和报告文学,影响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新华社近年来人物报道的代表作之一。之前您分享过,光是采访就历时月余,整理笔记几十万字,能具体说说这个过程吗?
吴晶:怎么说呢,这是一个特别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信息最初来自新华社的一个新闻参考,事实消息大概2000来字,其实就是寥寥数语。当时社领导认为这个人身上一定有故事,于是还在春节的时候我们就开始采访。
但实际上你知道采写逝去的人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很多人会跟你讲这个人怎么好。我就感觉这个人太高大上了,他的形象即使塑造出来,也没有办法让人信服。
所以我自己本身带着质疑,我总在问:他为什么要这么爱国?为什么要这么疯狂?(采访到)后来是一种震撼,再到后来是一种信服。当然,这当中夹杂着很多感动。很多很多细节,我现在想起来还是会非常激动。
比如说很多读者都深深记着当中的一个细节,就是我们当时采访了很久很久,我们就说黄老师这个人这么和善,难道他不生气吗?他难道没有什么个性吗?结果他的助手就说,你知道吗,黄老师曾经还拦过卡车。听到这个细节,我们觉得太震撼了,怎么拦卡车?助手就给我们讲,黄老师搭的无人机机库被当成违建,当地一些主管部门开着卡车来拆。当时黄老师在楼上正做实验,听说了以后就带着学生、助手冲下楼,三步并作两步就躺在了卡车前面。你想象一下,我们印象当中市井泼妇才会做这样的事情,但是他却是一个那么有名的大科学家。我和我同行的男同事一下就掉了眼泪。像这样震撼的细节非常多。
主持人:所以您自己在书中也写道:那是一种厚重的可以深藏经年、浓烈的可以喷薄而出的情绪,使我们写下每一个字时都充满敬畏,不敢矫作。
吴晶:那时候我们想用什么来形容他。其实他是个共产党员,但是我们觉得如果是从宗教的角度来看,他就像个殉道者——已经没有自己了。他为了所追求的科学真理,为了报国的信念,真的是完完全全地献出了自己。
吴晶和同事在采访现场
你越走近他,你去采访更多的人,他们流泪也好,缅怀也好,或者说从不理解他,到特别地怀念他,就是这个过程,其实是我们一起在发现黄老师。他们交付给我的这种信任,使我觉得我一定要写出一个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良知推敲的作品。
主持人:同时您也多次参与过两会和很多重大主题的策划报道,写出了比如《从壮阔70年看中国自信》这样高站位的宏大叙事篇章,您如何看待这些文章?
吴晶:我觉得其实不管是人物报道也好,还是这样重大的主题报道也好,它们很大一个功能都是来触摸时代精神,激发奋斗精神。
现在确实是,媒体的较量也好,思潮的博弈也好,其实还是挺多的。我觉得新华社作为国家级媒体,应该发挥这种主流的引导作用。如果我们什么都不相信的时候,我们真的可能就会成为所谓的乌合之众。我们确实需要一种很光亮的东西,让更多的人相信是有美好存在的。
所以我们做的很多重大主题报道,它们是真实的,来源于新华社这么多国内分社记者,跑遍了乡村,跑遍了重大工程采集案例。我们集纳起来,展现出来,都是我们国家这么多年奋进、拼搏、奋斗的写照,不管在逆境还是顺境当中,都是我们身边真真切切的变化。我觉得我们写这些重大的主题报道,其实也承载着这样一种光荣的使命。
主持人:今年是您记者生涯的第20年了,可以说是大半的青春都投入在其中,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吴晶:还是挺感慨的,确实这20年我一直坚持在记者岗位上。 这个岗位它给你很多历练,让你能看到很多其他职业不可能看到的风景,你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不管是高层的时政报道,还是地震救援那种很艰难的经历,都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
其实记者职业也是很孤独的,虽然说我们经常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但是很多时候当你面临选题的时候,你是一个人在路上,漫漫长夜中你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熬,一个标点一个标点地精心斟酌,有的时候你要突破自己。
我觉得经过这20年,很多时候我看问题的视角也好,或者说面临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会有更多自信,那是一种职业的沉淀,它让我觉得自己很强大。
主持人:作为职业人士,不管男士还是女士,家庭事业的平衡问题都不可避免,您是如何做到两全其美的呢?
吴晶:坦率地讲我觉得平衡挺难的。因为我和我爱人一直都很忙,但是他对我很包容,比如说我要去参加国际地震救援,他就说你去吧,注意安全。包括我父母也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
我的女儿,我也对她有一些愧疚。她很小的时候,我因为没办法就提前把她送进了幼儿园,她度过了那段很艰难的时光,遭受了入园焦虑,也会在半夜哭泣不止。但是我觉得可能我在成长,她也要成长。就像现在,如果她看到我特别着急地忙稿子,会主动帮我拉上门,然后说“妈妈你写吧,忙完早点过来陪我。”她还会跟幼儿园的老师说“我妈妈会写书,家里面有我妈妈写的书。”我想可能孩子会从一个独立的,或者说起码是奋斗的母亲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点亮“在看”并在评论区说出你对本期节目的感受,点赞数最多的5人将获得由资生堂提供的礼品一份。
这些考试全部取消! 她同大自然拼命“死磕”30年,让丁香开满一座古城 加了个微信群,女子42万被掏空! 教育部明确不盲目追求来华留学生规模
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10万例
雷佳:已离开农村的你,能为家乡做些什么?
这条重磅消息,详讯来了! 黄河边发现大型古墓群,出土文物2000余件
监制:易艳刚 | 责编:薛园 | 校对:赵岑
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10万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