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明上河图》里店铺在卖什么?《滕王阁图》的斗拱结构是什么样?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草地周刊

数千年来,中国绘画艺术以惊人的规模、惊人的成就,再现了中华大地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

2005年以来,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团队联动全球260余家文博机构,为先秦以降、民国之前的12250余件(套)中国古代画作建立起精准的数字化档案,推出了目前全球范围内收录作品最全、图像记录最真、印制质量最精、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绘画图像文献集成

首发:“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商意盈、朱涵


16年“文化长跑”

荟中华传世名画于一“系”

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实现中国古代绘画“数字化复原”


唐朝的《步辇图》《簪花仕女图》,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寒林重汀图》,宋朝的《摹张萱捣练图》《千里江山图》……不久前,在浙江大学开幕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上,500余幅珍贵名画等比例打印的调色打样稿亮相,令人叹为观止。这次展览,是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下称“大系”)历经16年,在世界各地搜集、拍摄中国古代绘画精品的部分成果展示。

 

数千年来,中国绘画艺术以惊人的规模、惊人的成就,再现了中华大地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记录了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展示了中华文明博大深邃的精神境界。


图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展厅。浙江大学供图

 

2005年以来,“大系”团队联动全球260余家文博机构,为先秦以降、民国之前的12250余件(套)中国古代画作建立起精准的数字化档案,推出了目前全球范围内收录作品最全、图像记录最真、印制质量最精、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绘画图像文献集成。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个团队的16年求索,让2000多年来的绘画精品在我们眼前全景式展现,同时构筑起了中国绘画艺术研究、传承和发扬的坚实基础。

 

古代绘画史全景再现

 

“大系”大部分作品使用了全球最大幅面的8英寸×10英寸反转片拍摄,对图像品质精益求精,力求达到原真效果,这一标准至今仍居业界一流


广袤无垠的山水,被世世代代的画笔反复描摹;千载轮回的四季,被南北东西的人们竞相记颂;罗陈万象的生活,被数以万计的作品再三绘写。无数次岁月更迭,无数次心象挥洒,赫然汇聚成一幅壮美瑰丽的中国画卷。将这画卷完整地呈现于世界面前,就是“大系”工程的初心与宏愿。

 

2005年,为深入落实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部署,浙江大学和浙江省文物局提出了汇集两岸故宫博物院藏品、出版《宋画全集》等建议,在时任浙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亲自批准和关心下,“大系”工程正式启动。在实施过程中,“大系”项目得到了中宣部及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被列入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大系”的发端是《宋画全集》,宋画是中国绘画史的一座高峰,创作题材广泛、表现手法丰富、笔墨技巧精纯、艺术境界高妙,中国绘画的继承和出新离不开对宋画的深入研究。

 

在“大系”之前,海内外出版的宋画籍册虽然不少,但存在收集数量有限、图像不清、印刷质量不高的问题。“纸寿千年、绢寿八百”,唯有先解决“藏用两难”的问题,中国古代绘画之美才能走近专业学者和普通观众。

 

“杭州是南宋故都,见证了当时的文化繁盛。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先进印刷工艺,完整地、高质量地出版宋代绘画集,是国内外艺术界、学术界和广大公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的责任。”“大系”项目负责人说。

 

“大系”采用了图像出版物理想的技术标准,大部分作品使用了全球最大幅面的8英寸×10英寸反转片拍摄,对图像品质精益求精,力求达到原真效果。这一标准对作品收集范围、拍摄精度、印刷装帧质量和出版规模的要求之高,至今仍居于业界一流水平。


图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展厅。浙江大学供图


2008年11月,首期《宋画全集》部分成果出版,项目团队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及时研究制定了出版“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整体方案。之后,《元画全集》于2014年验收完成,《先秦汉唐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陆续出版,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古代绘画2000余年的发展历程。

 

浙江大学先后向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多所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和文博机构赠送了“大系”样书。借助“大系”对流散全球的中国历代绘画进行搜集和出版,使得以中国绘画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研究与深度交流翻开新的篇章。

 

“中国是世界上文献遗留最多的国家,可即使是这样,还有很多东西是不能用文字来体现的。”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曾表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中国艺术方面的成果、中国艺术史方面的精髓也应该走向世界。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学荣休教授方闻曾说,“大系”必将大大提升大学生和普通民众对视觉艺术欣赏和研究的水准,从而推动中国文化的当代复兴。

 

国宝“重聚首”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的规划与实施,为追寻海外散佚名迹提供了重要机遇。有一些流散在海外的古画,直到“大系”的收藏才第一次为人所见


中国绘画史上的传世名作,无不经历过各种浩劫。聚需百年之功,毁仅旦夕之间。无数神品妙迹,已然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中;存世至今者,有的幸留祖国,有的飘零异邦,陆续进入世界各地的公私收藏机构,形成了中国及日本、欧洲、北美等几大收藏地。

 

如乾隆曾将宋摹《女史箴图》以及三件传为李公麟作品的《蜀江图》《九歌图》和《潇湘图》定为“四美”,珍藏于建福宫的静怡轩中。今天除《九歌图》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外,其余“三美”都流失海外,散落在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再比如,《睢阳五老图》是以北宋家居睢阳的五位德、才、寿兼备的重臣为原型而绘制的,历代名人大家不断为之题跋作序、写诗、复制、装裱,简直成了一部中国名画小史。民国初年,五老图及部分题跋被分割后辗转出售,流散海外,如今《睢阳五老图》分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耶鲁大学美术馆等,部分题跋藏于上海博物馆。


图为展出的《睢阳五老图》1:1等比例打印调色打样稿。本报记者朱涵摄

 

与《睢阳五老图》相似的还有传五代南唐宫廷画师周文矩的《宫中图》。画作原为绢本长卷,用白描的方式描绘了80位后宫妇人生活片段,如抚琴、梳妆、画像、嬉戏等。民国初年,此画作被盗卖出国,由巴黎古董商裁成数段卖给欧美藏家,如今分藏于美国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地。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的规划与实施,为追寻海外散佚名迹提供了重要机遇。在本次展览中,通过“大系”出版物调色样稿,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九歌图》与其他“三美”共同展出,《睢阳五老图》与题跋完整汇集,观众得以有机会一睹风采。


【宋】佚名 睢阳五老图:毕世长像 大都会博物馆

 

由于古画保存不易,一些深藏在博物馆的古画,已经多年没有打开过。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赫赫名迹《千里江山图》,为防开卷后青绿颜色剥落,整整封存了17年。在“大系”拍摄前,故宫专门召开院务会议反复商议,拍摄前后筹备忙碌一个多星期。

 

还有一些流散在海外的古画,直到“大系”的收藏才第一次为人所见,例如英国大英博物馆为“大系”拍摄了从未高清晰面世的敦煌藏经洞近200件绢画残片,这些影像资料极其珍贵。

 

截至目前,“大系”先后编纂的五大全集共计67卷240余册,收录的12250余件(套)中国绘画藏品中,来自国外的藏品有3250余件(套)。这些画册若是一一垒起,足足有四层楼高。

 

16年“文化长跑”

 

16年来,项目团队“想尽千方百计、踏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尝遍千辛万苦”,辗转于国内外260余家文博机构和收藏单位,往来通讯信函数以万计,实地拍摄奔波数十万公里


在“‘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展厅内,一面照片墙,展示了“大系”团队成员赴世界各地联络、拍摄图像的忙碌场景。

 

“到现在为止,除了中国,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把自己国家的绘画体系从古至今完整梳理。这一辈子能够参与到这样的一个文化项目中,何其幸运啊!”展板前,“大系”项目团队成员、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晓明感慨万分。

 

“大系”启动之初,作为主要牵头单位的浙江大学,没有一张清代以前的绘画藏品,没有一台相关的先进仪器设备,没有一条与海内外文博收藏机构联络的渠道。整个工程从筚路蓝缕中起步,规模浩繁、任务艰巨、历时弥长,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大系”收藏的作品,除了少部分图像采集委托文博机构按照技术标准拍摄外,大部分都由“大系”摄影团队拍摄完成。画作年代久远,为了原真记录画作颜色层次、水墨质感,藏画需要用大型胶片座机拍摄。


图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组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拍摄。“大系”项目组供图

 

2007年,由金晓明与摄影师章益林等组成的拍摄小组前往日本进行藏品拍摄,他们背负着总重达100多公斤的设备和行李。“大系”团队和日本文博机构往往是提前半年、一年就把拍摄时间约定好,精确到几月几日几点,在哪里碰面、集中。金晓明保留的一张日程表中,记录了他们20天里跑了十七八个城市的经历。在十余年的拍摄过程中,他们每年数次赴日拍摄,还遭遇过地震、台风,其中的辛酸至今历历在目。

 

令金晓明最难以忘怀的是四进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拍摄《寒林重汀图》的经历。“中国绘画里,除了整体感、气息,很多笔墨细节会决定一件作品的真伪和艺术水准。因此‘大系’拍摄的标准是整体大胶片、局部大胶片,非常全面和细致捕捉到信息。”金晓明说。一开始,对方并不理解这样的拍摄标准,在反复多次的沟通交流后,“大系”团队才一次次争取到拍摄机会。

 

2006年,项目组两人扛着100多公斤的设备,爬着山路,来到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由于对方提供的底片不符合要求,又不同意重新拍摄,谈判在3个小时后失败。项目组没有放弃,第二次按预约又去,依然没有成功。回杭后,项目组又反复去信表明心意。日方终于同意拍摄一张整体图,于是有了2007年第三次黑川之行。为项目组的精神所感动,所长同意在理事会会议上帮助陈述补拍局部画面的理由。2008年7月,项目组四进黑川,终于将所需局部拍摄完成。

 

图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组在国家博物馆拍摄,“大系”项目组供图


“大系”团队核查了解到,历史悠久的苏州市灵岩山寺藏有一批属国家一级文物的八大山人、石涛、石溪书画。为记录这批书画的真容,项目组在4年时间里四上灵岩山。这批珍贵的书画是灵岩山寺明学长老在“文革”岁月中舍命救下的,数十年来,由他精心守护,从不轻易示人。每年秋高气爽时,寺院有专人负责晾画,那几天里小院四门紧闭,连饭菜也是从窗户送入。项目组辗转联系多人,以校友情、故乡情等多种沟通方式最终感动了明学长老。项目组分3次完成了拍摄任务。每次拍摄,4个人抬着器材上山。拍摄过程中,这位90多岁的老人一直坐在旁边监看。

 

“每一次拍摄,精神压力都特别大。没有经历过的人可能很难体会。”摄影师章益林最初加入“大系”项目团队时刚刚大学毕业,本以为只需要干几个月,没想到一干就是16年。他说,每个博物馆对藏品拍摄都有严格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每件藏品几乎就只有一次拍摄机会。

 

对图像精益求精,拍摄只是第一步。“大系”在图像拍摄、扫描、校色、印刷等每一步骤都有极为严格的质量把控。比如,绝大部分作品属于全球首次高清拍摄。在校色过程中,无论是保存较为完好,还是墨色斑驳灰暗、画面起皱甚至碎裂,团队都对其进行反复调整和打样,必要时还重回馆藏地或展览现场进行颜色比对。


图为工作人员在调色。“大系”项目组供图


16年来,项目团队发扬“想尽千方百计、踏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尝遍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辗转于国内外260余家文博机构和收藏单位,往来通讯信函数以万计,实地拍摄奔波数十万公里。在各家文博机构和收藏单位的充分理解和鼎力支持下,这部“观古今于须臾”的传世重典才得以完成。

 

挖掘不尽的宝藏

 

《货郎图》的货摊中放着什么?《清明上河图》里店铺在卖什么?《滕王阁图》的斗拱结构是什么样?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大系”找到答案


文化的觉醒,始自对文化根脉的保护。“大系”项目团队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对图像漫漶不清、画面残损度较高的作品进行了“无损伤”修复,为中国古代主要绘画作品留影存形,建立准确、详细的数字化档案,成功实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从物质形态向数字形态的衍生与转化。

 

《货郎图》的货摊中放着什么?《清明上河图》里店铺在卖什么?《滕王阁图》的斗拱结构是什么样?曲阜孔府珍藏的《三圣图》里奥秘是什么?这些让人好奇的问题,通过“大系”都可以找到答案。


【宋】李嵩 货郎图(局部)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大系”图像精度极高,将局部放大数倍后可观察到许多原作中不易发现的细节。“这些名画随着时间的悠远,很多细节难以看清,但‘大系’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其放大,完全可以满足最苛刻的研究需求。比如画面中只有巴掌大的宋代建筑,放大后细节就清晰可见,从中更能体会古人的独特匠心和画家卓越的功力。”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策展人王珅说。

 

近年来,有一位研究者仅以“赤壁”为题材,就在“大系”的资源库中找到了数十幅画作,极为丰富的学术资源令学者们激动不已。

 

“学术资源的汇聚必将带动学术力量的汇聚,让中国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大系’的资源将成为滋养后世的一方沃土和挖掘不尽的宝贵矿藏。”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说。


【宋】马远 月下赏梅图 大都会博物馆

 

“大系”还努力运用高科技手段,探索出一条充分展现古画神韵、让更多的民众与传世名迹“亲密接触”的新途径。通过“每日中华名画”为主题的系列短视频,“大系”项目在“学习强国”平台进行艺术科普,至今已推出450余期,单期最高点击量为220余万次。通过5G、VR、AI、云计算、动作捕捉等现代科学技术,大系项目目前已经实现了部分名画的沉浸式艺术体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源泉,也是全体中华儿女寻根溯源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

 

目前,“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还有部分海外文博机构和私人藏品暂未纳入;一些尚存断代、真伪等争议的入编作品,有待进一步研究;大量与纸、绢质中国历代绘画紧密相关的古代壁画、雕塑、建筑等造型艺术,也亟待数字化采集、利用。

 

“大系”项目负责人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依然任重道远。


迦陵课堂|今年,我们一起跟叶嘉莹先生上诗歌课

草地周刊 | 梁思成逝世50周年之际,女儿梁再冰深情忆父母
草地周刊 | 退休新华社高级记者张严平出回忆录,讲述与科学家杨南生的爱情故事
草地周刊 | 107岁老人写下青春励志之书:《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编辑手记
草地周刊 | 你知道“丝绸起源于中国”是如何证明的吗?
草地周刊|10年了,这家“冷门”考古书店为什么能活下来
草地周刊 | 凤凰琴:一篇小说,一群人,一个村

监制:姜锦铭 | 责编:刘梦妮、刘小草、雷琨 | 校对:饶小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